真無人更智能,中飛艾維「龍巢」開啓無人機新時代

2014年,人們在加州的公路上看到了一個奇怪的汽車,該車迷你的車身上佈滿了攝像頭和雷達,最令人吃驚的還是駕駛座上的人手裡握著的不是方向盤,而是一臺筆記本。這輛小車是谷歌旗下無人駕駛團隊開發的原型車,在秘密研發了5年時間後,首次上路公測。

從1927年福特公司的T型車,拉開現代汽車產業大幕一百年後,“讓汽車自己行駛”的無人駕駛技術。成為科技巨頭和傳統汽車廠商的關注焦點。

技術和產業思維總是相通的。

作為後起之秀,多旋翼無人機技術在21世紀的第二個十年快速發展,多家無人機公司將愛好者手中的“航模”,發展出橫跨消費和行業兩端,價值數百億美元的市場。

新技術帶來的變革總是很快,當無人駕駛技術開始重新引導汽車行業未來發展方向時,剛剛成熟的無人機產業也迎來了一個重要的十字路口。

2018年7月5日,中飛艾維在北京舉行了基於物聯網的全自主無人機智能巡線系統,“龍巢”系統(Dronest)首秀。“龍巢”中孕育的不僅是團隊自主研發的多旋翼無人機,同時蘊藏著將改變無人機發展路徑的無人機行業的“自動駕駛”技術。

真无人更智能,中飞艾维“龙巢”开启无人机新时代

“龍巢”系統圖

無人機空間站

7月首秀的“龍巢”系統,花費了中飛艾維團隊4年時間進行研發。

在“龍巢”之前,中飛艾維已經有多年使用無人機進行電力系統巡線的歷史,公司創始人曹飛有多年電力系統巡線經驗,無人機電力巡線也是他最早引入行業成為標準的。即便無人機巡線相比傳統方式效率已經提升數倍,但隨著任務量的增多,需要更多的飛手參與,這讓曹飛找到了改進方向——能不能讓無人機實現自主執行飛行任務。

曹飛從常見的掃地機器人身上找到了答案:掃地機器人有充電底座,無人機也可以有充電樁。

“龍巢”外觀結構看起來簡單,但其中卻藏著中飛艾維的無數黑科技。“龍巢”的底部配有無線充電系統,當和無人機底部的金屬環接觸時,即可對無人機進行充電。“龍巢”本身架設於高壓電線塔上,可通過外接電源、感應和太陽能三種方式獲得穩定電能,一舉解決了無人機的續航問題。

作為無人機的“空間站”,“龍巢”系統的艙門支持自動開閉,同時穩固的艙體能夠抵抗強風和暴雨等惡劣天氣。“龍巢”艙體底部配有加熱系統,可以蒸發進入艙體的水滴,保證無人機的充電安全。另外,“龍巢”配有光纖接口,可以使用電力系統的光纖線路來進行大量數據的傳輸,系統同時也支持常見的4G和5G方式的連接。

作為“龍巢”系統的一部分,中飛艾維自主研發的多旋翼無人機也是其團隊多年經驗的結晶。該無人機由凱夫拉複合材質製作而成,不僅堅韌耐用,而且絕緣防水,面對高壓電力巡線的嚴苛環境依然遊刃有餘。搭配三軸穩定雲臺,無人機可以捕捉清晰的高清圖像,並能進行數據的實時回傳。憑藉出眾的續航時間和超大載重能力,搭配中飛艾維的遠程操控和防碰撞輔助系統,無人機可以進行超遠距離的電力巡線作業。

真无人更智能,中飞艾维“龙巢”开启无人机新时代

“龍巢”系統首飛實拍

空中數據服務平臺

飛在空中的不僅有無人機,還有一條數據洪流。

“龍巢”硬件系統,搭配中飛艾維的軟件系統才能發揮出最大威力。憑藉多年電力巡線的經驗,中飛艾維的“龍巢”系統可以實現遠程操控,工作人員只要在室內登陸後臺系統,即可遠程指揮無人機進行自主電力巡線,同時可遠程實時監測無人機拍攝的視頻畫面以及系統運行狀態。

獲得數據只是手段,分析數據才是目的。中飛艾維的智能分析平臺Airwing Deep Inspector能夠基於人工智能技術,對無人機拍攝的數據進行分析,發現潛在危險並進行預警,在問題出現前將其解決,防患於未然。能夠實現問題的“提前處理”,得益於中飛艾維多年的行業數據積累,在團隊的大數據庫中,累計有超過100萬張無人機航拍線路照片,正是這些數據為“龍巢”的軟件系統提供了發現和分析問題的能力。

憑藉這套系統,“龍巢”可以實現遠距離的無人機智能巡線任務,鐵腕手段解決了無人機的續航瓶頸問題。如果將眼光放遠,“龍巢”系統不僅支持電力行業,在石油管線巡檢、光伏發電巡視、風力系統巡檢和河道巡視等行業,同樣可以一顯身手。

2009年至今,中飛艾維已經為國內超過20個省的電網單位提供無人機選線工作,年營收也從幾百萬增長到2017年的3000萬元。而隨著無人機行業的逐漸成熟,電力、農林及安防等行業市場也將在幾年後增至400-500億元。

未來,中飛艾維還將在自主航線規劃、人工智能數據分析以及市場方面進行大力發展。

“我們的目標是利用無人機和人工智能,為傳統產業升級賦能。”曹飛說到,而中飛艾維也將從無人機服務團隊,升級成為集無人機研發、生產、飛行、軟件和分析一體化的空中數據服務平臺。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