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長春」兒童公園:打開圍牆的二十年

受邀,參加瀚邦集團的簽約活動,來早了。於是,我到附近的兒童公園走走路。

「在長春」兒童公園:打開圍牆的二十年


走入兒童公園我有一種久違的感覺。看到悠閒的人們,或漫步或打球或唱歌或跳舞,那種怡然自樂美好的狀態,一下子把我的思路拉回到十九年前。

那是我參加工作的第二年,被高高的圍牆包圍著的兒童公園是神秘的,進來要收門票。貧窮的人們怎麼可能隨隨便便進來,掏銀子的事畢竟沒有人願做。雖叫兒童公園,孩子來一趟,也是奢侈的事。

「在長春」兒童公園:打開圍牆的二十年


而在那一年,市政府決定扒掉兒童公園的圍牆,那堵牢固的高牆要扒掉,意味著什麼? 我是記者,是一個新記者,當時社會閱歷沒那麼豐富,思想也沒那麼深邃,但我也意識到此舉的象徵意義。於是我寫了一篇報道,《兒童公園:推掉圍牆實際是推掉人們心中的壁壘》。

當時,表達的意思大致這樣:

當我們適應了圍牆的生活,實際是適應了封閉自我。神秘,不總意味著內涵豐富。圍牆推掉了,陽光無孔不入的照射進來,人的心靈會因此敞亮,積極,向上。這看似無關緊要,實際上意味著一個新時代的到來,意味著長春人開始打開心扉看世界,意味著長春接納世界,並也將被世界接納…

「在長春」兒童公園:打開圍牆的二十年


我的主任認為我寫得不錯,推薦重點刊發,但,主管副總編說“寫的什麼玩意?新聞一點不硬!“為此罵了我半小時。原來他喜歡“硬”新聞,在他理念裡,撞個車啥的才是好新聞。

世間一切美好的事情都是柔軟的!如今近二十年過去,我已滿富閱歷和滄桑,並且也做了報社社長,我在深刻反思軟與硬的問題。

「在長春」兒童公園:打開圍牆的二十年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