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四萬億刺激計劃」來襲,中產財富大縮水,三種途徑可保值!

7月31日的政治局經濟會議總,提出要保持流動性的合理充裕,意味著中國經濟新一輪刺激計劃已經啟動!

中國央行自從2018年以來,持續通過定向降準、MLF等手段,放出了接近4萬億的貨幣量,此次刺激計劃也被稱之為“新四萬億刺激計劃”!

那麼為什麼要執行“新的四萬億刺激計劃呢”?原因還要追溯到2008年的老四萬億刺激計劃和2014年的信貸大放水計劃。

在前面兩次強刺激的經濟政策下,中國幾乎所有的企業都已經習慣了高負債經營,借新債還舊債,導致負債率越來越高。

“新四萬億刺激計劃”來襲,中產財富大縮水,三種途徑可保值!

上表是中國典型房企的負債水平,碧桂園、萬科、恆大的負債率都已經逼近一萬億的債務水平,中國房企的負債率基本都在80%以上。

這還僅僅是房地產領域而已,2008年四萬億刺激計劃中,海量的信貸資金還瘋狂湧入了包括基礎設施建設和鋼鐵建材能源等領域,推動了企業債務率的瘋狂上漲。

同時還造成了這些領域的產能過剩,經營的效率及效益,都是非常低下的,基本上是不可能能夠還債的,只能通過借新債來還舊債維持生存。

借新債還舊債,債務只會越滾越大,這種玩法顯然不可持續的,一旦債務到期,如果不能借到錢來還錢,就只能選擇破產清算。

2017年啟動的去杆槓政策,就讓中國整個經濟體系面臨債務違約風險,你不放水讓銀行借錢給這些企業,還要去杆槓,企業無法借到新債,來還舊債,不死才怪。

但是這一輪新四萬億刺激計劃,和2008年、2014年的大水漫灌有所不同!這一輪的刺激計劃是有選擇的放水,哪些該救,哪些不該救,顯然中央是有選擇的:

第一,地方政府債務平臺要救,準備了1.35萬億給地方政府來進行基礎設施建設。

第二,重點的國有企業要救,這是穩定就業的核心手段,不能讓國企央企破產清算。

第三,規模大,關係硬的民企也可以救,比如像海航這樣的公司,必須救。

而房地產企業,基本就是要被放棄的,不可能屬於被救助的範圍,一旦債務到期不能償還,只有破產清算了。

像最近的中弘股份,負債總額高達314億,已經有40億到期違約了,據報道老闆可能已經跑路了。

最近碧桂園頻頻出事,也是由於債務太高了,又借不到新債還舊債,只能通過快速回款來還錢,一旦快速週轉都出問題,碧桂園爆掉的可能性非常高。

一句話,在目前結構性去槓桿的背景下,高週轉率已經成為中國房企的救命稻草了,否則如此高的債務,一旦到期,又無法借新債還舊債,破產就是最後的下場了,開發商的日子不好過了。

總結來說,這一次的新四萬億釋放,與其說是刺激計劃,還不如說是定點救援計劃,或許又是一場國進民退的結果。

只有能夠爭取到信貸救援的企業才能活下來,而大部分不能被救援的企業,估計只有破產清算一條路可選了,因為經營的利潤連還債都還不起的。

看清了這一次刺激政策的本質,我們再來分析城市中產的財富為什麼會在這一輪刺激政策下,會出現大規模的縮水!

【1】

快速上升的通貨膨脹會讓現金資產縮水

現金為王,在目前的政策下,顯而易見是最大的謊言!水不管放到哪裡,最終的結果都是推高了通脹,現金資產大規模縮水。

更何況下半年現金資產要面臨兩大推高通脹的最大要素:

第一是加大基礎設施的建設,一定會讓大宗商品價格出現迅猛上漲,包括原油、煤炭、化工材料等上游能源價格會出現猛增,從而推動整個經濟體系的成本快速上漲。

成本上漲了,基本物價很快就會被波及,通脹率馬上就會上來!

