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与青白江共成长」陪伴青白江岁月,一代川化人记忆

「我与青白江共成长」陪伴青白江岁月,一代川化人记忆

「我与青白江共成长」陪伴青白江岁月,一代川化人记忆
「我与青白江共成长」陪伴青白江岁月,一代川化人记忆

几十年风雨变迁,工业文明的城市延续

陪伴青白江的岁月,一代川化人的回忆

引言

几十年的风雨变迁,青白江在一代代川化人的见证下飞速发展,这段陪伴青白江的岁月,也在一代川化人中留下了一段段难以忘怀的记忆。

今天我们要一起走进的是

川化子弟杨玲霞的故事

(采访 | 阿欢)

「我与青白江共成长」陪伴青白江岁月,一代川化人记忆

老川化厂

1

1

七月的青白江,尤其是晚上,盛夏的晚风和着渐沉的夜色,带着丝丝凉意,沿着怡湖公园徐徐吹来,湖边的柳树缓缓地随风婀娜着,人们摇着蒲扇,踏着悠闲的步子,在公园里慢慢踱步,十分惬意。

「我与青白江共成长」陪伴青白江岁月,一代川化人记忆

也就是在这样如水的夜晚里,一位曾经的川化工人讲述了关于那些年的流金岁月,表情平静却很满足,说道动情处,也还难掩笑容,好像事情就是发生在昨天一样,眉眼之间,尽是怀念。

她叫杨玲霞,是一位普通的老川化工人,出生于 60年代的青白江,历经岁月,可谓是见证了川化厂发展的历程,也目睹了改革开放以来青白江的发展变迁,说来普通,但也不普通。

「我与青白江共成长」陪伴青白江岁月,一代川化人记忆

1958年的秋天,国家第一个五年计划重大项目之一的四川肥料厂(川化厂)在青白江建立,一大批人举家搬迁来到青白江作为职工,其中就有杨玲霞的父母,而她作为当时最早一批职工的子女,理所应当的成为了川化子弟。

「我与青白江共成长」陪伴青白江岁月,一代川化人记忆

关于南下西进

那时候,家里面一共有四姊妹,除了杨玲霞,还有一个姐姐和两个妹妹,父母都在川化厂工作,父亲在质检处,母亲在川化招待所,家里的孩子都是川化子弟,一大家人就住在川化的家属大院里面。

与此同时,家属大院里面还有其他员工及其家属,都是以家庭为单位,一家家的全部都住在一起,虽然人很多,但大家都相互帮衬,共同生活,十分和谐友善。

「我与青白江共成长」陪伴青白江岁月,一代川化人记忆

杨玲霞四姐妹/左二杨玲霞

她说,当时,能够在川化厂工作是相当值得骄傲的一件事情,人们都以川化人为荣,对于其他人来说,都是非常羡慕川化人。

但其实,由于家里的孩子比较多,生活开支很大,当时家里面的生活也是很拮据,一点点吃的都需要四个孩子一起分,母亲在招待所工作也特别累,但不得不为了她们四姐妹的生活所坚持。虽然日子较为劳累了一点,但是生活却也是甜的,一家人其乐融融,偶尔小姐妹之间小打小闹,但也无伤大雅,尤其是父亲,作为家庭生活的“调节剂”,经常组织各种家庭活动,想来日子也是很快乐的。

「我与青白江共成长」陪伴青白江岁月,一代川化人记忆

杨玲霞一家人

说到父亲,杨玲霞嘴角一直不住地往上扬,言行之间,充满了对父亲怀念。

她说,父亲当时在厂里面可谓是才貌双全,文艺能手。不仅长得英俊,而且还是是川化首席手风琴手,会唱歌、会拉二胡。同时,父亲常年担任厂里面的围棋裁判,还是乒乓球高手,真的是多才多艺。

在那个年代,父亲也是如此的热爱生活,把所有的艰辛都化成了动力,积极乐观,趣味横生。同时父亲这样的生活态度,对杨玲霞也产生了极大的影响,总是用积极乐观的精神感染着大家,让她们在那样辛苦的生活中也能感受到一丝丝的甜蜜。

「我与青白江共成长」陪伴青白江岁月,一代川化人记忆

父亲和四姐妹

刚好与父亲的性格形成鲜明对比的,便是母亲了。母亲是一个不苟言笑的人,出于对孩子的期望,对杨玲霞四姐妹较为严厉,但同时又尽职尽责,做到了一个母亲应该做到的所有事情。为了家庭的生计,经常在招待所忙到半夜,工作特别累,回到家还要照看孩子,一家老小的饮食起居,生活安排都被母亲一个人承包了。

「我与青白江共成长」陪伴青白江岁月,一代川化人记忆

川化厂的孩子们

随着时间的流逝,大家都长大了,对于在川化厂的工作经历,杨玲霞也是回忆满满。无忧无虑的童年过去了,接下来就是自己当家立业了,高中毕业,读了大专,后考入川化厂,工作的这段日子对她来说,是意义非凡。

