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4市宣传部长点赞“辽宁名片”!为奋进的辽宁插上诗意的翅膀

一个地区的名片,应当是区域精神的生动载体,也是地区文化的底蕴所在。 辽宁省一直高度重视对区域名片的孵化,盘锦大米、大连海参等一批辽宁名牌享誉全国。近年来,辽宁省更专注于对区域名片的文化内涵进行深刻挖掘,让名片叫得更响。近日,辽沈晚报连续推出的《辽宁名片寻访录》大型系列报道引起广泛社会反响,把品牌孵化背后的辽宁精神传播向全国。

为了确保所报道的品牌在全国乃至全世界范围都具示范效应,辽宁各地最后确定了沈阳浑河岸交响音乐节、沈阳法库飞行大会、大连海参、大连樱桃、鞍山千山、抚顺旗袍、本溪枫叶、丹东草莓、锦州笔架山天桥、营口海蜇、阜新玛瑙、辽阳古城、铁岭蒸汽机车、铁岭莲花湖湿地、朝阳牛河梁遗址、盘锦红海滩、盘锦河蟹和大米、葫芦岛泳装等知名品牌作为展示的重点。

区域品牌背后所蕴藏的,其内核应该是文化,是人的精神内核的外在表现。辽沈晚报记者深入到全省14个市的海港渔村、偏远山村、工厂车间、街道小区,通过挖掘人的故事、人的感悟,让一张张名片有了人情味和底蕴。

有了好故事,更离不开好渠道。为了把辽宁名片叫得更响亮,辽沈晚报采用融媒体手段推介此系列报道,除了在传统纸媒上以一版核心大图推介,还配有精美视频、画面唯美的客户端开机页面等H5产品,请知名主持人为报道录制音频,并开发小游戏产品《我为辽宁名片代言》。

通过对名片背后故事的展示和文化内涵的挖掘,通过全国主流媒体的转发,一大批辽宁品牌正在走进全国人民的视野。

沈阳市委常委、宣传部部长、市委教科工委书记 冯守权

为辽沈晚报的《辽宁名片寻访录》栏目点赞

7月4日,辽沈晚报在《辽宁名片寻访录》栏目,推出《浑河岸交响音乐节让世界记住沈阳最美声音》的整版宣传,得到了广大市民强烈的情感共鸣和热烈的回应反响。许多市民在这篇文章的影响下,从城市的四面八方赶往现场观看,场场座无虚席、掌声雷动,场场流连忘返、依依不舍。充分体现了辽沈晚报作为省级媒体,作为深受沈阳市民热爱的都市报,所具有的传播力、引导力、影响力、公信力,充分体现了主流媒体的责任担当和文化自觉。

文化是一座城市的灵魂和血脉。近年来,沈阳市委、市政府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指引下,坚持以人为本的执政理念,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通过加快推进东北亚国际化中心城市、科技创新中心、先进装备制造中心、高品质公共服务中心建设,通过加快推进文化项目建设,实施文化惠民工程,提供以“浑河岸交响音乐节”为代表的一系列公共文化产品,不断满足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云飏阁作为一座城市的文化地标,是沈阳一道最为靓丽的风景线,已经成为沈阳的文化名片。城市由这一个点拓展到浑河沿岸一条线,将所有两岸城区发动起来,通过开展各类文化文艺惠民活动,吸引浑河两岸整个面上的居民参与,形成了点线面的有机结合,互映生辉,让城市母亲河成为凝聚市民情感的纽带、成为滋养群众文化的源泉、成为培育城市精神的高地,让广大市民在人与自然和谐相处中共享音乐之美、文化之美、文明之美,满足人们高品质的精神文化需求。

辽沈晚报以独到、专业、敏锐的视角发现亮点、记录亮点、传播亮点,特别是浓墨重彩宣传沈阳文化建设的大发展、大繁荣、大跨越,对于弘扬新时代辽宁精神,凝聚沈阳新一轮振兴发展力量,都具有重要的推动作用。我为辽沈晚报对沈阳一直以来的鼓与呼,表示衷心的感谢,更为这组精彩、优秀、点睛之作点赞。期待更多更好更美宣传沈阳的精品力作。

