克里米亞戰爭:對於我國崛起之啓示

克里米亞戰爭:對於我國崛起之啟示

克里米亞戰爭

對於東亞崛起之啟示

克里米亞戰爭對於國人普遍陌生。首先得破解這幾個概念。克里米亞是黑海中的一個半島,面積2.55萬平方千米,小於我國的海南、臺灣二島。原屬於烏克蘭,幾年前被俄羅斯吞併。這個島在歷史上麻煩不斷,歷來就是一個戰爭導火索。不排除,以後還是一個麻煩。

克里米亞戰爭:對於我國崛起之啟示

早在1853年10月,俄羅斯一國與英、法、奧斯曼帝國、撒丁王國的一場戰爭,規模不在小。英法好理解,兩強國也;奧斯曼、撒丁王國就不太熟悉,簡單說,奧斯曼以土耳其為主體的伊斯蘭帝國,撒丁王國則在意大利北部。從現在考察,兩國已經是歷史名詞。

有人說,這俄羅斯膽兒夠肥,一國敢挑戰四國?你以為你有核武器?也是。這俄國在歷史上侵略成性,就是喜歡佔土地,東西南北,把地球大陸島嶼搜刮殆盡,活脫脫一個超級地主,至今仍在擴張。而從地緣觀察,其北部到了北極圈,東部到了北美洲阿拉斯加,西邊到了波羅的海,南邊到了黑海,土地大的令人咂舌。但這些土地中大部分只是一種疆域存在,地廣人稀,氣候寒冷,宜居價值不大,而其核心部分在西部、南邊。說白了,越往南越舒適,南方才是其樂土。因此說,南展才是俄羅斯發展的一貫重心。

克里米亞戰爭:對於我國崛起之啟示

俄羅斯雖然廣袤,但往南卻不易,出海口只有一個黑海,由此南下經土耳其海峽進入地中海,才能走向世界。而且只此一徑。至於西側波羅的海、東側的白令海,就遠的看不見北了。

克里米亞戰爭:對於我國崛起之啟示

由此可見,黑海則是他的重中之重。黑海邊上的克里米亞島就成了咽喉。因為有其阻擋,俄羅斯只能借一片湖泊般的小亞速海與黑海相通,為此俄羅斯專門建有黑海艦隊。目的就是為了護衛黑海,並隨時能南下地中海,干預國家事務。

俄羅斯人南下必須經過土耳其海峽,這屬於奧斯曼帝國的領地,今天屬於土耳其。其由達達尼爾海峽、博斯普魯士海峽組成,中間有一個小海,叫馬爾馬拉海。如此複雜,若要經過,必須奧斯曼人說了算,現在則由土耳其說了算。位置絕佳呀。

克里米亞戰爭:對於我國崛起之啟示

一個想出去,一個要把門,這就會產生矛盾。這俄羅斯很生猛啊,仗著他塊頭巨大,人口眾多,民族野蠻生猛(現在叫戰鬥民族),根本不把以伊斯蘭民族為主的奧斯曼放在眼裡,就出兵佔領了他的土地。

本來這奧斯曼帝國也不是好惹的,它存在400年,最盛時領土兼有中東、南歐、北非、巴爾幹等地,當然土耳其本土是其核心,看上去也是四面擴張,兇惡無比。但就怕遇到更厲害的,有比較才有鑑別。這奧斯曼與北邊的俄羅斯PK過多次,雙方打得地動山搖的,戰爭結果是俄羅斯明顯比奧斯曼厲害,因而也就具有某種心理優勢。

克里米亞戰爭:對於我國崛起之啟示

現在,俄羅斯故伎重演,又開始欺負奧斯曼。俄羅斯國沙皇派人向奧斯曼帝國蘇丹(皇帝)提出巴爾幹由它控制。這巴爾幹是一個半島,包括保加利亞、羅馬尼亞、南斯拉夫、希臘等地,國家民族眾多,一直伸入地中海深處,本來是奧斯曼的勢力範圍,他們用鮮血和暴力霸佔許久,怎麼可以隨便讓人呢?!俄羅斯想染指,這不是找抽嗎?!

正好門的內哥羅發生革命,沙皇藉機要求奧斯曼軍隊撤出。這門的內哥羅,聽起來有些陌生,就是現在的黑山共和國,曾經屬於鐵托領導的南斯拉夫的一部分,過去是奧斯曼的屬國。如同朝鮮之與我大清藩屬關係。

克里米亞戰爭:對於我國崛起之啟示

俄羅斯的要求,這怎麼可能實現呢?用國語發言人的話表達,這不是干涉內政,活脫脫的侵略嗎?豈不是一派胡言、狼子野心!

