抗日鐵軍——「中國只有74軍最能打」

八年抗戰中,有這樣一支“抗日鐵軍”從兵敗如山倒的國民黨軍隊中脫穎而出, 以其英勇頑強的戰鬥意志和彪炳史冊的輝煌戰績,先後獲得過兩面象徵軍界最高榮譽的“飛虎旗”,它就是國民革命軍第74軍,美國顧問團曾感嘆道:“中國只有74軍最能打。”

1937年9月1日,第74軍在浙江組建,全軍由第51師和第58師(骨幹)合編而成,共8個團約2.1萬人。第一任軍長俞濟時是浙江奉化人,黃埔一期畢業。在派系林立的國民黨軍隊裡,中央軍和浙系軍隊的地位最為突出,第74軍二者兼備,加之俞濟時又是蔣介石的外甥,算得上嫡系中的嫡系。作為國民黨“王牌”中的明星部隊,該軍名震中外的原因不僅僅是因為它出身顯貴,更與其在抗日戰場上立下的赫赫戰功有關。 

抗日鐵軍——“中國只有74軍最能打”

俞濟時

抗戰八年裡,第74軍扛起中國軍隊主力的大旗,縱橫大江南北,參加了幾乎所有正面戰場的重大戰役,其中最為慘烈、可歌可泣的殊死搏殺就有四五次之多。尤其是萬家嶺、上高、常德三次戰役,第74軍痛殲日軍,狠狠地教訓了一番狂妄的侵略者。

1938年7月,萬家嶺戰役開始,中國軍隊實施了較為成功的戰略,將日軍拖入長達兩個月的苦戰中。為儘快突破國軍防線,日軍第11軍軍長岡村寧次向第106師團下達突破五臺嶺一線,企圖一舉殲滅德安一線約20個師的中國軍隊主力。日軍第106師團突進到萬家嶺一帶,在白雲山地區遭到了中國軍隊第4軍的頑強阻擊。

第九戰區司令長官薛嶽收到日軍第106師團孤軍深入的戰報,決定調集重兵圍殲這支部隊。10月2日,第九戰區在蔣介石的支持下,調集12個師,從各個方向合擊萬家嶺地區之敵。

第106師團師團長淞浦淳六郎中將發覺形勢對日軍極為不利,在正面進攻毫無進展的情況下,迅速放棄原計劃,全力突破第74軍58師的防禦陣地。第58師付出巨大的代價,極其頑強地頂住了日軍飛機的轟炸和第113聯隊的多次猛攻,但代價巨大,經過兩天的激烈戰鬥,全師上下僅存500餘人。

眼看陣地即將失守,師長馮聖法向軍長俞濟時請求支援。俞濟時果斷向警衛營下達投入戰鬥的命令,只留下一個警衛班負責保衛軍部,最終保住了陣地,粉碎了日軍突圍的陰謀。

10月7日,第九戰區調集兵力,發起全線總攻。第74軍作為主攻部隊,奉命攻打日軍核心陣地張古山,面對據險死守的日軍,發動多次強攻依未取得進展。

抗日鐵軍——“中國只有74軍最能打”

此時熟讀兵書的第51師153旅副旅長兼305團團長張靈甫向第51師師長王耀武獻上一計,仿照三國鄧艾滅蜀的戰略由山間小道偷襲。當夜,張靈甫率領突擊隊從山後的羊腸小道攻上山頂,攻克了張古山陣地,為中國軍隊最後取得勝利立下大功。張靈甫在此戰中居功至偉,揚名天下。

第74軍順利攻下張古山,乘勝發動追擊,一度突進到距日軍第106師團指揮部僅百米之處,卻因夜黑不熟悉地形竟然錯過了。淞浦淳六郎已經組織殘部準備迎戰,卻得以僥倖逃脫。

戰前,蔣介石曾兩次電令第九戰區將第74軍調至後方休整,均被薛嶽拒絕。而第74軍也以突出表現回報了薛嶽的信任,此役中守得牢、攻得猛,一舉收復九江以南失地,幾乎全殲日軍第106師團,斃傷日軍一萬餘名,還險些俘虜淞浦淳六郎中將。

1941年3月,第74軍參加上高會戰。

上高位於江西錦江上游,俯瞰江西東部平原。日軍採取分兵三路合擊戰術,企圖把中國軍隊主力圍殲於高安、上高一帶,佔領了上高,既可以相機拊長沙之背,又可以獲得進攻贛南的前沿基地。

南北兩路日軍先後被中國守軍擊退。中路日軍主力大賀茂的第34師團孤軍深入,被第74軍包圍在上高東北方向,無法動彈。3月22日至24日,大賀茂糾集在南路被擊退的池田旅團殘部萬餘人馬,並親自督陣,猛攻第74軍的雲頭山、白茅山陣地,企圖拼死突圍。

日軍出動100餘架飛機,投彈多達1700餘枚,對中國守軍陣地進行反覆轟炸。第74軍大部分工事被摧毀,官兵傷亡慘重,形勢危若累卵。第74軍出動預備隊,先後與敵展開七次肉搏,激戰三天兩夜,陣地未失一寸,斃敵2000餘名。

抗日鐵軍——“中國只有74軍最能打”

