農村俗語:「紅到三十綠到老」,啥意思?有道理嗎?

在我國悠久的傳統文化中,俗語作為其中一種,一直流傳在農村的大街小巷,韶年兒童,耄耋老人都能說上幾句,這些俗語有相當一部分有是農人們直接創造並享用,在那個沒有高科技的年代,俗語中的“力量”也支撐著農村的生活!在千百年的歲月中,先哲們在物質生產中和對自然的觀察中,把這些經驗用俗語的方式表現形式呈現出來!有涉及禁忌的,有關婚喪嫁娶的,有關擇偶的,有闡述事實的,也有批駁揭露的,如今隨著科技的發展,對這些俗語反覆推敲,依然不失科學性。我想這就是俗語為啥能一直在民間廣泛流行的原因吧。今天老農就為大家分享幾則俗語。

農村俗語:“紅到三十綠到老”,啥意思?有道理嗎?

一,三十不立子,一直累到死

老話也常說“三十而立”,三十歲的人責任,壓力都要承受太多,而到了當立之年,在一定程度上可以說是人生的一個轉折點,不分男女,不分地域,不分城市或農村,只要你是生活在人群中間。此刻應該多談現實。因為,人到了三十歲,活著不是一個人的事,是一個有責任的年齡。同時三十歲的生理機能也是最強的,此刻也該要個孩子了,不然的話到老了孩子還未成年,這句話放在現今依然適用。這是古訓,也是至理名言。

農村俗語:“紅到三十綠到老”,啥意思?有道理嗎?

二,桑皂杜梨槐,不入陰陽宅

建房在農村最為看重,也最為講究,其中的位置,朝向,高矮都有許多禁忌忌諱,而對於用料來說更是如此,在舊時,由於人們對科學的懵懂,這些講究也被看為能影響今後的運勢和吉凶,老話也常說“桑皂杜梨槐,不入陰陽宅”說的是桑樹諧音為“喪”,被認為不吉利;而皂木是黑色,是農村葬禮上的主色;杜樹諧音為獨,唯恐自家子嗣不旺;梨則是代表著“分離”,用了怕和家人分離;槐樹因為帶一個“鬼”字,被認為不好。這些樹從字面意思來看都不太好,因此在農村蓋房的時候從來不用。現在看來這句老話帶了絲迷信色彩。

農村俗語:“紅到三十綠到老”,啥意思?有道理嗎?

三,紅到三十綠到老

老話也常說“十里認人,百里認衣”,說的是如果判斷一個人的底細,人品,道德和修養,大致從外表穿著上就能判斷了,因此人們在穿衣上都十分的講究。尤其是在古代,對服飾的禁忌講究體現在許多方面,如材料,顏色,款式,製作等等,其中顏色的講究更是有象徵意義。服飾的色彩應當與人的年齡,相貌,品行等想符合才行。之前的服飾色彩也比較單挑,女人非紅即綠,而且紅色只限三十歲以下的女人,不然會被人家說成“不合適”,“老來俏”,而上了歲數的一般都穿綠色衣服。因此有了“紅到三十綠到老”的俗語。

農村俗語:“紅到三十綠到老”,啥意思?有道理嗎?

不過這句俗語在當下已不再適用,人人追求外表美麗的今天,到了五六十依然會穿著華麗。那麼你覺得這俗語適應於當下嗎?歡迎評論區留言討論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