壽光上半年新增財力84.3%投向民生

民生投入是確保群眾幸福生活的基本保障。今年以來,壽光市不斷加大社會保障、民生事業投入力度,千方百計為群眾謀實事、辦好事、增福祉,讓普通百姓充分享受到全市發展的成果。據瞭解,今年上半年,全市新增財力的84.3%投向民生支出,達到47.4億元,佔財政支出的85%,沉甸甸的數字,為壽光百萬群眾烹調出豐盛的民生大餐,如今,群眾就醫更方便、出行更智能、生活更幸福。

走進侯鎮臺東村,在村前文化廣場上健身的人絡繹不絕。“村裡自從有了文化活動場所,大家都很高興。”村民們告訴記者,村裡還新上了健身器材,文體活動室內的象棋桌、乒乓球檯等器材一應俱全,村民們的幸福日子過得越來越紅火。在上口鎮東景明村,工人們正在熱火朝天地進行道路施工。“以前村裡連一條正兒八經的硬化大街都沒有,道路坑窪不平。遇到雨雪天,出行非常不方便。”上口鎮東景明村民表示。今年,東景明村進行了“美麗鄉村”建設,村莊將實現大變樣。“‘美麗鄉村’建設,除了我們村自籌費用外,鎮上還將補貼一半的費用,這樣的好政策、好機遇我們一定要抓住,讓全村的基礎設施建設實現上檔升級,讓老百姓都能過上好日子。”該村黨支部書記李少軍說。

在孫家集街道嶽寺韓村衛生室,韓先生帶著6歲的小孫女來打針,以前由於衛生室條件較差,家裡人有個感冒發燒,會選擇去市裡的大醫院看病,自從衛生室進行高標準改建後,他們現在都願意就近看病了。“現在衛生室條件好了,空調、暖氣都有了,有個發燒頭痛來這就可以,再也不用往市裡跑了,非常方便。”據衛生室工作人員介紹,衛生室建設面積 150 平方米,可以滿足周邊 1700 多人的就醫需求。“現在不僅床位比過去多了,而且輸液椅也增加了,人員的配備更加充實了。”工作人員表示,診斷室、治療室、觀察室、藥房、公共衛生室等一應俱全,而且配備了空調和電視,冬天的時候是24小時供暖,醫療水平得到了顯著提高。

民生投入的背後是滿滿的民生期待:學有優教、病有所醫、出行通暢、天更藍水更清、城市環境更優質……今年以來,壽光市統籌推進城鄉建設,組織實施金光街彌河大橋、金光街改造、幸福路南伸、濟青高速兩側綠化、308 國道綠化、城區人行道改造等市政工程21項,新建排水管道10.8公里、新增改建城市綠化面積 132 公頃,城鄉面貌得到了明顯改善。同時,進一步完善了公共服務體系,濰坊海洋科技職業學院獲批建設,濰坊科技學院五專部進展順利,新建、改建學校4所、幼兒園19處,城區學校佈局進一步優化。市中醫院病房大樓正式投入使用,啟動了鎮街衛生院建設,福緣頤養中心、城投·陶然庭等養老項目進展順利,壽光市入選全省醫養結合示範先行縣。將城市和農村低保標準分別提高到每人每月510元和每人每年4300元,城鄉低保標準比為 1.42:1,發放低保金 1384萬元,民生保障更趨完善,社會管理更加和諧。

一城之品,質在民生。如今,壽光市城鄉公交、環衛、飲水一體化,村村通自來水、村村通公交車,在全省率先完成了農村客運班線公交化改造,省級標準化衛生所覆蓋率達到100%,成為“全國義務教育發展基本均衡市”,做到了民生優先,多謀民生之利,多辦民生之事,多解民生之憂,群眾幸福指數不斷攀升。“建設品質壽光,創造美好生活的終極目標就是讓群眾生活得更美好,讓群眾擁有更多的獲得感、幸福感。”相關負責人表示,下一步 , 我 市 將 繼 續 堅 持 穩 中 求進、改革創新,重點在全面推動發展、紮實改善民生上下功夫、見實效,真正實現發展成果全民共享。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