消費股是壓箱底的投資品

那天和一個資深投行界的人士,在梧桐山下的寒舍,一杯清茶,聊天。

這位投行界的朋友,對投資有我們這些平民老百姓沒有的資訊和研究團隊,所以也會提供很多有價值的信息,人也很nice。讓我受益匪淺。

當然對於中小投資者,沒有這麼強的信息渠道,我是建議一定要以消費股作為投資的股池,忽略市場上90%以上的標的。

熟悉我的人都知道,別人都說消費醫藥,而我是品牌消費。我是不碰醫藥股的。這裡有幾個原因,

首先我是中醫,對於現代的化學藥,我是天生的不信,我認為他們不能治病,而於事無補;

其次化學藥的不良反應都很多,如果是國外,一定會賠的傾家蕩產的,國內遲早也會向國外接軌,而$ST長生(SZ002680)$ 註定短命。

中國值得投資的,比如同仁堂,現在增速也一般。所以並不考慮。

所以到最後,就是品牌消費。

在最早做投資的時候,我也喜歡淨利潤倍增的,最好50%,100%,甚至1000%。但是現在做投資,我對增速的要求不會那麼苛刻。最起碼,我得看懂增長的邏輯。它的哪怕是20%的增速,是如何取得的,未來能不能一如既往地取得,甚至超預期。

很多公司,淨利潤增速看著可以,但是營收增速跟不上,風險;營收增速可以,應收賬款激增,風險;應收賬款可以,負債率極高,風險;淨利潤營收營收負債看著都可以,但是增長邏輯說不清楚,風險……

在做股票這麼多年,真的有個觀念一定要有,那就是一波巨幅下跌之後,你有信心能漲回去的,才買。這麼多年,巨幅下跌之後能漲回去的,絕大多數都是消費股。也正是因為他們能填平巨幅的下跌,才最後走出長牛的走勢。

所以我最後說,做投資一定要有慈悲心腸,如果一個公司最近會漲,半年後下跌,那半年後的人就被害慘了;如果半年會漲,一年後下跌,一年後的人就被害慘了;一年內會漲,三年後會下跌,三年後的人就被害慘了。

這樣說起來,其實公司到最後真的都有它的生命週期,少數公司能穿越牛熊,就真的只有那些極品的品種,他們一直漲,一直漲。$貴州茅臺(SH600519)$ 就是典範。沒準接下來它會跌掉三分之二,但是它還會漲回去(這麼說其實是為了不讓人隨便接受推薦,我沒有薦股,只是舉例,普通投資者是無法承受本金損失三分之二的。只是舉例。)。

我的意思是,說消費股,不等於就是推薦格力電器或者什麼美的電器,或者什麼蘇布爾。包括格力電器,在這麼低增速的空調市場,又已經是龍頭企業,它的增量在哪呢?我其實是懷疑的。我喜歡消費股,不等於喜歡大眾意義上的消費股,我要看到增量,健康的增量。

中國經濟,特別是很多高負債的企業,增量有,但是負債和應收賬款增加更快。買到那樣的企業賺到錢,真的是運氣。你要相信運氣一直伴隨著你才可以,否則下一個雷未必躲得過去。

剛說慈悲心好像是為了拯救未來的接盤俠,其實慈悲心反而會救了自己:你怎麼知道你不是剛好買在下跌段呢?在下跌段,你如何損失本金的時候還有初心,能得到始終。

回過頭來,是不是看得懂,又有前景的消費股,讓人放心。(作者:望氣占星)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