奧斯曼當然就拒絕了。這一拒絕,事情就沒完了。

俄國本來就是找茬,緊接著就與奧斯曼斷交、通牒,並於1853年7月3日派兵佔領了奧屬的兩個多瑙河公國,一個是摩爾達維亞,屬於蘇聯曾經的加盟共和國,另一個是瓦拉幾亞,就是今日之羅馬尼亞。英法一看,就站出來支持奧斯曼,迅速組成聯合艦隊,進入了達達尼爾海峽,對俄羅斯虎視眈眈。

克里米亞戰爭:對於我國崛起之啟示

那麼,英法為何如此對奧斯曼著急、給力呢?莫非是國際共產主義精神的彰顯?有人會哈哈。根據經濟學原理好理解,英法不願俄羅斯獨佔黑海和巴爾幹半島,影響到他們在地中海和近東的勢力範圍。說白了有對這塊土地覬覦的心理。這也說明貌似強大的奧斯曼帝國已經虛弱,空有其表,沒有實力,因而招來一群“感興趣的人”。

不論如何,客觀上英法干預,還是對奧斯曼有利。奧斯曼有了後援,底氣那個足呀,就立刻要求俄國歸還這兩個公國。俄羅斯一看,這奧斯曼有種啊,超出他的想象,不給他點厲害,就不知道他是誰。就於10月16日向土耳其宣戰。於是,雙方開打,戰爭就爆發了。

克里米亞戰爭:對於我國崛起之啟示

俄羅斯開始是南下進攻巴爾幹,熱點集中於多瑙河入海口,那是肥沃之土和交通要道。後來英法聯合艦隊的介入,讓俄羅斯大為意外,又感覺不妙啊。但開弓沒有回頭箭啊,不論如何,也得將革命進行到底!俄羅斯橫下一條心,與歐洲盟軍死磕到底。

克里米亞戰爭:對於我國崛起之啟示

英法盟軍及奧斯曼迅速反守為攻,深入黑海,在克里米亞島展開爭奪。最經典的是塞瓦斯托波爾圍困戰。這是關係雙方勝敗的大戰。英法攻俄羅斯守,先後持續11個月後,塞城陷落,客觀講,俄羅斯守軍已經盡了最大努力,對英法陸海軍給以巨大殺傷,但敗局已定,無法挽回。這不是人力所能解決。

克里米亞戰爭:對於我國崛起之啟示

當然,兩軍在高加索和波羅的海進行了較量,以俄軍大敗告終。而決戰的重點則是克里米亞半島。俄羅斯嚐到英法聯軍鐵甲快槍的利害,就不在裝逼稱霸,徹底慫了。也不再有巴爾幹夢。

截止1855年12月,克里米亞戰爭經歷兩年半後結束。俄軍慘敗超出預期,損失52萬人,沙皇尼古拉一世竟然服毒自盡。隨後,俄羅斯與戰勝國(英、法、奧斯曼、撒丁王國)簽訂了城下之盟——《巴黎和約》。俄國被迫接受了苛刻的條件,禁止在黑海擁有艦隊和海軍基地,禁止在波羅的海的阿蘭群島上設防。將比薩拉比亞南部割讓給土耳其,並歸還卡爾斯,承認各強國對摩爾達維亞、瓦拉幾亞和塞爾維亞三公國的集體保護。

克里米亞戰爭:對於我國崛起之啟示

眼明人看得清,如果不是英法插手,僅靠奧斯曼、撒丁王國這些落後國家,很難起得勝利。但現在他們也是勝利國。但俄羅斯從心眼裡不會服氣。這就好比二戰後的中、日兩國心裡。但奧斯曼卻不顧那些,拿眼斜睨俄羅斯,挑逗說:“小樣,有準再試一試?看我不把你打出屎來!”俄羅斯干氣,暫時只好忍下這口氣。撒丁國只是呵呵一笑。

克里米亞戰爭:對於我國崛起之啟示

為何俄羅斯敗得如此慘?

筆者經過考察發現,有幾點:

一是俄羅斯沒有想到奧斯曼背後竟然有英法及一些歐洲小國支持,並形成同盟軍;而他信賴的後援奧地利、普魯士則沒有站出來,這一出一進,實力相差很大。這就是判斷失誤。此戰是俄羅斯一國敵多強,俄羅斯雖然是大國、強國,但這頭北極熊如何能敵得過一群虎狼之師?!

