科室發展,我們共同努力!

科室发展,我们共同努力!

不吃飯則飢,不讀書則愚;不向前走,不知路遠;不努力學習,不明真理。自白海教授到我科教學查房後,讓我們深深意思到學習的重要性,學習無止境。在教授的指引下,科主任及護士長的領導下,全體醫護人員積極學習,充實自己,為科室發展做好準備。我科擁有無菌層流室和百級層流床,為放、化療造成白細胞減少和缺乏的患者提供服務,預防和較少感染的發生,為外周造血幹細胞移植做好準備。

科室发展,我们共同努力!

下面我們共同科普一下造血幹細胞移植:

一、概念

骨髓移植:及造血幹細胞移植是通過靜脈輸注造血幹、祖細胞,重建患者正常造血與免疫系統,從而治療一系列疾病的治療方法。

外周血造血幹細胞移植:是指通過血細胞單採技術從供者體內獲取外周血造血幹細胞來進行的移植。正常情況下,人體外周血中是沒有造血幹細胞的,要通過提前注射造血細胞生長因子來促使骨髓中的幹細胞釋放到外周血中,然後再通過細胞單採技術採集釋放到外周血中的造血幹細胞。

二、分類

1.根據造血幹細胞的來源分為:骨髓、外周血、臍帶血等。

2.根據供受者關係分類

(1)自體造血幹細胞移植 將自體正常或疾病緩解期的造血幹細胞保存起來,在患者接受大劑量化療後回輸造血幹細胞。

(2)同基因造血幹細胞移植 指同卵孿生之間的移植。

(3)異基因造血幹細胞移植 同胞人類白細胞抗原(HLA)相合、親緣HLA不全相合或半相合、非親緣HLA相合、非親緣HLA不全相合等。

3.根據供受體之間HLA配型分為:HLA相合同胞移植、HLA相合非親緣移植、親緣HLA不全相合/半相合移植。

4.根據有無細胞體外處理,分為未經體外處理、CD34+細胞富集、T細胞去除、單克隆抗體處理後、化療藥物體外處理淨化、體外擴增後細胞及基因修飾細胞等。

5.根據移植前預處理方案分類

(1)清髓性移植 如果沒有外源性造血幹細胞支持,清髓強度使造血系統3個月內無法自行恢復。

(2)非清髓性移植 預處理強度有所降低。如果沒有外源性造血幹細胞支持,造血系統在3個月內自行恢復。

三、適應症

1.具有高危預後因素的惡性血液病是主要的移植適應證

包括:①難治或復發白血病;②初治急性白血病,預計非移植難以長期存活者;③骨髓增生異常綜合徵:國際預後積分系統評估為中危或高危者;④骨髓增殖性疾病及慢性淋巴細胞白血病;⑤慢性髓性細胞白血病。

2.非惡性疾病

①骨髓衰竭性疾病如先天性再生障礙性貧血、獲得性再生障礙性貧血等。②遺傳性貧血如地中海貧血、鐮狀紅細胞型貧血、骨髓纖維化、陣發性睡眠性血紅蛋白尿等。

3.其他實體瘤:如乳腺癌、卵巢癌、睪丸癌、神經母細胞瘤顱腦腫瘤等。

4.其他:包括聯合免疫缺陷、噬血細胞綜合徵、嚴重自身免疫病等。

四、併發症

1.早期併發症:①預處理相關的急性毒副作用如口腔潰瘍、急性胃腸道反應等;②出血性膀胱炎;③肝靜脈閉塞病;④毛細血管滲漏綜合徵;⑤植入綜合徵;⑥瀰漫性肺泡出血綜合徵;⑦血栓性微血管病;⑧特發性肺炎綜合徵;⑨感染;⑩移植物抗宿主病

2.晚期併發症:①皮膚黏膜的色素脫失及沉著;②腺體分泌功能減退;③白內障;④白質腦病;⑤生長髮育障礙及內分泌障礙;⑥繼發惡性腫瘤。

五、移植優點

①費用低,效益好:造血及免疫功能恢復快,移植的費用/效益之比優於BMT。②採集幹細胞安全簡便:採集PBSC可以避免採集骨髓幹細胞時的麻醉及由麻醉引起的意外,也可避免採髓穿刺的痛苦。對於異體移植而言,動員供者採集PBSC可能比獻髓更易被接受,有可能擴大供者尤其是無關供者的隊伍;

③受腫瘤細胞浸潤或汙染的機會較少;④潛在的抗殘留病優勢。

六、展望

隨著移植技術的提高,其療效已經漸趨穩定。目前移植供者的選擇困難成為制約移植的主要障礙。HLA不完全相合的親屬供者、HLA單倍體相合親屬供者及無關供者的應用及相關技術改進成為臨床研究的熱門課題,非清髓技術也帶來了觀念上的革命。

科室发展,我们共同努力!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