大连

大连市委宣传部常务副部长 张金双

突出呈现了大连农业品牌建设的成果

辽沈晚报《辽宁名片寻访录》栏目关于大连樱桃和大连海参的报道,突出呈现了大连农业品牌建设的成果,深入挖掘出大连基层农户不等不靠、劳动致富的实干精神,充分体现了辽沈晚报作为主流媒体的责任担当,在全省引起了较大反响,对于激发大连广大干部群众弘扬“长子情怀、忠诚担当、创新实干、奋斗自强”的新时代辽宁精神,对于大连市加快推进“两先区”建设起到了良好的推动作用。

大连市在推进乡村振兴战略过程中高度重视品牌建设,紧紧围绕“五位一体”总体布局和“四个全面”战略布局,牢固树立“五大”发展理念,全面落实“四个着力”和“三个推进”,积极把握东北老工业基地加快振兴和辽宁沿海经济带开发开放的双重机遇,紧紧围绕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主线,加快转变农业发展方式,深化农村综合改革创新,积极培育新动能、打造新业态、扶持新主体、拓宽新渠道,全力推进都市现代农业发展。

大连大樱桃获得国家农产品地理标志和全国农产品区域公用品牌,瓦房店小国光苹果、庄河蓝莓、金州和旅顺大樱桃等8个产品入选年度全国名特优新农产品,庄河市、旅顺口区入选第二批国家农产品质量安全创建试点县名单。据农业部最新公布的监测结果,大连都市现代农业发展综合水平在全国35个大中城市中稳居前四。

辽沈晚报的这组报道,采访深入、生动鲜活,是“走转改”优秀作品的典范,值得大连媒体学习。期待辽沈晚报推出更多更好的策划,更经常更深入地关注大连经济社会发展。

鞍山

鞍山市委常委、宣传部部长 孙慧芳

为辽宁的文化传播添上浓墨重彩

讲辽宁名片,就是讲好辽宁故事,就是弘扬新时代辽宁精神。一个地区名片的孵化历程,也是一部文化内涵的发掘史。

千山,拥有着厚重的历史文化和神奇瑰丽的自然风光,自然景观与人文景观融为一体,古往今来一直是吸引游人的“东北明珠”。《辽宁名片寻访录》栏目独辟蹊径,挖掘到了千山的大美。

报道通过故事化手法,通过典型人物的挖掘,生动展现了鞍山人“古今千山 千年守望”的赤诚和理想。守护千山的自然和文化就是践行青山绿水的理念,这篇报道让更多人认识辽宁的“千朵莲花山”,更感受到千山人的赤诚之心、奋斗之路。

《辽宁名片寻访录》对区域文化内涵挖掘深刻,表现手法创新多元,堪称精彩之作,为辽宁的文化传播添上浓墨重彩一笔。

抚顺

抚顺市委常委、宣传部部长、统战部部长 戴晓梅

为抚顺旗袍走向全国乃至世界营造声势

7月初,辽沈晚报《辽宁名片寻访录》栏目推出了《旗袍故里再续“清风满韵”》报道,在抚顺各界引起强烈反响。大家一致认为这篇报道找准了精髓、抓住了核心,为抚顺大力发展旗袍产业、为抚顺旗袍走向全国乃至全世界营造了声势。

抚顺拥有丰富的自然资源和旅游文化资源。“旗袍故里”的确立,使抚顺旗袍能够在全国乃至全世界占有唯一性、独特性品牌地位。从这个角度出发,抚顺市委、市政府提出大力发展旗袍产业,高起点编制了《新宾满族自治县旗袍产业发展规划》,创建旗袍非遗传承平台,引进国内外知名旗袍产业创意、生产、模特团队落户抚顺,举办高水平旗袍设计大赛、模特大赛,发展旗袍产业不仅能使城市文化品牌得到提升,还能够让抚顺文化产业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形成特有的城市名片。

《旗袍故里再续“清风满韵”》这篇文章正当其时。在抚顺打造旗袍之都的关键时刻为之助力、发声,抚顺会借着这股东风,将旗袍产业做大、做强,将抚顺的深厚底蕴和特色文化展现在世人的面前。

锦州

锦州市委常委、宣传部部长 王功生

“蓝色海洋游”品牌的一次大力宣传

辽沈晚报《辽宁名片寻访录》专栏《揭秘笔架山天桥抢救计划——年底盛景有望重现》整版报道刊发后在锦州引起强烈反响。有的市民说“天有奇观,有望重现”;有的网友赋诗:《辽沈晚报》整版刊,锦州天桥笔架山,抢救计划已揭秘,年底盛景现台前;有的说,修复笔架山、抢救自然奇观是市委、市政府的英明决策,是功在当代、利在千秋的大好事。

