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詩聖”杜甫,竟是因為吃太多撐死的?歷史的真相是什麼

杜甫,字子美,自號少陵野老,唐代偉大的現實主義詩人,被人們稱為“詩聖”,與李白合稱“李杜”。

“詩聖”杜甫,竟是因為吃太多撐死的?歷史的真相是什麼

杜甫一生清苦,多次參加科舉卻從未中第。官場失意的他既目睹了唐朝上流社會的奢靡生活,又深知社會底層生活之艱辛。於是創作了《登高》《春望》《北征》《三吏》《三別》等膾炙人口的名篇,描繪了動盪社會下底層人民的艱辛,被人們稱之為“詩史”。

歷史上關於杜甫的死因眾說紛紜,流傳最廣的是“飫死”,也就是撐死。堂堂詩聖竟是因為吃太多撐死的,事實上真的是如此嗎?

“詩聖”杜甫,竟是因為吃太多撐死的?歷史的真相是什麼

關於杜甫的死,《新唐書》中記載:“大曆中,出瞿塘,下江陵,溯沅、湘以登衡山,因客耒陽。遊嶽祠,大水遽至,涉旬不得食,縣令具舟迎之,乃得還。令嘗饋牛炙白酒,大醉,一昔(夕)卒,年五十九。” 具體情形是,杜甫出四川沿水路前往郴州投奔親戚,途經耒陽的方田驛時,遭遇大水,杜甫的孤船被困江上不得行走,一困就是10多天。要說耽誤點時間也不算什麼,反正沒急務公幹,要命的是吃的沒了,一頓兩頓可以忍受,但幾天不進食怎麼受得了呢?老邁體弱的杜甫處境可想而知。

好在天無絕人之路,詩聖的不幸遭遇被耒陽縣的聶縣令知道了,這個地方父母官立即實施愛心救援行動,先從洪水中救出杜甫,再遣人給飢腸轆轆的他送來香噴噴的牛肉外加一罈白酒。

常言道飢不擇食,更何況面對美酒佳餚。快要餓瘋了的杜甫當即一頓暴食狂飲,長時間隱忍的食慾是滿足了,但可怕的危險也悄然而至。果然,他的消化系統承受不了如此突如其來的重負,當天夜裡倒下後,再也沒能起來。他被酒肉奪去了生命,史稱“飫死耒陽”。

“詩聖”杜甫,竟是因為吃太多撐死的?歷史的真相是什麼

而對於飫死之說,也存在爭議。畢竟當時科技不發達,誰也不知道真實的死因。吃太多撐死了不是什麼光彩的事,更何況是對於一代詩聖。於是人們提出了別的假說。史學大師郭沫若就提出了食物中毒說:“聶縣令所送的牛肉一定相當多,杜甫一次沒有吃完。時在暑天,冷藏得不好,容易腐化。腐肉是有毒的,以腐化後24小時至28小時初生之毒最為劇烈,使人神經麻痺、心臟惡化而致死。”並且在分析了杜甫當時的身體狀況後得出結論:“腐肉中毒致死不是不可能,而是完全有可能的。”

儘管郭大師的中毒致死說和傳統的飫死說在致死原因上有很大不同,但並沒否認杜甫死於喝酒吃肉。所以,長期以來,杜甫死於美酒佳餚一直是杜甫之死的主流說法。

不過,學界也有另一種意見,指出新舊唐書對杜甫的死因記載皆沿襲唐人鄭處晦的《明皇雜錄·別錄》,而《明皇雜錄》系筆記小說,它講的故事,並不靠譜。有學者認為杜甫是病死的,因為有人對杜甫的詩深入研究後發現,杜甫生前患有嚴重的消渴症——糖尿病,正是這個“甜蜜殺手”奪走了杜甫的生命。然而病死說也是一種純粹的推測,並無確鑿的文獻依據。

看來,在沒有科學定論之前,飫死之說還是不應該否定的,儘管它也有漏洞,但畢竟是上了正史,可信度最高。

所以,關於詩聖之死,有以上的假說,孰是孰非,各位自行定奪吧!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