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敦頤與《愛蓮說》

珵素

《愛蓮說》這篇千古名文,估計沒有人會感到陌生。短短一百餘字,既寫出了蓮的特點,又藉助對蓮的讚美,表達了作者對高尚情操的讚頌。出汙泥而不染的蓮花形象自此印刻在不少讀者的心中。然而說起這篇文章的作者,不少人都會感到陌生。

周敦頤,又名周元皓,原名周敦實,字茂叔,北宋道州營道樓田堡(今湖南省道縣)人,世稱濂溪先生,北宋著名思想家、文學家,與二程、張載、邵雍並稱北宋五子。這五人都是早期理學的代表人物。

周敦頤與《愛蓮說》

提到理學,不少人的第一印象就是程朱理學。事實上,理學的歷史要更為悠久,思想也更為豐富,影響也更大。只是程朱理學是其中最具代表性的,因此更為大家熟知。理學在宋初時已經開始發展,到了北宋中期周敦頤、張載、邵雍三位奠基人提出了理學的基本範疇。之後理學經由程顥、程頤、朱熹等人進一步發揮,最終形成了影響深遠的理學。

理學的形成是建立在對道家、佛家思想的批判之上的。唐宋時期的不少儒士,一邊批判道家、佛家,一邊從佛道兩家的思想中汲取養分。特別是五代及北宋時期,不少儒士與名僧都有不淺的交情。當時的文人在探討儒家思想時,會援引佛家或道家的一些概念。因此,在一些理學家的作品中經常會發現一些佛家或道家思想的痕跡。周敦頤即是其中典型代表。

周敦頤的作品不少,其中最為出名的兩篇分別是《愛蓮說》與《太極圖說》。《太極圖說》同樣短小精悍,全篇二百多字,卻能從無極生太極講到聖人的價值,講到道德,講到人極。這篇文章影響很大,後世大儒莫不用心研究這篇文章。

周敦頤與《愛蓮說》

《太極圖說》雖然是周敦頤受《易傳》的影響而創作的,但周敦頤筆下的太極卻帶有道家思想的痕跡,比如第一句中“無極而太極”就受了道家思想的影響。因為這一句,後來的朱熹沒少與陸九淵、洪邁等人爭論。洪邁等人認為,“無極而太極”是對道家強調的有生於無的學舌,因此朱熹所堅持的理學不過是道家中的異端。陸九淵則認為,“無極”的概念與儒家思想不符,堅持儒家正統就要拋棄“無極”這個概念。也因此,陸九淵試圖證明《太極圖說》不是周敦頤的作品。當然,證明的結果估計不會理想。

估計周敦頤在創作《太極圖說》時,不會想到後人會為了“無極而太極”大打出手。畢竟,在北宋,儒士在爭辯時援引道家、佛家思想再正常不過。雖然儒、釋、道三家界限的模糊使得不少儒士心中不安,但嘗試維護儒家正統地位的儒士若對道家、佛家思想毫無瞭解,又如何駁斥對方的學說?特別是當時的不少僧人都在學習儒家經典,並嘗試調和佛家與儒家思想,試圖用這種方式建構一種以佛教為核心的思想體系。這無疑是當時的儒士要面臨的巨大挑戰。

周敦頤與《愛蓮說》

對於周敦頤來說,借鑑自道家、佛家的概念、思想,最終目的是為了完善儒家思想以應對危機,所借鑑的內容是服務於儒家思想的。因此,“無極而太極”不是對道家學說的模仿,也不是為了抬高道家思想。“無極而太極”作為《太極圖說》的首句,意義自然深刻,但作為整篇文章中的一部分,其傳達的意義自然要與整篇文章統一。如此來看,周敦頤文中的“無極而太極”與道家思想究竟有多少關聯,還是需要討論的。

同樣的,雖然《愛蓮說》中的蓮與佛教有極大的關係,也有不少人強調,周敦頤正是在精研佛經是創作出《愛蓮說》的。但周敦頤主要是注意到了佛教強調的蓮的清淨、淨染等特性與儒家的思想有異曲同工之妙,因此就以蓮為題創作了這篇文章,而文章內核,依舊是儒家思想。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