貿易戰開打:中美雙方底牌及可能演進路徑

貿易戰開打:中美雙方底牌及可能演進路徑

特朗普政府挑起中美貿易戰

3月23日美國總統特朗普簽署備忘錄,對中國對美國年出口額600億美元左右的商品加徵關稅。而後中國政府很快出臺反制措施,對美國向中國出口30億美元左右的商品加徵關稅。從美國向中國加徵關稅商品來看,主要集中在高端製造業,顯示美國貿易制裁目標旨在限制中國高端製造業發展。中美貿易衝突引發市場強烈擔憂,全球股市再度出現連環下跌,債市回升,避險情緒推動黃金價格上漲。當前貿易戰規模對中國經濟衝擊有限,市場不宜過度悲觀。

特朗普對華貿易政策背後,是美國對華定位由之前的貿易合作伙伴開始轉為挑戰者。

特朗普政府對華經貿關係轉變有其深層次原因。一方面,中國快速的追趕加大美國壓力,加重其危機感。另一方面,危機後美國經濟復甦乏力,收入分配惡化,導致底層民眾對現狀不滿情緒加重。特朗普政府上臺藉助了這種情緒,並引導民眾將其歸咎於全球化。因而特朗普政府上臺後外貿政策倒向保護主義,特別是今年面臨中期選舉之時,特朗普政府更需在外貿政策上有所建樹。因而,美國對華貿易政策甚至對華定位的變化實質上是美國內部矛盾的外化。

作為全球最大的兩個經濟體,中美具有廣闊的合作空間,也都具有足夠的底牌給予對方實質性打擊。

中美相互具有較高的貿易依存度,中國對美出口依存度接近20%,而美國對中國進口依存度在兩成以上。從商品看,中國對美出口主要集中在消費品和電信電子產品,而美國對華出口主要集中在飛機、大豆、汽車、半導體等領域。部分勞動密集型消費品行業,中國對美出口依存度在30%以上,而在大豆、木材、紙漿等領域,美國對中國出口依存度同樣在30%以上。

短期看,針對目前對方挑起的貿易戰,中方應堅持不主動激化矛盾,但若對方先生事端,我們必奉陪到底的策略。

中美兩國作為全球最大的兩個經濟體,雙方經貿關係深度依賴,互相握有給予對方致命打擊的底牌。因而從博弈論的角度,使對方相信中方會採取實質性的反制措施,反而會迫使對方在出臺貿易保護政策時有所顧忌,進而能夠控制貿易衝突的規模。考慮到中國政府在美國出臺貿易保護政策後的強硬態度,我們認為短期內貿易戰繼續升級可能性有限。

從中長期看,中國需要擴大與其他貿易伙伴的經貿關係,降低對美出口依賴度。

中國需要拓展其它市場,降低對美貿易依賴度。特別是通過“一帶一路”等戰略拓展新興市場國家市場。同時,在特朗普普遍採用貿易保護主義環境下,積極參與國際事務,構建新的自由貿易體系或框架,形成新的自由貿易區域。另外,中國需要加強創新發展,加大與其它發達國家的合作,擴大高端製造業市場。一方面,中國自身需要加快創新發展,加大對集成電路、半導體等關鍵產業投資;另一方面,中國需要改善和其他發達國家的經貿合作,打破美國設置的壁壘。實現高端製造業的快速發展和產業快速升級。從宏觀層面來看最為關鍵的是,需要擴大內需,實現長期穩定的發展。貿易戰中經濟實力是最基礎的決定因素,只有長期穩定的經濟增長,才能夠保證我國在貿易衝突中具有越來越強的自主性和越來越大的迴旋空間。

目錄

1中美貿易戰開打

2中美貿易戰的深層原因

3中美貿易戰:雙方的底牌

3.1中美貿易總體依存度

3.2中美貿易產業依存度

3.3小結

4中國的應對措施

如需獲取完整報告,請評論備註。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