爲什麼寶寶上幼兒園後,有的哭鬧好幾天,有的不哭不鬧??

素罄清


每年的九月,都是幼兒園“最熱鬧”的時候。因為新生寶寶上幼兒園,哭鬧的很多,這個時候也是家長最“糟心”的時刻了。今天就來聊一聊怎麼讓寶寶順利的度過“分離焦慮期”。

寶寶第一次上幼兒園,一般來說都會有一些情緒的表現,最為常見的就是哭鬧的表現。也有的孩子不哭不鬧,但是你會發現,寶寶的情緒變得很低落、食慾不振、抵抗力下降等等。無論何種方式的表現,都是寶寶的“分離焦慮”表現。分離焦慮的核心就是:缺乏安全感。當寶寶第一次離開熟悉的父母、家裡,來到陌生的幼兒園,這裡的老師、同伴、環境都是陌生的,給孩子最大的感受就是充滿“危險”。

通常情況下,在專業的老師幫助下,孩子很快就能順利度過分離焦慮期。一般來說三天左右時間會有非常明顯的好轉,個別孩子可能需要更長時間。即使是新手教師,通常半個月到一個月的時間,孩子都能非常順利的度過分離焦慮期了。但是,如果孩子沒能順利的度過分離焦慮期,甚至孩子在幼兒園三年時間裡,這樣的煎熬都會持續下去。那麼孩子在分離焦慮期,我們應當如何面對?怎麼樣幫助孩子順利度過焦慮期呢?

一、調整好自己的心態最重要

很多家長都比孩子更焦慮,尤其是奶奶或者媽媽表現的最為突出。實踐證明:淡定的家長和家庭環境,往往孩子度過焦慮期的週期最短。實際上,孩子的心理修復能力是極強的。即使是第一天上幼兒園,真正從早哭鬧到晚的孩子都是個別現象,大部分孩子都是在入園、午餐、午睡、離園幾個時間段會哭鬧,其它時間不知道多開心。現實也是如此,孩子更多的心理焦慮都是來源於父母。所以,家長首先要調整好心態,要相信幼兒園,更要相信你的寶寶!

二、提前做好心理疏導

告訴孩子“獨立”是長大的表現,是一件很了不起的事情。讓孩子體會到依賴大人是沒有多少樂趣的,而獨立的行為會得到更多的樂趣。在入園前,告訴孩子幼兒園裡有很多的夥伴,他們會成為你的好朋友;幼兒園裡有像爸爸、媽媽一樣愛你的老師,他們比爸爸媽媽更厲害,因為他們會講很多故事、玩很多遊戲,這些都是爸爸媽媽不會的,等等。

三、正確面對孩子的哭鬧情緒

孩子的焦慮情緒,主要來源於對幼兒園的陌生環境,以及擔心自己的爸爸、媽媽不要自己了。所以,告訴孩子爸爸媽媽依然很愛你,每天都會和你在一起。同時,不要過分強調孩子哭鬧的情緒,更不要從正面去和孩子“談判”,正確的操作是:轉移孩子的注意,讓孩子回憶在幼兒園有哪些新的玩具、有沒有新的朋友、玩了什麼好玩的遊戲,分享孩子的快樂經驗。這樣,孩子才會在記憶力儲存更多在幼兒園快樂的經歷。

四、引導孩子學會表達

如題,哭鬧的孩子往往比較好解決,真正難解決的是那些根本不哭不鬧的孩子,因為這樣的孩子內心更加敏感。所以,這時家長要多跟孩子溝通,讓孩子學會表達內心的想法。當孩子掌握了正確的“發洩”方式,心理也會變得更加健康!

五、增加孩子的自信

還有的孩子哭鬧,是因為不會自己吃飯、上廁所、穿衣、睡覺等等。這些基本的生活技能,讓孩子掌握越熟練,孩子的自信心就會越強。這樣的寶寶也會更加容易走出分離焦慮期。

六、特殊情況的處理

有三種特殊情況。

第一,孩子哭鬧不停,別人的孩子都不哭不鬧了,自己的孩子始終還處於哭鬧的狀態。這樣的情況也不算少見,平均每個班級都會有1-2個。首先,要考慮的是反思家庭教育環境,從中可以反射出家庭教育的很多問題。孩子的個性塑造過於強硬,對成人的依賴過強等等。一定要加強和班級老師的溝通,尋求專業的幫助,同時家庭教育要結合教師的建立做出合理的調整。

第二,孩子不哭不鬧,一切很正常。對於這樣情況的寶寶,一定要排查他的情緒、食慾、身體狀況,加強和寶寶的溝通,及時瞭解寶寶在幼兒園的狀況。

第三,孩子開始不哭不鬧,兩三天以後,別人不哭,他開始哭了。每個人的情商水平不一樣,首先這樣的孩子情商相對要偏低一些,也屬於正常現象。但是,這樣的“後起之秀”往往來的更加兇猛,所以家長要做好心理準備哦!


小斌幼教



水流雲在123


應該和性格有關吧!每個孩子對陌生環境的感覺是不同的,不哭不鬧的孩子到幼兒園是非常興奮的,特別是第一天剛進園時:大家都在哭,那麼多玩具沒有人爭搶可以隨便玩,等後面大家都適應了幼兒園生活,就有要輪流玩了。不過這樣的好像是少數,大多還是會哭一會,也是比較正常的情感發洩,孩子總要成長的,哭一哭沒有用也就堅強了成長了,其實又哭不壞的,哭與不哭都是成長路上的小事,爸爸媽媽們根本不用放在心上,孩子就是這樣慢慢獨立起來的,萬事都有第一次啊!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