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克」獨具草原民族風格的體育娛樂活動


七月的草原正是最美的季節,也是牛羊肥壯鮮花盛開的時節,蒙古族人們為了慶祝豐收而在各地都要舉行“那達慕”大會。那達慕大會最驚險刺激的莫過於賽馬和摔跤了。

摔跤是力量和技巧的綜合體現,是蒙古族特別喜愛的一項體育活動。

摔跤,蒙古語為“博克”,蒙古族的摔跤有其獨特的服裝,規則和方法,因此也叫著蒙古式摔跤。

崇尚力量的蒙古族人也非常喜愛這項體育運動,它有著廣泛的民眾基礎。

蒙古式摔跤的場地較簡單,只要有一片草坪或空地,觀眾席地圍坐,摔跤手就可以在中間進行比賽了。

彪悍的蒙古族摔跤手也深得蒙古人民的敬重,摔跤也是那達慕,祭敖包等蒙古族傳統的慶典活動中必不可少的競技項目。

蒙古式摔跤已有近兩千年的歷史,西漢初期已開始盛行,元代得到了廣泛開展,到清代有了空前的發展。

蒙古式摔跤它不僅是勇敢和力量的象徵,也是聰明和智慧的結晶。

從歷史上來講蒙古式摔跤的內涵十分豐富,她涵蓋蒙古族政治、經濟、文化、軍事、哲學思想等方方面面。

她提倡參與、交流、拼搏、競爭,來達到消除隔閡、忘記仇恨、增進友誼、加強團結,達到皆大歡喜的目的。

蒙古式摔跤倡導的是人人平等、不畏強暴、不欺凌弱小,重在參與。

摔跤手的坎肩多用香牛皮或鹿皮、駝皮製作,皮坎肩上有鑲包,亦稱泡釘,以銅或銀製作。

蒙古式摔跤具有獨特的民族風格。摔跤手身著的摔跤服稱為“昭德格”。頭纏紅、黃、藍三色頭巾,腳蹬蒙古花皮靴,腰扎花皮帶。下身穿套褲,脖子上掛著五彩飄帶。

比賽前,選手們都有高唱挑戰歌,以助聲勢,做著雄鷹展翅的舞姿進入會場。

按蒙古族傳統習俗,摔跤手不受地區、不分等級、不限體重,採用淘汰制,一跤定勝負。因此我們常常能看到小個子和大塊頭這種極不對稱的較量。

蒙古式摔跤是蒙古族的傳統體育活動,具有獨特的民族風格。它既是體育活動,也是一種娛樂活動。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