兩種模式的聽力損失

我們的耳朵為什麼能聽到聲音?是因為聲音的振動即聲能,通過耳廓和耳道共振的加強,引發鼓膜隨之振動,鼓膜利用槓桿的原理使來自鼓膜的聲能轉成機械能,在傳遞到卵圓窗即內耳。這麼個過程下來,如中間沒有麼問題,所有的聲音我們都是應該能聽到的。但是有一些人,同樣的大小聲音,他們確聽不到或者聽得聲音變小了變調了,出現這種情況的就屬於耳聾。

醫生們也對耳聾進行了研究。他們已經發現聽覺受損主要有兩種模式。第一種稱之為傳導性聽覺喪失,是由於將聲能向內耳傳導的構造受損造成的。鼓膜可能受傷,骨骼組織增生可能包圍聽小骨,阻礙它們的運動。這都會導致聲音聽來變弱,好象有人調低了耳朵的音量紐。對這種聽覺受損,一般只需安上較簡單的助聽裝置以擴大音量,也可以靠外科手術清除聽小骨的障礙物。象這種傳導式聽力受損,只會發生在中耳或鼓膜。

鼓膜利用槓桿的原理使來自鼓膜的聲能轉成機械能,在傳遞到內耳。內耳的結構十分複雜而且精密,尤其耳蝸內的螺旋器,是聽覺的主要部分,它與聽神經協同作用,共同將聲音信號傳入大腦的聽覺中樞,眾多的聽毛細胞將聲音傳入大腦。

那麼另一種聽覺受損被稱為感覺神經性聽覺喪失,通常是由於螺旋器中的聽毛細胞受損造成。它也可能是聽覺神經受損的結果――例如,長了腫瘤;但這相對少見。因為聽力損傷到一定程度會產生不可逆的後果,目前毛細胞損壞掉了還沒有找到有效再生的辦法,所以要注意聽力保護。

我們從整個耳朵的結構和耳蝸裡面的構造來看,神經性聽力損傷在目前的醫療界暫時是無藥救的。因此,年輕時不注意保護耳朵,會產生一個長期的危害,也會增加個人、家庭和社會的負擔。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