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年初一,欢欢喜喜过大年

门道提醒:农历正月初一

大年初一百年了;门道君先在这里给大家拜个年;不知道各位是不是跟门道君一样,早早起床准备今天的拜年;小朋友应该是最高兴的,今天可以拿到压岁钱了;说道压岁钱我不得不佩服我的侄女,才4岁,早上起床就给我拜年,一直看着桌子上的红包,问她她说红包可以买漂亮的娃娃,现在的小朋友都这么聪明吗?不知道各位发压岁钱的时候遇到什么好玩的事情。门道君现在这里给大家说说大年初一。

现代我们初一拜年大概是这样的:

走亲戚:初一必须到岳父家、须带礼物。进门后先向佛像、祖宗影像、牌位各行三叩首礼,然后再给长 辈们依次跪拜。可以逗留吃饭、玩耍。

大年初一,欢欢喜喜过大年

礼节性的拜访:如给同事、朋友拜年,一进屋门,仅向佛像三叩首 ,如与主人系平辈则只须拱手一揖而已,如比自己年长,仍应主动跪拜,主人应走下座位做搀扶状,连说免礼表示谦恭。这种情况一般不宜久坐,寒暄 两句客套话就要告辞。主人受拜后,应择日回拜。

感谢性的拜访:凡是上年对人家欠情的(如律师、医生等)就要买些礼物送去,借拜年之机,表示谢枕。

串门式的拜访:对于左邻右舍的街坊,素日没有多大来往,但见面 都能说得来,到了年禧,只是到院里,见面彼此一抱拳说:“恭禧发财”、“一顺百顺”,在屋里坐一会儿而已,无甚过多礼节。

大年初一,欢欢喜喜过大年

古时有拜年和贺年之分:拜年是向长辈叩岁;贺年是平辈相互道贺。有些机关、团休、企业、学校,大家聚在一起相互祝贺,称之为“团拜”。

大年初一,欢欢喜喜过大年

而古时候的大年初一拜年是这样的:

古时,倘或坊邻亲朋太多,难以登门遍访,就使遣仆人带名片去拜年,称为“飞帖”,各家门前贴一红纸袋,上写“接福”两字,即为承放飞帖之用。此俗始于宋朝上层社会。清人《燕台月令》形容北京年节:“是月也,片子飞,空车走。”成为时尚。大户人家特设“门簿”,以记客人的往来和飞片,门簿的首页多虚拟"亲到者"四人:一曰寿百龄老太爷,住百岁坊巷;一曰富有余老爷,住元宝街;一曰贵无极大人,住大学士牌楼;一曰福照临老爷,住五福楼。以图吉利讨口彩。至今的春节赠送贺年片、贺年卡,便是这种古代互送飞帖的遗风。

大年初一,欢欢喜喜过大年

但从正月初一至初五,多数家庭均不接待妇女,谓之“忌门”。仅限于男子外出拜年,妇女则须等到正月初六以后才能外出走访。拜年活动要延长很长时间,到正月十五灯节左右。傍晚时分到人家拜年叫“拜夜节”,初十以后叫“拜灯节”,所以有“有心拜年,寒食未迟”的笑话。

如果因故未及循例行礼,日后补行的,谓之 “拜晚年” 。

不知道各位看官是不是发现现代的拜年跟古时候的拜年还是有差距的,但是现在过年更多人是坐在饭桌,自己玩着手机,一点过年的感觉都没有;今年过年,无论如何,请放下手机,抬头看看家里人;陪自己家里人聊聊天,你会有更深的体会;门道君再次给大家拜年;年后将会开出小说专题,更多精彩文章请关注门道文化。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