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的一生顛沛流離窮困潦倒,但這樣的經歷最後成就了一代「詩聖」

“詩聖”杜甫的一生

“好雨知時節,當春乃發生”伴隨著淅淅瀝瀝的春雨,吟誦間不由得想起了詩聖杜甫。說起杜甫,腦海中馬上浮現“有客有客有客字子美,白頭亂髮垂過耳”的形象。白頭亂髮,長過垂耳,這似乎是他一生的常態。出生在大唐由勝而衰的關鍵裡,使得他的一生都顛沛流離,窮苦潦倒。但這種種困難最終成就了他,成為一代詩聖。

今天就跟隨門道君去往杜甫的世界。

他的一生顛沛流離窮困潦倒,但這樣的經歷最後成就了一代“詩聖”

家世背景

公元712年,杜甫出生在一個有悠久傳統的官僚家族。杜甫出身於京兆杜氏,乃北方的大士族。其遠祖為漢武帝有名的酷吏杜周。這樣的家族有田產不必納租稅男丁也不必服兵役,在社會享受很多封建特權,和名門士族通婚,遵守儒家禮教專門輔助皇帝,統治人民。到了杜甫降生後,家族的聲勢大不如從前。他的爺爺杜審言是唐初的詩人。對杜甫成為詩人發揮了不可估量的作用。因家庭環境,杜甫過著較為安定富足的生活。他自小好學,七歲就能作詩。

年少悠遊

開元十九年,杜甫十九歲,出遊郇瑕(今山東臨沂)。二十歲時,漫遊吳越,歷時數年。唐玄宗開元二十四年在洛陽參加進士考試,結果落第。杜甫的父親時任兗州司馬一職,杜甫於是赴兗州省親,開始齊趙之遊。

天寶三年(744年)四月,杜甫在洛陽與李白相遇,兩人相約同遊梁、宋(今河南開封、商丘一帶)。之後,杜甫又到齊州(今山東濟南)。天寶七年(748年)秋,杜甫轉赴兗州與李白相會,二人一同尋仙訪道,談詩論文,結下了“醉眠秋共被,攜手日同行”的友誼。秋末,二人握手相別,杜甫結束了“放蕩齊趙間,裘馬頗清狂”的漫遊生活,回到長安。

他的一生顛沛流離窮困潦倒,但這樣的經歷最後成就了一代“詩聖”

仕途不順

作為中國傳統的文人,杜甫和大多人一樣有著強烈的政治抱負。他想通過參加科舉考試進入仕途,循規蹈矩,一步一個腳印,通過政績不斷升遷,來實現他治國平天下的理想。但是最終他的夢想破滅了。在他考進士科名落孫山之後,他也開始把自己的詩文當作進入體制內的敲門磚。

杜甫以漢代大才子司馬相如為榜樣,直接向皇帝獻賦,他一連寫了三篇辭賦,唐玄宗被他優美的辭章打動了,召他入宮,通過筆試杜甫被授京兆(今陝西西安)府兵曹參軍,這是個武職,主要管首都地區的治安,讓文人去緝拿盜匪,跟杜甫的專業不對口,但是不管怎麼說,杜甫總算是進入了體制內了。然而不久就發生安祿山的叛亂,李唐王朝進入了立國以來的最大動盪,他離開了一片混亂中的長安,投奔正牌的大唐皇帝唐肅宗。雖然他一路吃盡苦頭,甚至一度被叛軍所俘,但是總算是死裡逃生,幾經轉戰終於見到了唐肅宗,被授為右拾遺,故後世也稱杜甫為“杜拾遺”。

他的一生顛沛流離窮困潦倒,但這樣的經歷最後成就了一代“詩聖”

杜甫不惜千辛萬苦追隨政府,但是他投入唐肅宗的旗幟下也是不得志,尤其是賞識杜甫的宰相房琯被罷相之後,杜甫沒有靠山,最終又因為同情房琯而觸怒唐肅宗,被下放華州(今華縣),讓他到基層去“鍛鍊”。

儘管杜甫大小也算是個朝廷命官,但是兵荒馬亂的,當官照樣不能擺脫貧困,連他的家人生活都無以為繼,致使他的孩子被餓死。杜甫被外放的華州(今陝西華縣)當司功參軍,是個苦差使,加上該地連年饑荒,老百姓飯都吃不上,餓死的餓死,逃荒的逃荒。杜甫也只得辭了官去秦州(今甘肅秦安西)打柴、採果填飽肚子。這期間他身處底層,對老百姓受到戰爭和官兵的雙重壓迫的苦難感同身受,於是這期間他寫了一系列反映民間疾苦傳世之作,其中著名的“三吏”和“三別”最具有代表性。

他的一生顛沛流離窮困潦倒,但這樣的經歷最後成就了一代“詩聖”

在秦州杜甫照樣無法維持生計,幾經輾轉到了成都找了個落腳的地方。成都地處劍南,由於地勢險要,易守難攻,是戰亂時期的一塊化外之地,杜甫在此結草廬而居,其實也就是搭了個茅草棚子湊合著住,但是這個後來的“杜甫草堂”並沒有紀念“詩聖”的用處,也不是什麼中國文學史的聖地,而是並不結實的茅屋,一陣風就能吹破,到了雨季更是苦不堪言,滿屋子漏洞百出,屋外下大雨,屋子裡下小雨,根本就無法遮擋風雨,但是杜甫還是心憂天下,這這樣的無眠之夜他寫下了那首著名的《茅屋為秋風所破歌》,在詩中他大聲呼喚:“安得廣廈千萬間,大庇天下寒士俱歡顏”,訴說著人民的疾苦。

後來杜甫的朋友嚴武調任到劍南地區,在經濟給予他很多幫助,讓杜甫的生活得到了很大的改善。同時嚴武再次向朝廷推薦杜甫,在嚴武的照顧下,杜甫做了參謀、檢校工部員外郎之職,所以後世還有稱杜甫為“杜工部”的。但是不久嚴武病逝,杜甫再次失去了依靠,他在成都也生活不下去了,詩人再度過上了顛沛流離的生活,從巴蜀一直飄泊到湖南。

到了晚年,杜甫更加貧困,所謂老無所養,病無所醫,缺衣少糧,可以說上吃了上頓沒下頓。唐代宗大曆五年(770),湖南地區發生了臧玠的叛亂,杜甫再次走上了躲避戰亂的路,他原計劃逃往郴州,但行到耒陽,遇江水暴漲,只得停泊方田驛,這期間他都五天沒吃到東西,幾乎不曾餓死,幸虧杜甫的粉絲耒陽縣縣主聶縣令派人送來酒肉。在耒陽沒有停留多久,杜甫急於北上,但是在北上的途中,由於飲食天氣變化等原因,加上長期顛簸,年老多病,一代偉大的詩人杜甫耗盡了他的生命,在由潭州往岳陽的一條小船上悄無聲息的去世了,時年五十。

杜甫這一生,即使生在水深火熱中依舊憂國憂民,心懷天下。即使在生命的最後一刻,還擔心著保衛邊疆的士兵。他是一個才華橫溢不折不扣的愛國詩人。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