退保率,退保率,到底怎麼算?

在"保險觀察"上一篇文章中,已經講到了退保率越高,可能會導致保費越貴。

但是這一關係的傳導是非即時的,而且保費的上漲並非針對個人,不是說某人退保次數多,以後他買保險就要貴,而是說整體退保率提升,有可能導致整體保費的上調。

但是,你知道退保率到底該怎麼算嗎?

這個問題初看簡單,仔細一想,好像還真不知道該怎麼算。到底應該用什麼除什麼?誰做分子?誰做分母?

其實,退保率的計算有多個公式,國際上也沒有統一的計算方法,最為簡單粗暴的計算方法就是用當年度的退保金去除以當年度的累計保費收入。

但是稍微仔細一想就會發現問題,當年度的退保金只有極少部分是當年度賣出的保單,絕大多數還是以前賣出的保單,這和當年度的保費收入不在一個時間維度上,計算過於粗糙了。

為了統一保險業的統計指標標準,保監會在2009年發佈了《保險公司統計分析指標體系規範》,其中對退保率有明確的定義:

退保率=期末退保金/(期初長期險責任準備金+期末長期險保費收入)*100%

退保率,退保率,到底怎麼算?

監管對退保率指標的定義

其中,退保金數據可以在保險公司年報中的利潤表查到,長期險責任準備金取自資產負債表中壽險責任準備金和長期健康險責任準備金之和,長期險保費收入可以按當期已賺保費計算。

現在我們具備退保率計算的理論知識了,我們再來看一家保險公司最新一期的年報,掌握下具體該怎麼算。

就拿2017年度新華人壽保險的年報為例,我們一起看看。

1、期末退保金

通過查詢年報利潤表中的數據,我們看到新華人壽2017年度末共退保33906百萬元。

退保率,退保率,到底怎麼算?

利潤表中的退保金數據

2、期初長期險責任準備金

通過查詢年報資產負債表中的數據,我們看到新華人壽2017年初壽險責任準備金是502493百萬元,長期健康險責任準備金是38931百萬元,共計541424百萬元。

退保率,退保率,到底怎麼算?

資產負債表中責任準備金數據

3、期末長期險保費

通過查詢新華人壽2017年當期已賺保費,查到其保險業務收入為109294百萬元。

退保率,退保率,到底怎麼算?

當期保費收入

現在,我們用這幾個數字來算下退保率吧。

退保率=33906/(541424+109294)*100%=5.21%

基於2017年5.21%的退保率,新華人壽在未來設計新保險產品時,就會將保單退保率考慮進去。如果出現退保率居高不下、甚至逐年上升的情況,勢必會導致新保險產品設計時保費提高!

我是保險觀察,一個客觀、專業、有溫度、有態度的保險自媒體。請關注我,讓我把專業帶給你!如果有任何保險問題,歡迎諮詢!

退保率,退保率,到底怎麼算?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