克里米亞戰爭:對於我國崛起之啟示

這也給當今中/國以警醒:面對國際爭端,應韜晦謹慎,決不能四面出擊,更不能以一國敵眾強,必須尋找靠譜的盟友;尤其是在海洋這種新的領域較量上,應有所剋制,逐漸發展,不要把陸戰思維運用到海空中來;否則不是智者所為。

二是雙方雖然兵力相當,但武器、軍艦存在代差,後勤補給也不在一個層面。新式線膛步槍、蒸汽動力戰艦、鐵路、無線電通訊等科技發明大放異彩。英法步槍無論精度還是射擊長度,都存在很大差距。俄羅斯步槍子彈只能有效飛行只有300碼,而英法步槍能夠達到1200碼。

克里米亞戰爭:對於我國崛起之啟示

英法軍艦動力是蒸汽機加帆船,而俄羅斯則是帆船。一個靠機動,一個靠風力,能有是對手嗎?

在後勤運輸上,英法是軍艦、臨時鋪設的火車;而俄羅斯靠的是騾馬。因此說,克里米亞戰爭是近代戰爭的開端,是兵力與兵器、軍事學術與海軍學術發展的里程碑。它給世界以啟示:技術成為決定戰爭勝負的關鍵。而在此之前,人力被認為是決定因素。俄羅斯以一國國力,而且在近代化程度上明顯落後於對方,你要發動戰爭,豈不是自取其辱。

估計18世紀中期,俄羅斯應該是GDP大國,這是國家示強的一重要指標,但這不是決定性的。好比是你現在體重大,不等於你筋骨硬,打擊力、抗擊打力一定強!更不能說明你五臟六腑血液的運轉健康強勁。

三是英法這邊,已經是近代化國家,而俄羅斯還是封建農奴國家。無論作戰思想、治國理念、經濟技術含量,都不在一個層面。此戰,英法首腦和元帥第一次利用無線電從千里之外指揮戰爭,這是一種驚人的手段。如同美國總統一干人在白宮同步指揮、觀看萬里之外的海豹突擊隊斬首拉登一樣,令人不可思議。

英法等國的軍事後勤體系也由此獨立出來,在工程保障、戰地醫療、後勤運輸上,能力得到飛速提升。譬如戰地護理,英國一個女護士還創生出一項重要護理制度,這就是以其名字南丁格爾命名的護士學校。而封建的俄羅斯,還在固有的麻木狀態,無論戰術還是技術,落後的不是一丁點的,靠的是傳統的人海和不要命戰術,豈能佔據上風?

克里米亞戰爭:對於我國崛起之啟示

由此可見,俄羅斯在科技創新和科學競爭力上與敵對方差距很大。其優勢是版圖巨大無比,兵力眾多,士兵出生於戰鬥民族,兇悍好鬥,且有30餘年前擊敗拿破崙大軍和奧斯曼的戰例,在心理上不怵哪個國家。大概屬於誰若敢犯我,雖遠必誅的心理。但這不能不說,屬於一種落伍的作戰心理。

我國早就結合歷史大勢,高瞻遠矚,總結過:落後就要到捱打。至今幾成國訓。不過除此外未必全面,仍需總結的還有,不僅技術落後捱打,相應的思想、人文素質落後也不行。這就是技術、思想兩頭都要硬。

當然,18世紀的俄羅斯人會不服氣,說你那麼多人聯合起來打我,那是勝之不武,最後我也沒少了多少土地。有本事單挑。國際上有人會哈哈。說俄羅斯死要面子活受罪。輸就輸了,何饒舌爾。

克里米亞戰爭:對於我國崛起之啟示

也許俄羅斯人會堅稱自己是正義方,英法盟軍是無理方。並推測說正義方把握好,完全可以以弱勝強。國際上有人還會哈哈。老馬認為,舉目人類戰爭史,許多判斷都是無厘頭,根本說不清個子醜寅卯,如果硬要分出個正與邪,那是瞎扯淡。

四是此次戰爭把俄國還是打怕了。這頭北極熊極度擔心在北美的阿拉斯加屬地,會被英國搶走,因此迫切希望這塊可有可無的土地出手。剛立國不久的美國最終以720萬美元的微薄代價,購買了本屬於俄羅斯的阿拉斯加。據說,這是史上最划算的一筆不動產交易。

克里米亞戰爭:對於我國崛起之啟示

現在,百餘年過去了,不知俄羅斯對此做何感想?是不是把腸子給悔青了?!而美國人真是有福,莫名其妙就得了這一大塊餡餅,說起來真是匪夷所思。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