作为世界奇观的锦州笔架山天桥以及以笔架山为核心的“蓝色海洋游”,是锦州市委、市政府着力打造的著名旅游品牌。《辽宁名片寻访录》之《抢救计划》报道,策划站位高、定位准,既讲政治又接地气,既说工作又讲故事,用小切口讲述大事件,引人入胜,大气磅礴,让人看后感觉既亲切又震撼。

该报道顺应了当下加快生态文明建设、推进旅游健康发展的时代要求,契合了锦州各界人士对家乡旅游盛景的热切关注,以独特的视角深度挖掘,凸显了锦州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海洋资源生态保护利用,实施抢救计划这一治本之策的政治意识、生态意识和责任担当,凸显了省委省政府、国家海洋局全力支持锦州修复海洋生态、推进世界奇观胜景重现的责任担当。同时,也为锦州打造以笔架山为核心的“蓝色海洋游”品牌做了一次大力宣传,极大地提升了辽宁文化旅游品牌的知名度、美誉度和影响力。真诚感谢辽沈晚报社助力锦州宣传,真诚为作者及幕后领导和团队点赞!

阜新

阜新市委常委、宣传部部长 刘伟才

“世界玛瑙之都”是对外宣传的重要名片

近日,辽沈晚报《辽宁名片寻访录》栏目《从亚洲最大的煤城到“世界玛瑙之都”》报道刊发后,在社会各界特别是在阜新玛瑙产业从业者中引发了强烈反响,一致认为报道对玛瑙产业的发展起到了良好的对外宣传作用,同时也提升了阜新的城市知名度和美誉度。

阜新作为全国首个资源型城市经济转型试点市,经过十多年的发展,经济转型取得突破性进展。阜新盛产玛瑙,而且以储量大、品种多、色泽全、纹理美、质地优而著称。经过多年发展,基本确立了全国玛瑙加工中心、集散中心、信息中心、文化中心的战略地位。2013年,阜新被中国工艺美术协会授予全国唯一的“中国玛瑙之都”荣誉称号;2016年,世界手工艺理事会正式授予阜新“世界玛瑙之都”荣誉称号。阜新将持续不断加大地域特色玛瑙文化品牌宣传,提升阜新玛瑙文化品牌的影响力。

阜新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玛瑙产业发展,始终把“世界玛瑙之都”作为阜新对外宣传的重要名片,玛瑙产业将围绕着建设全国最大的玛瑙艺术品创作生产基地的目标而努力。

《从亚洲最大的煤城到“世界玛瑙之都”》的报道,向社会各界推介阜新玛瑙文化和玛瑙产业辉煌发展前景,在此,向贵报致以诚挚谢意!

铁岭

铁岭市委常委、宣传部部长 冯智

在全国唱响了“辽宁好声音”

辽沈晚报作为以综合新闻为基础的省级晚报,已成为东北地区发行量最大、影响最为深远的第一都市报,为人民群众提供了丰富的精神食粮,满足了民众对美好生活的新期待,在全省乃至全国唱响了辽宁好声音,传递了正能量。此次精心策划推出的《辽宁名片寻访录》,将铁岭蒸汽机车和莲花湖湿地等地方特色文化浓墨重彩地呈现在世人面前,展现了城市奋斗的缩影,更是城市名片的孵化。期待日后能够与辽沈晚报实现更深层次的合作,并衷心祝愿贵报越办越好,为辽宁振兴发展营造更加浓厚的新闻舆论氛围。

盘锦

盘锦市委常委、宣传部部长 王庆良

好报道为盘锦增添前行新动力

6月中旬,辽沈晚报以“一个城市奋斗的缩影”为统领,连续刊发两篇报道盘锦的文章——《一个养蟹人的“三落三起”》《保护红海滩的绿色思维》,赢得了省内外读者的高度关注和热烈反响。

两篇报道均以小切口进入了大主题,娓娓道来,讲述了盘锦市在发展现代农业、生态环境保护工作上的善作为、巧作为,令人信服、发人深思,更为不断向好的盘锦增添了弥足珍贵的舆论支持和前进动力。

盘锦是伴随着改革开放40年成长起来的城市。建市30多年间,这块土地上的人们苦干实干、积极进取,使昔日的“南大荒”成为如今闻名中外的米粮仓。时至今日,盘锦市已相继摘取了全国文明城市、全国卫生城市、全国园林城市等诸多体现最高规格的金字号荣誉。这些成绩,都是历届市委、市政府带领广大干部群众奋斗出来的。