74軍官兵在上高戰役中英勇抗敵

國民政府軍事委員會命令各路軍隊發起全線總攻,作為先鋒的第74軍乘勝追擊,收復官橋等地。整個上高戰役,擊斃日軍少將指揮官巖永、大佐聯隊長濱田,共斃傷日軍1.5萬餘名。日軍第33師團遭到重創,第34師團及獨立第20混成旅團傷亡高達70%以上,中國陸軍總司令何應欽稱讚為“開戰以來最精彩之作戰”。

1941年9月,日軍派遣阿南惟畿率5個師團、2個獨立旅團共12萬人再度入侵長沙,揚言“打進長沙過中秋”。

第九戰區司令官薛嶽毫不畏縮,調集40個師組織長沙會戰。又一場大規模會戰一觸即發。

此後,“第74軍”這個番號頻頻出現在日軍作戰計劃和阿南惟畿的日記中。74軍的出現完全打亂了阿南惟畿進攻長沙的戰略部署,一向輕視中國軍隊戰鬥力的阿南,在日記中寫下了“不知此次長沙作戰能否進展順利”的憂慮。中國軍隊的作戰能力令狂妄的阿南刮目相看,他不得不直面這支作戰頑強的部隊,派人密切監視74軍的一舉一動。

阿南的忌憚心理在日軍第11軍軍部的作戰計劃中也得到了印證:“因敵軍(第74軍)為最精銳部隊,不與之交戰即行撤退,則將被敵利用進行反宣傳,須避免此等情況發生。”

9月25日,第74軍軍長的王耀武第九戰區命令:“你軍應星夜趕到春華山地區,沿撈刀河南岸佔領陣地,作為長沙外圍陣地,協同79軍夏楚中部固守長沙城。”

春華山在長沙以東約30公里處,是一個不知名的高地。接到命令後,第74軍57師火速啟程。先遣團第188團剛剛佔據春華山高地,還沒來得及修築工事,日軍第3師團花谷先遣隊池邊大隊奉命搶佔金潭渡河點,恰好路過春華山。第188團團長劉安泰以為這股敵人要前來搶佔高地,急令所部就地展開阻擊。剛開始,日軍以為只是小股武裝的騷擾,一邊還擊,一邊繼續前進,直到第188團的輕重武器一起開火時,他們才意識到自己與國軍的正規部隊發生了遭遇戰。

此後,中國軍隊投入了第57師、第58師兩個師的主力,日軍則投入了第3師團國井大隊、中川大隊,雙方展開一場混戰。第74軍越戰越勇,打出了王牌軍的威風。

第58師173團團長蔡仁杰率所部與日軍在春華山北展開激戰,在敵機的猛烈轟炸下,該團第1營和第3營連長几乎傷亡殆盡,但官兵們“拼死力拒,雖血肉橫飛、傷亡慘重,仍不稍退”。。

9月底的日頭依然毒辣,焦糊的空氣和慘烈的戰況壓的人喘不過氣來,長沙的一些藥鋪自發熬製出藿香正氣水送到前線,給將士們解暑。也許是受到了藿香正氣水的鼓舞,第74軍官兵們愈發鬥志昂揚,長沙藥鋪藿香正氣水勞軍之舉隨即在全國軍民中傳為佳話。

日軍久攻不下,氣急敗壞,一再發動猛烈的攻勢,均被擊退。關於中日雙方在春華山一帶的焦灼拼殺,日軍戰史這樣記載:

“重慶軍(第74軍)憑藉堅固陣地,依靠大量士兵更加發揮火力頑強抵抗。攻擊開始後約30分鐘,第一線不斷出現傷亡,雖奪取了敵(第74軍)陣地的高臺端部,但以後由於熾烈的火力及敵(第74軍)幹部帶頭頑強反攻,致使攻擊受挫。”

日軍中川大隊欲經寶塔衝開往鶯山咀,在春華山東側的1553高地遭遇中國軍隊的阻擊,激戰不到半日,重機槍彈藥就宣告耗盡。日軍中隊長萬年良雄拼死不退,令所有士兵裝上刺刀展開衝鋒,並親自揮舞著指揮刀在後面督戰,只許前進不準後退,企圖突上入高地。同樣已經殺紅看了眼的第74軍官兵如猛虎下山一般,對日軍發動了反衝鋒,經過一番慘烈的白刃戰,再一次挫敗了日軍攻勢,萬年良雄也被擊斃。

抗日鐵軍——“中國只有74軍最能打”

被第74軍俘獲的日本士兵

在20多架飛機的掩護下,日軍增援部隊展開反撲。第74軍57師步兵指揮官李翰卿率軍部預備隊第171團在春華山以北襲擊日軍,並身先士卒與日軍展開搏殺。血戰中,李翰卿不幸身負重傷,仍指揮戰鬥,直至最後壯烈殉國。

在這場不期而遇的遭遇戰中,日軍第3師團傷亡慘重,僅步兵第18聯隊就有8名中隊長被擊斃。後來,被打得暈頭轉向的日軍師團長豐島房太郎“綜合各項情報才得知”,眼前的強敵正是他們素日忌憚的、聞名中外的國軍第74軍。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