紫砂壺中的朱泥壺,該如何挑選?

胡瑪莉


大聖說壺,從原礦到成品全方位解析紫砂知識,更多精彩盡在V信公眾號:紫砂壺友~

對於如何挑選朱泥紫砂壺,大聖建議還是要先了解紫泥的一些礦料特性,積累一定的經驗,才能更好地去學者自己心儀的又比較好的朱泥壺。下面就來一起學習一下朱泥的知識吧~

朱泥的描述

“朱泥屬粘土質泥岩,主要產於趙莊山,紅衛香山一帶,黃龍山也產朱泥,但是產量甚少,其中不乏一些絕質上品......朱泥礦料外觀呈黃色,泥性緻密呈塊狀或團狀,質地均勻細膩,因含鐵量的不同,燒成之後呈現硃砂色、海棠紅等色。”

——《宜興紫砂礦料》

朱泥的原礦

原礦:黃色粘土質礦泥

窯溫:約1065~1700度

收縮比:20%左右

難度:收縮比率大、成品率低、大器極難燒成

朱泥壺的特點

1. 色澤:紅中帶黃

《宜興紫砂礦料》中描述的朱泥原礦為黃色,所以絕大部分的朱泥燒製成品後都是紅中帶黃的。只是有些朱泥成品紅中帶黃比較明顯,有點類似於橘子黃,而有的則是屬於淡淡的,微微泛出來的紅中帶黃的效果。

2. 質感:水波紋理(褶皺感)

由於朱泥在燒製時收縮比較大,大概有20%以上的收縮,所以朱泥壺表面會產生一種像水波紋一樣的質感,被大家稱為“水紋波”這其實就是朱泥的褶皺感。當然,如果朱泥中加入了熟砂,那麼這種褶皺感就會相應減少。

朱泥的答疑

1. “無朱不皺”,不皺的朱泥壺就是假的?

朱泥的收縮比較大,成品表面一般都會有水波紋一樣的褶皺,所以“無朱不皺”的說法也就流傳下來了。但是,如果精心選泥,掌握泥性,練製得當,朱泥壺也會不起皺的。許多傳世的朱泥佳作中也有不起皺的佳品。


2. 朱泥壺時而會有驚裂的現象?

因為朱泥的緻密度比其他泥料要高,氣孔透氣性低,在溫差發生急變收縮時沒有氣孔餘地來緩衝瞬間的變化,所以會發生驚裂的現象。大聖建議在使用的時候,最好是先用溫水淋壺身表面,然後壺內,也是所謂的溫壺,讓壺身先預熱,減少溫差的突然變化。

3. 朱泥為什麼大多以小品為主?

朱泥和其他泥料想必泥性較重,砂性較弱,乾燥和燒成的收縮比非常大,有時甚至能高達25%左右,燒成後極易變形,所以朱泥一般都是小品居多。

4. 大紅袍屬於朱泥嗎?

一些紫砂典籍中有記載,以前的大紅袍其實指的是黃龍山礦區的大紅泥,是黃龍山礦層中非常稀薄的一層。發展到現在,這種泥料已經幾不可得了。而現在大家常說的大紅袍指的就是品質較好的朱泥中所挑揀出來的質地更加純潤的朱泥。一般而言,一噸的朱泥也就僅僅能挑揀出幾十斤的大紅袍,所以物以稀為貴就是這個道理。

瞭解了朱泥的相關特性之後,對於朱泥壺的選擇就不會那麼難了,只要泥料正宗,做工細緻,入得了自己的眼,那便是一把朱泥好壺!


紫砂壺友



朱泥又稱紅棕泥,大紅泥,小紅泥。泥礦在宜興黃龍山臺西,位於嫩泥和礦層底部之簡的泥料,所在礦石的賽選時,基本上都是手工操作,因此朱泥的礦產量不高。

朱泥壺的一般特點是:熱淋變色率較大,越用越紅,用茶養護一段時日,就能生成熟潤醇厚的包漿。

如果月於紫泥做比較的話

1就燒成的色澤來說,紫砂泥色相沉鬱穩重,莊嚴凝練,而朱泥色澤紅豔活潑,嬌豔多資。

2從外表感官來看,紫砂泥氣孔結構比較疏鬆,器表的砂性觸感較明顯。朱泥的顆粒感細膩,器表的透明度高,手感平滑。

3從成器後的聲音來說,紫砂泥敲擊的聲音沉鬱,共振性較低。朱泥的敲擊聲音音頻相對較高,共振性佳。

4從設計的器型而言,紫砂的器形比較複雜,花器,素器並存,而且製造容量大小都有,朱泥的器形基本上是很簡單的素器,容量都比較小。

大家知道改怎麼選了吧?別選錯了哦!


吳與倫比78387613


朱泥壺是紫砂壺裡面最容易被大眾喜愛的。一方面它的色澤好。越養顏色越嬌豔。另一方面它又是很稀缺的泥料。但市面上朱泥壺不光假貨多 而且即便是真的朱泥壺 其泥的品質好壞差異也是很大的。對於普通入門壺友來說 首先要購買純朱泥料的壺。這類壺以小品為主。因為朱泥收縮率大 燒窯出來報廢率高。即便是小品壺大概也有50%的報廢率。中品的話就更大了。所以有些宜興做壺師傅採用了調熟砂方式降低朱泥收縮率提高成品率。但壺做出來其表面質感就明顯不如純朱泥來得細膩光潔。可以肉眼看出裡面夾雜了明顯的顆粒感覺。優質的朱泥表面燒出來通常有若隱若現的細皺紋 有皮膚感覺。目前朱泥有趙莊朱 黃龍山朱還有小煤窯朱。個人建議優選小煤窯朱泥。出窯顏色更豔麗,師傅明針功力好的話 出窯壺的水色也明顯 稍微養一段時間就很出彩。配圖是養過和沒養新出窯壺的對比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