一如新闻报道主人公所体现出来的特质,创新实干、奋斗自强正在成为这座城市积极进取的成功基石和共性品格。在向更高质量发展迈进的路上,盘锦仍在厚积薄发、蓄势待发,而奋斗就是140万盘锦百姓幸福生活中最为耀眼的底色。

本溪

本溪市委宣传部副部长 孙英杰

做好做强生态文明建设这篇大文章

作为省级都市报,辽沈晚报在我省和本溪市都很有影响力,对东北三省和全国的辐射能力也很强。这次《辽宁名片寻访录》的系列报道版面充足、内容深刻、设计华美,非常有震撼力,可以说是“高端大气上档次”。

本溪的枫叶美景众多,像关门山、洋湖沟画家村、大石湖老边沟、龙道沟等都是全国知名景点,尤其是国家命名的“中华枫叶之路”,每到秋季,流光溢彩、万山红遍,赶上小雨后,薄雾像轻纱般笼罩山顶,那真是人间仙境。

从枫叶观赏来看,枫林谷是本溪市发展绿色经济的重点项目,其转制发展思路和成功经验都非常值得借鉴。做好做强生态文明建设这篇大文章,既保护好绿水青山,又让绿水青山变成金山银山,是本溪市贯彻落实新发展理念、推进产业结构转型升级的重要支撑点。“辽宁名片”报道的定位也很准确,希望以后能多多看到这样的报道。

丹东

丹东市委宣传部常务副部长 姚永春

都市报围绕中心、服务大局的生动实践

辽沈晚报《辽宁名片寻访录》系列报道是都市报围绕中心、服务大局的生动实践。以整版规模报道的《百年历史 草莓成丹东最美名片》,在读者间引起了热烈反响,为丹东的振兴发展提供了舆论支持。

丹东紧紧抓住新一轮东北振兴、辽宁沿海经济带建设、沿海地区开发开放、东北东部区域协同发展的重大叠加机遇,推动经济转向高质量发展。丹东做强农产品精深加工,草莓等特色农产品走上品牌发展之路。东港草莓跻身全国品牌价值百强。“东港大黄蚬”列入第一批中国/欧盟互认地理标志保护清单。

辽沈晚报作为主流媒体,唱响主旋律,传递正能量,很好地引领了社会舆论。

营口

营口市委宣传部常务副部长 薛静

用“河海名片”觅世界知音

小小的海蜇,也可以走向世界。一个城市的名片,承载着这座城市走向远方的梦想和召唤天下的情怀。

《辽宁名片寻访录》第4期《以匠心 守初心 工匠精神打造出营口海蜇》讲述了营口海蜇鲜为人知的背后故事,也刷新了很多人对港城营口的认知。这一大型主题策划正是以文化故事的讲述来体现区域文化特色,以文化品牌的打造来彰显新时代辽宁精神,用品牌战略助推辽宁经济社会发展,助力共和国长子的经济振兴。

“新时代需要新精神”,港城营口正是在新时代辽宁精神的感召下,以港口和自贸区作为经济发展和对外开放的双引擎;以“国际的港”和“营商的家”作为城市发展的新定位;以海纳百川的情怀和开放包容的姿态彰显着得天独厚的人文资源和产业优势;以营口的“好景”“好品”“好味”提升着城市品牌的影响力;以“营口传统大酱”和“营口海蜇”擦亮着城市品牌工程;以连通世界的“鲅马赛道”展示着独有的城市风范;以生动的发展实践打造着“河海名片”这块金字招牌;以“文化音乐港城”这一载体面向世界寻觅着知音;让音乐艺术、城市精神和文化名片凝练成为营口文化建设和传承中最为浓墨重彩的一笔。

河海营口宜居、宜业、宜游,滋味鲜美的营口好味、琳琅满目的营口好礼、河海相依的营口好景,用一张张独具风韵的“营口名片”体现着这座河海港城“开放包容”的文化基因,以“虚怀若谷”的城市精神和开放情怀走在辽宁经济社会发展的前沿。

“辽宁名片”浓缩诗和远方。辽沈晚报的“辽宁名片”系列策划报道为奋进的辽宁插上了“诗意的翅膀”,引领着我们每一个有梦想的城市飞向远方;它更吹响了新时代的号角,召唤远方的朋友会聚到辽宁,助力辽宁振兴发展。

