盤活沉睡資產 助力鄉村振興——紅古薛家村因地制宜開展觀光休閒+特色農業

盤活沉睡資產 助力鄉村振興——紅古薛家村因地制宜開展觀光休閒+特色農業

薛家村開展觀光休閒特色農業

習近平總書記在黨的十九大報告中,首次提出實施鄉村振興戰略。並作出重要指示強調“建設好生態宜居的美麗鄉村,讓廣大農民有更多獲得感幸福感”。

今年以來,紅古區紅古鎮薛家村以“三變三改”為引領,實施鄉村振興戰略的目標要求,創新發展理念,依託資源優勢,結合產業規劃,培植特色產業,打造品牌影響,促進農業全面升級、農村全面進步、農民全面發展。

1 盤活“沉睡資產”煥發蓬勃生機

7月31日,盛夏午後,在蘭州鴻翔農業生態示範園裡,沿著平整的觀光大道一路走來,道路兩旁是排列整齊的特色種植區,高原黃菊種植採摘區、青根貂、狐狸特色養殖區、蔬菜瓜果區、藥材示範區、果樹蔬菜種植區、生態旅遊休閒娛樂區等等一應俱全。生態園還根據不同季節和種植週期長短,進行果蔬套種,生產、觀光休閒兩不誤。

紅古鎮農業服務中心主任張克銳告訴記者,眼前這一片生機盎然的農業生態示範園,幾年前還是一片沒人願意種的荒地,在農村“三變改革”的推動下,煥發出了新的生命力。“我們紅古鎮的‘三變改革’其實就在於如何‘盤活’山臺地。”張克銳說,山臺地由於地勢高,提灌成本相對也高,被認為是種植起來吃力不討好的“燙手山芋”。

為了盤活“沉睡的”山臺地,紅古鎮在薛家村率先試點,因地制宜大力發展休閒觀光農業和特色養殖業。該村將農戶和村集體的閒置山臺地以流轉的形式入股給企業,流轉土地的農戶在拿到土地流轉費用的同時,還能按照約定比例,在年終獲得第二份收入。在此基礎上,蘭州鴻翔農業生態示範園、紅興養鹿場、紅古民豐山莊等等一批試點企業運營而生,對薛家村的山臺地進行產業開發。並且借鑑外地“三變”改革經驗,以將資源轉化成股份,使得村集體和農戶以土地入股。

2 富民增收釋放紅利助力鄉村振興

薛家村村民王金存自從2015年6月將閒置的6畝山臺地入股蘭州鴻翔農業生態示範園,如今每年1000多元的分紅,已經拿了3年了。王金存說,土地流轉的分紅讓他真切地感受到股改的實惠。今年55歲的王金存是土生土長的薛家村人,他目前的工作是照看蘭州鴻翔農業生態示範園中的蔬菜瓜果,“現在,我在這裡打工一個月能有3000塊錢,妻子照看家中的川水地,兒子、兒媳在村上的企業打工,一年下來掙得比在外面打工高多了!”

薛家村自開展“三變”改革試點以來,村政府將今年政府扶持發展的村集體資金和紅古區“雙千萬扶持”優惠政策資金入股企業,優先將扶貧到戶資金入股和勞動力入股相結合,按股份比例保底分紅,薛家村村幹部介紹,按照預期,今年年底全村46名貧困戶將全部脫貧。

3 特色農業優良品質打造品牌效應

在蘭州鴻翔農業生態示範園中,公司負責人鄭洪臣說,成立示範園,瞄準的目標是建成集特色養殖、設施農業展示、良種繁育集散地、農業科技示範培訓、生態旅遊觀光休閒娛樂為一體的現代農業旅遊觀光示範園。2015年,鄭洪臣引種了適合在低海拔、潮潤地區廣泛種植的菊花,他走訪專業技術部門,邀請行家親臨指導,聘請能人攻克難題。2017年,100餘畝菊花喜獲豐收,投放市場試銷一朵作價10元錢,闖出了名頭。

不光如此,蘭州鴻翔農業生態示範園的發展更是讓薛家村的剩餘勞動力有了出路。如今,生態園中農閒有60人參與生產活動,農忙季節參與人數達到100人以上,勞動入股分紅多拿1.8萬元紅利。

蘭州鴻翔農業生態示範園的特色養殖產品也很稀罕,難得一見的青根貂、銀狐、貉子等都能在這裡見到。鄭洪臣告訴記者,這些動物取皮毛、取絨,收入不菲,還有名貴的麝香,1克市價100餘元,這些動物可謂渾身是寶。特色養殖規模是關鍵,生態園養殖場負責人孫世利介紹說,目前養殖場中的動物都為繁育樣本,生態園已經和薛家村達成協議,之後會將特種養殖引入普通農戶。

在農村“三變改革”的的助力下,紅古鎮薛家村堅持以產業為抓手,突出“一村一業”發展思路,拓寬群眾增收渠道,讓群眾盡享改革紅利,為“鄉村振興”戰略增添新活力、貢獻新動力。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