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秀清大破江南大營,解除圍困,洪天王說是時候表演正真的技術了

19世紀中期的一場起義運動,一掌摑醒了尚在沉沉迷夢之中的清朝統治者,為太平天國運動。這場席捲清廷半壁江山的運動,如火山噴發般突遽迅速,卻又匆匆退潮落幕,原因值得深思。

猶記得,東王楊秀清攻破清軍江南江北大營,為太平天國除去背上芒刺,卻不料因功遭妒,被天王洪秀全等人密謀殺死。

楊秀清大破江南大營,解除圍困,洪天王說是時候表演正真的技術了

反映太平天國運動的畫作

1851年1月,洪秀全等人經過數年的傳教發展,已經聚集教眾數萬人,建立起初級的武裝組織。眼看時機成熟,遂於廣西金田揭竿而起,即近代歷史上有名的“金田起義”。

12月永安建制,洪秀全分封諸王,楊秀清為東王,有節制諸王的權力,其在政治上的超脫地位初步建立。

太平軍抵達永安後,即陷入清軍層層包圍。駐守數月後展開突圍,突圍成功進入湖南境內後,方才得以喘息。漫無目的的四處出擊,難免處處碰壁。

前期還有些憂患意識的太平軍上層,在隊伍整備期間逐漸形成攻佔金陵,並長期據守的戰略設想。

楊秀清大破江南大營,解除圍困,洪天王說是時候表演正真的技術了

天王洪秀全與諸王

說幹就幹,起義隊伍於次年一月攻陷要地武昌,直到這時候,清廷可能才意識到局勢的嚴峻性,太平軍已成氣候難以掌控。

果不其然,不久後太平軍主力順江而下,一路所向披靡,於3月正式佔領重鎮江寧,改名為天京定都於此。

若說之前,太平軍給清廷帶來的感受大多是震驚和意外,難麼此時,他們已經讓清朝統治者們真真切切的感受到了恐慌。

撇開江寧水陸樞紐的戰略意義不談,單說江寧富庶豐饒之況,江南地區也屈指可數。可以想見,太平軍攻取江寧為都,起義必然難以在短期內平復。

楊秀清大破江南大營,解除圍困,洪天王說是時候表演正真的技術了

太平天國填庫錢

清朝統治者大為恐慌,為壓縮太平軍勢力範圍,減輕對周圍其他地區的影響,大肆調兵遣將進行圍堵。

其中,尤以江北大營、江南大營兩處清軍軍營最為著名,它們的存在,無疑令太平天國感到如芒在背。

江北大營於4月建立,最初由清臣琦善在揚州城外組建,其目的就在於阻擊太平軍北上中原,將其“釘死”在天京。

與之相對,江南大營設計於天京城東孝陵衛,主將是向榮,江南大營設立的戰略意義,就在於防止太平軍東進。

楊秀清大破江南大營,解除圍困,洪天王說是時候表演正真的技術了

南京古城牆照

“江南大營不走,吾輩無安枕日矣!”這是楊秀清面對清軍重兵把守的營壘,數次主動出擊而均告失敗後發出的感嘆。

江南大營不拔除,太平天國就永遠活在恐懼和陰影之中,天國上層也註定難以安眠。江南大營江北大營之於太平天國的威脅,由此可見。

為打破束縛太平軍發展的牢籠,楊秀清指揮太平軍與清軍展開了鍥而不捨的對戰。1954年,清軍憑恃調撥的水上戰艦,約定南北兩營共同出兵,水陸並進直搗天京。

局勢危急,洪秀全和楊秀清等人一方面指揮軍隊抵禦攻勢,一方面急忙從西征戰場上調兵救急。

楊秀清大破江南大營,解除圍困,洪天王說是時候表演正真的技術了

太平軍與清軍接戰

威望是日積月累形成的,並不能一蹴而就。長期主抓軍政大權的東王楊秀清,在軍中的威望隨著時間的推進和一次次軍事行動而水漲船高,並在攻破江北大營和江南大營後達到頂峰。

隨著太平軍的迅速揮師回防,清軍前期的優勢喪失殆盡。1956年6月,江南大營告破。

這次重大的軍事勝利無疑令太平軍上下歡欣鼓舞,而東王楊秀清也憑藉此次勝利使自己的政治軍事地位得到空前的鞏固和加強,甚至隱隱有凌駕於天王洪秀全之上的勢頭。

但是可以肯定的是,楊秀清此時至少牢牢掌握著太平天國的實權。

楊秀清大破江南大營,解除圍困,洪天王說是時候表演正真的技術了

天王洪秀全雕像

而楊秀清平時為人高傲,在行使權力推行政務等方面上,與很多太平天國上層素有齟齬,引起眾人不滿。

不僅如此,隨著太平天國政權的日趨穩定,權力歸屬問題再一次被提上了日程。洪秀全楊秀清二人互不相讓,矛盾逐漸加深,乃至於不可癒合。

大破江北江南大營後,楊秀清不退反進,故技重施,企圖用代“天父”傳旨的手段逼迫洪秀全加封自己為“萬歲”。

洪秀全自詡天國天王,怎甘心他人與自己平起平坐?於是他決定發動政變,殺死楊秀清以永除後患,進行上層的重新洗牌。

楊秀清大破江南大營,解除圍困,洪天王說是時候表演正真的技術了

天京事變

在得到洪秀全授意後,韋昌輝等人領兵回到天京,將包括楊清在內的府中所有人盡皆屠戮,牽連甚廣,是為“天京事變”。

楊秀清慘死,太平天國將士離心離德,在洪秀全等人看來可能不足掛齒,殊不知,天國也因此不出意外的做了陪葬品。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