辽阳

辽阳市委宣传部常务副部长 马植荣

让传统文化在今天熠熠生辉

辽阳有2300多年的历史,辽沈晚报《辽宁名片寻访录》栏目记者深入采访,挖掘这座“东北第一城”的文化内涵,在辽阳当地产生良好反响。

创建国家历史文化名城,是辽阳市委、市政府“十三五”时期的一项重点工程,是全面建设智慧文明美丽幸福新辽阳的重要内容。辽阳文物古迹非常丰富,东京城、东京陵、汉魏壁画、燕州城、白塔等历史遗存,无不代表着辽阳这座城市的智慧和文明,保护、传承和发扬传统文化,让人民群众感受历史之美。

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的精神命脉,辽阳传承千年的文化基因、文化元素、文化符号在今天焕发着新的生机。

辽沈晚报的报道不但在纸媒刊发,而且在客户端、官方微信等新媒体同步播发,为宣传辽阳以及辽宁的传统文化助力发声。主流媒体传播主流价值,让传统文化在今天熠熠生辉。

朝阳

朝阳市委宣传部副部长 刘利民

对牛河梁的报道恰逢其时

辽沈晚报《辽宁名片寻访录》栏目关于《龙凤朝阳 守护文明之源》报道刊发后,在朝阳各界尤其是历史文化界产生了较大反响,一致认为该报道定位好、故事性强、传播力大,有利于朝阳乃至辽宁文化的对外传播。

朝阳历史悠久、文化资源丰厚。红山文化、化石文化、三燕文化等精品历史文化以其在全国乃至全世界都堪称翘楚的独特性和稀缺性,彰显着朝阳文化旅游的独特魅力。凌源皮影、建平剪纸、喀左紫砂等闻名遐迩的地域民间文化,彰显了朝阳文化旅游的丰富性和多样性。

为了真正把朝阳的历史文化资源用起来,使朝阳的历史文化资源活起来,朝阳市委、市政府今年把挖掘整合朝阳历史文化资源作为全市十项重点工作之一,进行挖掘整合、包装推介,以展示世人,造福后人。文化品牌始终是朝阳对外宣传的名片之一,尤其是举世瞩目的红山文化遗址,向世界展露着“东方文明的曙光”,把中华民族文明史向前推进了1500年。5月28日,国新办举办的中华文明起源与早期发展综合成果发布会,将牛河梁遗址定为中华文明的源头,这也是我市将牛河梁红山文化作为朝阳名片的充分理由和依据。

《龙凤朝阳 守护文明之源》的报道,不仅揭示了牛河梁红山文化的意义和作用,又报道了我市对遗址的保护和利用,对朝阳而言,恰逢其时。

葫芦岛

葫芦岛市委宣传部常务副部长 李荣军

展现了泳装30年的时尚传奇

近期,辽沈晚报《辽宁名片寻访录》栏目《兴城泳装 一段烙刻商业传奇的光阴往事》报道刊发后,在葫芦岛各界产生了较大反响,一致认为该报道唱响了辽宁好声音、传递了正能量,记录了这个城市奋斗的缩影。

葫芦岛市历史悠久,滨城人民创造了丰富多彩、弥足珍贵的文化遗产。南票沙锅屯遗址堪称中国科学考古第一站、千古碣石帝王宫——姜女石遗址等精品历史文化都在全国乃至全世界叫响,这些都彰显着葫芦岛市为建设生态宜居、美丽富庶滨城、正逐步迈向现代化沿海开放名城所散发出的独特文化魅力。

美丽引领时尚,梦想点亮生活。现如今,全球每制造5件泳装就有一件来自葫芦岛市兴城。兴城泳装傲视全球,抢滩全球市场,这些巨变的背后隐藏着葫芦岛人勇立改革开放潮头、敢闯敢试永不止步的创新“符号”。诠释了葫芦岛向创意城市转型发展的新思路,展现了决策和发展思维方式的新改变。在全国纺织行业看来,葫芦岛兴城泳装产业集群发展体现了一定的引领性和示范性。《辽宁名片寻访录》报道以人物故事为切入口并带动整篇,将葫芦岛兴城泳装以及泳装人的艰辛创业历程及其如何抢占世界市场的奇迹细致呈现,展现了泳装和这座城市——葫芦岛“兴城制造”30年的时尚传奇。

期待日后能够与辽沈晚报实现更好的合作,并期待贵报能够推出更多更好贴近时代、贴近百姓和贴近生活的策划,最后祝愿辽沈晚报越办越好,为辽宁经济社会发展营造良好舆论氛围。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