此人若不早死必統一三國,臨死前大喊6個字,被後世恥笑了上千年

眾所周知,在中國歷史上,曾經出現過的英雄和風騷人物不計其數,然而在這璨若星河的眾多英雄之中,最被世人廣為流傳且耳熟能詳的英雄,莫過於三國時期的曹操、劉備以及孫權等人。他們在社會歷史風雲變幻之際所體現出來的非凡才能與突出貢獻,讓他們力挫群雄脫穎而出,同樣他們披肝瀝膽的創業經歷,也成為了後世取之不盡用之不竭的智慧寶藏。

此人若不早死必統一三國,臨死前大喊6個字,被後世恥笑了上千年

通過史料《三國志》以及羅貫中的《三國演義》,我們得出了一個結論,三國時期賢才林立,名將雲集,謀士潮湧,人才輩出。統帥型的、謀略型的、勇武型的、乖巧型的,各色人才爭相登臺,爭奇鬥豔,各逞智能,各顯風采,猶如蘇軾的詩詞一樣“江山如畫,一時多少豪傑!”

然而,在這些叱吒風雲的三國曆史人物之中,唯一一位被世人傳承了千年,讚美了上千年的人物只有一個,那就是諸葛亮。諸葛亮“功蓋分三國,名成八陣圖”,一心為蜀漢鞠躬盡瘁死而後已的精神,成為了歷朝歷代爭相追捧的楷模和典範。此人若不早死必統一三國,臨死前大喊6個字,被後世恥笑了上千年

其實,在整個三國之中還有很多的英雄,他們的功績和光環大都被諸葛亮所遮擋,以至於時過境遷,他們在歷史長河當中的作用逐漸被人們所淡忘。

就像今天我們要為大家所講述的這位英雄一樣,此人無論在智慧還是謀略上,都在諸葛亮之上,只可惜因為種種原因而英年早逝,臨終之前他仰天長嘯,大喊出6個字,不料卻被後世恥笑了上千年。此人若不早死必統一三國,臨死前大喊6個字,被後世恥笑了上千年

此人就是三國時期被譽為“悲情英雄”的周瑜,或許在很多人的眼中,周瑜愣是被打上了一個“氣量狹窄,不能容人”的標籤。其實,如果單從周瑜對諸葛亮不滿就來判定其心胸狹隘的話,實在是有失偏頗。

首先,在當初孫策決定繼承父親孫堅遺志要圖把整個江東的時候,周瑜就曾給孫策建言江東有兩位大賢,一個字張昭,另一個就是張紘,並極力勸說孫策務必將兩人收到自己麾下,此二人皆是治國安邦之大才。此人若不早死必統一三國,臨死前大喊6個字,被後世恥笑了上千年

其次,在為孫策舉薦了“二張”之後,周瑜再一次舉薦了一個具有“經天緯地之才”的大賢魯肅。周瑜告誡孫策想要在東漢末年的大爭之世建立王圖霸業,必須時刻牢記“得人者昌,失人者亡”的道理,只有這樣才能讓自己立於不敗之地。

最後,赤壁之戰前劉備的首席軍師諸葛亮前來東吳商量“孫劉抗曹”的大計之時,周瑜第一想法是要將諸葛亮收歸到東吳所用,並讓諸葛亮的胞兄諸葛瑾多次前往諸葛亮下榻之處進行勸說。可是,諸葛瑾並沒有完成使命,按理說周瑜應該懷疑諸葛瑾才對,然而,周瑜卻絲毫沒有追究諸葛瑾的過失。此人若不早死必統一三國,臨死前大喊6個字,被後世恥笑了上千年

由此可知,後人所謂的周瑜氣量狹小並不屬實,然而,赤壁之戰後周瑜卻犯了一個戰略性失誤,他將東吳的主要敵人由曹操換成了劉備。並多次調兵遣將想要攻取劉備佔領的荊州地區,可是無奈,智謀總是輸給諸葛亮一籌,一敗再敗導致舊疾復發,毒氣攻心英年早逝。

周瑜在臨死之前禁不住仰天長嘆,大喊出六個字“既生瑜,何生亮?”,不曾想這六個字卻讓一世英名的周瑜被後世恥笑了上千年。同時,也讓周瑜被貼上了“氣量狹小,不能容人”的標籤,可憐的周瑜聰明一世糊塗一時,其才能早在赤壁之戰中就已經證明不在諸葛亮之下,只可惜太過意氣用事,將個人的爭名奪利放在了國家利益之上,其失敗也是歷史的必然。

如您有不同的意見,歡迎在下面留言評論,【關注我靠歷史春秋】每天與你分享原創的歷史趣事,歡迎關注,點贊,謝謝!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