1987年,也就是杨玲霞19岁的时候,正式考入了川化厂工作,由于之前在学校里面学的就是气化专业,所以被安排在川化气体部,负责气体检测工作,正式开启了她的工作生涯。虽然每天的工作很累,但是却很充实。那时候的工作生活是,早上八点钟上班,晚上经常加班甚至有时候更晚到凌晨。作为川化建设的参与者,杨玲霞的生活既辛苦,又带着那个特定年代的淳朴充实。

「我与青白江共成长」陪伴青白江岁月,一代川化人记忆

川化工作场面

80年代到90年代,应该是川化厂最辉煌的时期。据她说,高峰时期,全厂一共有一万三千多人,当年万人下班还需要交警维护秩序,可见其壮观的景象。同时,经过了破土建设期,随着后续的发展壮大,川化成为了青白江的经济支柱,风光无限。

「我与青白江共成长」陪伴青白江岁月,一代川化人记忆

下班场面

当然除了工作之外,厂里的文化氛围也是十分浓厚。

厂里面有自己的文工团,经常组织各种活动,例如朗诵、唱歌、舞蹈、围棋、乒乓球等各式各样的文体活动,而杨玲霞刚好继承了父亲的艺术才华,曾经以一首《黄土高坡》唱响川化,还经常担任合唱的指挥、领唱,在音乐方面颇有造诣,同时还参加各类围棋比赛、乒乓球赛、羽毛球赛,当时可是厂里的文体小达人,说到这里,她又止不住地笑了起来,回忆美好的事情总是让人身心愉悦。

「我与青白江共成长」陪伴青白江岁月,一代川化人记忆

歌唱比赛/左二杨玲霞

「我与青白江共成长」陪伴青白江岁月,一代川化人记忆

比赛合影/右一杨玲霞

闲暇之余,厂里也会在自己的俱乐部里放电影。在那个娱乐活动稍微单一的年代,每周的电影放映就是人们最期待的事情了。

当时,影院会放《地道战》、《五朵金花》、《小花》、《音乐之声》、《刘三姐》等等一类的电影,工人们会早早的就准备好,带着家人或者和几个好朋友提前就到场了,说说笑笑,好不生动,尤其对于孩子来说,这简直就是天大的幸福了,每次放电影,厂里会准备各种零食,分发给职工。那个时候的幸福来得特别简单,同时又具有着年代特定的朴实。

「我与青白江共成长」陪伴青白江岁月,一代川化人记忆

川化文艺宣传队

「我与青白江共成长」陪伴青白江岁月,一代川化人记忆

川化职工俱乐部

「我与青白江共成长」陪伴青白江岁月,一代川化人记忆

川化职工运动会

日子就这样过着,恍惚之间,春去冬来,四季更替,一眨眼便是几十年的光阴岁月。随着时代的变革,社会的发展,川化厂转型升级,这个过程或许很艰辛,但是只有顺着时代的变革,才能迎来更好的春天。

如今的川化在市场经济的时代中转型升级,以另一种形式开始新发展,而这群以杨玲霞为代表的老川化人们,在这片他们曾经奉献青春和热血的土地上所留下的印记永远也不会消失。

「我与青白江共成长」陪伴青白江岁月,一代川化人记忆

生产中的川化厂

说起这段光阴,杨玲霞是既怀念又感慨。虽然过去的这段日子离她很远,但从她的讲述之间,又似乎很近,就像才发生的一样,满眼散发着曾经作为川化工人,为青白江作出过贡献的骄傲。

对杨玲霞来说,川化厂不仅是她生活、工作了几十年的化工厂,更是改变与见证她人生轨迹的地方。她作为老一代的川化人,是一个时代的缩影,更是青白江发展的见证人,而如今川化厂的改革,也是一座城市工业文明的延续。

「我与青白江共成长」陪伴青白江岁月,一代川化人记忆

今年距离改革开放已经四十周年,经过几十年的建设,青白江已华丽转身,成为内陆亚欧门户、国际化青白江,所有青白江的建设者功不可没,而其中就有川化的一代代人。

「我与青白江共成长」陪伴青白江岁月,一代川化人记忆「我与青白江共成长」陪伴青白江岁月,一代川化人记忆

工业文明的缩影

「我与青白江共成长」陪伴青白江岁月,一代川化人记忆

腾飞中的青白江

END

1

「我与青白江共成长」陪伴青白江岁月,一代川化人记忆

征稿启事

「我与青白江共成长」陪伴青白江岁月,一代川化人记忆

Come On !

如果你是“街拍爱好者”或者“摄影达人”

如果你是“写手”“画家”或者“文字控”

如果你是善于发现生活之美的“文艺爱好者”

如果你是可以在脑袋里玩过山车的“脑洞大师”

那么,请立即联系我们吧!

无所谓感性与理性~

欢迎深情,也不拒绝逗趣。

只要——

展示青白江风情;

记录青白江生活;

讲述青白江故事。

我们等你来玩、等你来秀

期待你和青白江一起精彩!

来稿一经采用,您将获得精美礼品或现金稿酬!

投稿邮箱:[email protected]联系电话:028-83633616

「我与青白江共成长」陪伴青白江岁月,一代川化人记忆

文字 | 阿欢 图 | 杨玲霞、杨玉如、杨建峰、杨绍兴、白桂斌,部分来源于网络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