第二就是匯率的貶值和貿易戰,導致進口產品價格上漲,也會波及到物價。

目前中國的人民幣匯率已經跌破6.8的心理價位,未來可能還要跌破7!匯率跌價,就會導致進口產品價格上漲。

與此同時,中美貿易戰會導致進口農產品價格出現上漲,比如大豆的價格會明顯提高,從而波及到肉製品及豆製品等基礎生活物價水平。

此外,由於伊朗要被美國製裁,石油的價格會進一步提高,中國國內的原油成本也會加大。

因此,現金為王,那就是死路一條了。

【2】

P2P、私募的破產跑路,會讓理財資產快速蒸發

在城市中產的資產包裡,有相當一部分是屬於理財型資產,這其中就包括了P2P和私募,而且還佔到相當高的比例。

但是自從2018年以來,已經有236家P2P公司相繼出現兌付困難、清盤、實際控制人跑路等風險事件。

僅7月上半月,P2P風險事件已經洗劫城市中產至少400億元以上的資產資金。

根據不完全統計,目前中國的問題網貸平臺高達4545個,可以預見多少城市中產的資產會陸續灰飛煙滅。

“新四萬億刺激計劃”來襲,中產財富大縮水,三種途徑可保值!

而在新一輪4萬億刺激名單中,P2P投資項目肯定不會被解救,這部分資產方的風險只會放大,而不會縮小。

同時在打破剛兌的政策背景下,銀行理財類產品未來蒸發的風險也很高。

【3】

債轉股背景下,股市已經成為割羊毛的最佳場所

而在股票市場領域,由於未來債轉股的大量存在,股票市場已經成為未來割羊毛的最佳場所。

今年央行還特意批准了2000個億來推進債轉股項目,說明未來資本市場中,債轉股將會成為主流。

債轉股產生的原因,就是一些企業向銀行貸款,由於無法償債,而將債權轉為股權,銀行搖身一變從債主變成了股東。銀行為了要脫身,必將這些股票從資本市場中脫手套現,從而形成對股市的打壓。

最關鍵的是,很多搞債轉股的國企,都屬於傳統“兩高一低”行業,其股票價值基本上就是一個笑話,從這個角度上講,城市中產的股票資產基本就是要一個虛幻的泡影而已。

【4】

遏制房價上漲,城市中產最後的資產包升值空間被嚴控

如果說前面的現金、理財及股票等三類資產,就算損失了,對城市中產的影響並不大。

城市中產最核心的資產,其實就是住房!如果房地產市場價格被刺破,城市中產的資產就會一夜之間回到解放前,赤貧水平了!

因此在7月31日的政治局會議中,特意強調了一點“因城施策,遏制房價上漲”,這一句話的背後,其實是要求各地要因城施策,力主控制房價風險。

房價暴漲的地方,要政策加碼,控制房價上漲;房價風險較高的地方,要執行凍結政策,避免房價出現暴跌。而房價較低的地方,要提前進行政策佈局,以避免房價上漲從而帶來金融風險。

一切政策起源,都力主規避房價風險,以渡過這一輪最大的市場危機。因此從政治局經濟會議所表達的意思來看,既可以看做是嚴控,也可以視作為保護。

在缺乏大水漫灌的背景下,局部城市持續上漲的房價可以說是岌岌可危,一旦出現斷供,金融風險幾乎難以避免,不如就此凍結,以平穩過渡危機。

因此,對於未來的2-3年,城市中產最核心的問題就是要保住自己的資產,就算不升值,至少也要保值!

那麼對此,大山老師的建議是:放棄現金資產,儘可能增持非人民幣資產!

第一,換足額的美金持有:定向放水之後,人民幣匯率的下降趨勢已經不可避免,可適當換足額的美金持有,是保值的一種方式。

第二,買入國內低房價區域的房子:很多人會認為這個時候,還適合買入房產嗎?答案是肯定的!中國房地產市場的一個核心問題在於區域的差異性,選擇合適區域的低價房源買入持有,依然是最佳的保值方式。

比如腰斬後的環京住宅以及被人為壓制的北京商住,單價及總價均比較低,都是可以考慮的保值手段!

第三,購入海外資產:2017年中企大規模的海外併購,其中一個重要原因就在於海外資產更保值!因此對於個人來說,在這一輪危機中,選擇性買入海外資產,也不失為一種選擇!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