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OF也有亞洲面孔?呵,別讓無知毀了你……

無知有多可怕?

你真的永遠都不會知道。

伊莎莉卡烘焙網(微信公眾號:yeslicake-v)

今天,我想說的這個話題,

和前兩天聽到的一個“笑話”有關。

一張師傅的照片,

亞洲人面孔、身著白色廚師服,

很常見的著裝,高潮來了:

衣服領口是紅白藍條紋,

胸口印著MOF標識,

臂膀上有Meilleur Ouvrier de France的字眼。

……

MOF也有亞洲面孔?呵,別讓無知毀了你……

說起來是笑話,

但這一次我根本笑不出來。

或許有些人不能確切的說出MOF的真正意思,

但至少看到這些元素:

MOF也有亞洲面孔?呵,別讓無知毀了你……

MOF也有亞洲面孔?呵,別讓無知毀了你……

或者看到這些人:

Olivier Bajard

MOF也有亞洲面孔?呵,別讓無知毀了你……

Arnaud Larhe

MOF也有亞洲面孔?呵,別讓無知毀了你……

Jerome Chaucesse

MOF也有亞洲面孔?呵,別讓無知毀了你……

MOF這3個字母代表著什麼,就瞭然於心了吧!

讀書的時候聽過一句話:

無知的真正特點是虛榮、驕矜和傲慢。

每一個字眼都能和前面的笑話對照上,

無知,不是罪。

但是在我看來,

拒絕通過學習來對抗無知就是一種愚蠢了。

MOF也有亞洲面孔?呵,別讓無知毀了你……

MOF是法語Meilleur Ouvrier de France的簡稱,可以譯作“法國最佳手工業者獎”,它是由政府所頒發的獎項,在法國擁有崇高的地位。

這個獎項的理念始於1913年,鑑於手工藝者的不斷減少、手工藝文化與技術逐漸流失,於是萌生創辦“全國工藝博覽會”的想法。

1924年此理念被付諸行動,並在巴黎市政廳展出,除了推廣手工藝文化,更邀請了各地工藝者在此一較高下,選出法國最佳工藝者。

MOF也有亞洲面孔?呵,別讓無知毀了你……

MOF比賽每3年舉辦一次,是法國各行業界最高級別的專業比賽。獲獎者可獲得“法國最佳工匠”的頭銜並由法國總統親自授獎。

從1924年的第一屆MOF比賽至今,只有數十位蛋糕師獲此殊榮,也只有他們,才有資格穿上繡有紅白藍法國國旗領子的制服。

MOF也有亞洲面孔?呵,別讓無知毀了你……

MOF也有亞洲面孔?呵,別讓無知毀了你……

MOF也有亞洲面孔?呵,別讓無知毀了你……

許多參賽選手會花幾年甚至十幾年為這個比賽做準備,足見MOF頭銜在大家心中的地位。獲獎者不光獲得獎狀,更獲得穿領口為法國國旗顏色的衣服的資格,可謂是千千萬萬手藝人的夢想。

報名參加MOF需要經過區域的層層選拔最終獲得去巴黎參加總決賽的資格。而這個頭銜帶來的不僅是榮耀和技術的認可,更是加入MOF協會和業界最頂尖交流的機會。MOF協會的成員們定期相聚討論和分享行內最前沿的技術知識以及共同推動這個行業的文化交流。

關於“大師”論

MOF是法國的“特產”,崇慕之人心嚮往之,我十分能夠理解。但就像追星過了頭,變成那種讓愛豆躲避恐懼的粉就過分了。

要說中國烘焙的發展,有時候我會覺得很慶幸,我們用了短短几年時間走完了人家幾十年的路,這是一種肯定、也是一種精神。

走的快是否一定就是好事呢?要我說答案必須是否定的。

隨便舉個例子,我平時除了發燒感冒靠吃藥治癒外,有任何身體不適絕對不會度娘而是第一時間去醫院掛號檢查,因為度娘上各種“專家”的回答會讓你覺得哪怕只是汗毛分個叉都是絕症、命不久矣、人生走到盡頭…

MOF也有亞洲面孔?呵,別讓無知毀了你……

究其源頭,很簡單,所謂的“專家”早就變成了一種稱謂,再也沒有它本身應該具有的技術高度了。這種現象在咱們這個圈子裡,也很常見,因為“大師”同樣遍地都是。

我就有個朋友特別喜歡每年5月來上海逛展會,他說,在展會上有很多大師,他可以一次性湊齊全年份兒的《我與大師的合影》,省時省力又頗有面兒。

我對這種行為十分不齒,因為它更像是一種病,簡直扭曲又醜陋,可惡又無奈。

何謂“大師”?

小的時候看電視劇,我眼裡的大師都是少林寺掃地僧那種隱而不露的世外高人;學生時代,大師是那些手裡有活兒憑本事說話又頗有建樹的人;入行的時候,我眼裡的大師是數年如一日鑽研烘焙技術、身負匠人之精神默默耕耘的師傅們。

大師[dà shī]

解釋:

1.指造詣深、享有盛譽的學者、專家、藝術家、棋手等

2.佛的十尊號之一。 即天人師。佛教徒稱佛,也用作對和尚的尊稱

但現在,誰是大師,我是真的看不清楚了。

司空見慣了一些從業者,多方奔走學習之後搖身一變也能是大師;

有一些人,可能只是不被戚風蛋糕“氣瘋”沾沾自喜就開始開課授業變成了大師;

再有一些人輾轉於各種知名店鋪持續的頂著學徒的頭銜,完成“經驗積累”後就變成了大眾眼裡的大師…

這些有必要嗎?

遠的,國際上不管是甜點、巧克力還是麵包比賽的各種世界冠軍都不說;光說近的,我身邊就有太多鑽研技術的師傅們,不管是開店的、星級酒店的還是從事技術研發的、職業技術教育的…

他們都是一群十年、甚至幾十年都執著於追求技術的人,卻從來沒有人敢自詡是“大師”。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