諸葛亮一千多年前就留下預言此人必定短命,果然應驗!

張獻忠(1606年9月18日-1647年1月2日),字秉忠,號敬軒,外號黃虎,陝西定邊縣人,明末農民軍領袖,與李自成齊名,是大西開國也是唯一的皇帝。張獻忠出身貧苦家庭,從小聰明倔強,跟著父親做小生意,販賣紅棗。他當過捕快,後又來到延綏鎮當一名邊兵。生性剛烈,愛打抱不平,為此幾乎丟了性命。崇禎年間,組織農民軍起義,1640年率部進兵四川。1644年在成都建立大西政權,即帝位,年號大順。1646年,清軍南下,張獻忠引兵拒戰,在西充鳳凰山被流矢擊中而死。


诸葛亮一千多年前就留下预言此人必定短命,果然应验!​張獻忠是個封建迷信思想極重的人,當皇帝后經常裝神弄,假借上天之諭,欺騙文武百官和老百姓。但喜歡弄鬼的人終會被鬼弄。當皇帝后不久,張獻忠就遇到三件怪事,差點被嚇死。

诸葛亮一千多年前就留下预言此人必定短命,果然应验!​(一)第一件事是川北流傳著一首童謠:“三月幹,四月幹,五月六月埋官殺官。七月八月人頭堆齊山。生在燕子嶺,死在鳳凰山。”張獻忠聽說這首童謠後,臉色大變。他對乾兒子李定國說:“此童謠不好,老子的家鄉就在燕子嶺,難道這是詛咒老子死?”左丞相汪兆齡連忙安慰:“這些童謠肯定是一些反叛者編的,純粹是一派流言,老萬歲洪福齊天,不會有事的。”張獻忠雖點頭稱是,但心中很忐忑,心想這可能是自己殺人太多,老天要懲罰他。第二天一早,他就帶著幾個隨從到寺廟燒香拜佛,祈求老天保佑。

诸葛亮一千多年前就留下预言此人必定短命,果然应验!​(二)1644年底的一天,張獻忠一時興起,要去“閱城”,展示一下的“龍威”。伴隨一陣鑼聲響起,只見聲勢浩大的“閱城”隊伍由西王府承運殿緩緩步出,走向街頭。張獻忠身穿龍袍,騎著高頭大馬東張西望,手舞足蹈。走到成都東門外的鎮江橋(俗稱九眼橋),張獻忠見這座橋宛如彩虹,外型很漂亮,橋的南面是高聳入雲的回瀾塔,於是停下腳步問:“這橋、這塔是誰修的?”身邊人告訴他,是明朝萬曆年成都布政使(地方行政長官)餘一龍所修。張獻忠站在橋上,遙望回瀾塔以及塔旁巍峨的回瀾寺,頓時心生感慨:成都真是個好地方啊!這時,不遠處忽然飄來一陣兒歌:“橋是弓,塔是箭,彎弓正射承運殿……”張獻忠大怒:“這唱的是什麼?是誰在唱?趕快把人給我捉來!”手下立即前去捉拿唱歌的兒童。可趕到現場時,兒童早已不見身影。張獻忠氣憤萬分:“老子住的就是承運殿,這回瀾塔看來不吉利,趕緊拆掉!”幾天後,手下人向張獻忠稟報:塔已毀掉,將該地改修點將臺。氣鼓鼓的張獻忠這才舒了一口氣。

诸葛亮一千多年前就留下预言此人必定短命,果然应验!​(三)據李定國報告,毀塔後挖塔基時,工匠從塔下幾丈深的土中挖出一塊古碑,碑上刻有一首用篆文寫的詩:“修塔餘一龍,拆塔張獻忠。歲逢甲乙丙,此地血流紅。妖運終川北,毒氣播川東。吹簫不用竹,一箭貫當胸。炎興元年諸葛孔明記。”張獻忠大為驚駭。他對幾個文武大臣說:“真是大白天遇到鬼,這諸葛亮1000多年就料定老子要拆塔,真他孃的神了!你們幾個說說,那後面幾句是啥意思?”幾個大臣你推我我推你,都不敢吱聲。最後,還是安西王李定國斗膽作答:“父皇,這‘歲逢甲乙丙,此地血流紅’,意思是說遇到帶甲乙丙的年份,就會出現兵災,血流遍地。今年正好是甲申年,我們攻城略地,不就是‘此地血流紅’嗎?至於‘吹簫不用竹,一箭貫當胸’,就不太好理解了。”見張獻忠臉色大變,李定國趕緊打住。“諸葛狗頭,盡寫些黑話,這‘一箭貫當胸’肯定不是什麼好話。”說完,便一臉的悶悶不樂。後來,張獻忠每每想起“吹簫不用竹,一箭貫當胸”這句詩,便感到異常害怕。冥冥之中,他感到有種不祥之兆正在逼近自己,自己正一步步走向深淵。果然,這句詩一語成讖,要了張獻忠的命。兩年後,清朝肅王豪格率兵奇襲張獻忠,張獻忠在西充鳳凰山中箭,死時正好一箭穿胸。至此,人們才明白“吹簫不用竹”是個肅字,“一箭貫當胸”是中箭而死。

诸葛亮一千多年前就留下预言此人必定短命,果然应验!​(四)關於拆塔得碑一事和“橋是弓,塔是箭,彎弓正射承運殿”的民謠,許多史書上都有記載,至今仍在四川流傳。但石碑上刻的詩究竟是誰寫的,卻給後人留下一個謎團。民間有識之士認為,碑上的詩文不可能出自諸葛亮之手,因為諸葛亮是人不是神,不可能預測到1000多年以後的事。即使諸葛亮再世,也不可能預測得如此精準。但如果不是這樣,那又是誰幹的呢?有人推測,是明朝餘孽死黨乾的。大西軍雖然攻佔了成都,但前明的餘黨尚未完全清除。他們很可能趁拆塔時秩序混亂,混入民工中,仿造古碑假借諸葛亮之言,恐嚇張獻忠,讓他不得安身。也有人認為,是民間反抗大西政權的高人所為。這些民間高人痛恨張獻忠,卻又拿他沒有辦法。為了詛咒這個惡魔,他們趁天黑將事先仿製好的石碑埋入塔下,這才有了後面驚天一幕的出現。不管怎麼說,碑文的出現,反映了四川百姓的心聲,說明川人對張獻忠有切齒之恨。至於張獻忠的死正好對應那句詩,有可能是巧合。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