雲南歷史名人

皮邏閣

皮邏閣(公元697~748年),南詔第四代王,據胡蔚本《南詔野史》載,他於唐朝開元十六年(公元728年)即位, 天寶七載(公元748年)卒,在位20年,是南詔歷史上最重要的一位國王。皮邏閣在位期間,在唐王朝的支持下併吞了其他五詔,使洱海地區統歸南詔管轄,將王都從巍山遷至大理,當時稱為太和城。

段思平

段思平(893年—944年),即大理太祖,白族,大理喜瞼(今喜洲)人,一說為劍川永旁人,大理國的締造者、開國皇帝。即位後,厲行改革,盡逐楊氏邪臣。更易制度,損除苛令。建立了一整套封建制度,於是遠近歸心,鹹奉約束,把南詔末朝以來分裂、戰亂的局面重新統一起來。大行分封,篤信佛教,在位8年,年年建寺,鑄佛萬尊。逝世後由子段思英繼位,諡號神聖文武皇帝。

賽典赤·贍思丁

賽典赤·贍思丁(1211~1279) ,元代塔吉克人(元朝統稱回回)政治家,是部族貴族首領。全名賽典赤·贍思丁·烏馬兒(al-Sayyid Shams al-Din‘Umar),今譯“賽義德·舍姆斯丁·歐麥爾”。賽典赤是雲南行省第一任長官。賽典赤·瞻思丁在雲南6年中,“興滇之心,事滇之子”興利除弊,大膽改革,深得民從擁戴。

鄭和

鄭和(1371-1433),明朝太監 ,原姓馬,名和,小名三寶, 又作三保,雲南昆陽(今晉寧昆陽街道)寶山鄉知代村人。中國明朝航海家、外交家。明成祖朱棣在南京御書“鄭”字賜馬和鄭姓,以紀念戰功,史稱“鄭和”。並升任為內官監太監,官至四品,地位僅次於司禮監。世稱“三保太監”。1405-1433年,鄭和率27,800餘人,分62艘寶船,先後七次下西洋,南至爪哇、西至波斯灣和紅海、最遠到赤道以南非洲東海岸,歷經39個國家和地區,航程達10餘萬公里。對中國的航海事業具有偉大的貢獻。

蘭茂

蘭茂(1397—1470年),字廷秀,號止庵,外號和光道人、洞天風月子、玄壺子等,雲南省嵩明縣楊林人,祖籍河南洛陽。明代醫藥家、音韻學家、詩人、教育家、理學宗匠。生性聰穎,勤奮好學,少通經史,旁及諸子百家,終身隱居楊林鄉里,採藥行醫,潛心著述,設館授徒,人稱"小聖"。著有《玄壺集》等十九種書。

孫髯翁

孫髯翁(1685-1774),字髯翁,祖籍陝西三原,博學多識,乾隆年間,曾為昆明滇池大觀樓題楹一幅,號稱天下第一長聯、海內長聯第一佳作,被後人尊稱為聯聖。著名史學家郭沫若讚道:“長聯猶在壁,巨筆信如椽”。孫髯翁所作昆明大觀樓長聯概述了雲娜獨特的歷史文化,描述了昆明秀麗的山水田園風光,為雲南文化的傳播做出了卓越的貢獻。

錢灃

錢灃(1740-1795)清代官吏、書畫家。字東注,號南園,雲南昆明人。曾疏言和珅為軍機,辦事不遵制度,因授稽察軍機處之任。錢灃還善畫馬,尤愛畫瘦馬,風鬃霧鬣,筋骨顯露,神姿逼人。要著作有《南園詩存》、《南園存》、《南園集》等。

王熾

王熾(1836—1903),字興齋,雲南彌勒縣虹溪人。與旅渝滇商合營“天順祥”商號,來往川滇互貿。隨後又與席茂之在昆明合資開設“同慶豐”商號。數年經營,成為滇中富商。英國《泰晤士報》曾對百年來世界最富有的人進行統計,排在第四位的便是王熾。而且,他是唯一一名榜上有名的中國人。中國封建社會唯一的一品紅頂商人。民間稱為“錢王”。

袁嘉穀

袁嘉穀(1872-1937年),字樹五,號澍圃,晚年自號屏山居士。雲南石屏人。袁嘉穀在雲大執教十餘年,是雲南文化名人。雲南獨一無二的全國狀元。袁嘉穀的字,自創一體,世稱“袁家書”。從封建王朝的狀元,做到現代高校的教授,古今唯一人,天下亦唯一人,這便是袁嘉穀。

唐繼堯

唐繼堯(1883—1927年),又名榮昌,字蓂賡,漢族,雲南會澤人。滇軍創始人與領導者,雲南滇系軍閥的主要領導者。民國三年(1914年)8月,唐繼堯倡導並撥款萬元,聘請以趙藩為總纂的一批雲南知名學者編纂了大型叢書《雲南叢書》1212卷。這對雲南地方文獻的系統整理、保存與傳播具有深遠意義和巨大影響。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