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脫貧攻堅】「春風」吹拂「脫貧山」

“春風”吹拂“脫貧山”

——三江大力發展優質油茶促進農民增產增收側記

【脫貧攻堅】“春風”吹拂“脫貧山”

“油茶換代有獎補,群眾種植興致高,多靠黨的政策好,脫貧致富有希望……”3月10日,在三江侗族自治縣良口鄉燕茶村村民胡炳榮的油茶備耕林裡,胡炳榮的一首首山歌,讓前來幫忙備耕的60多名鄉幹部和村上群眾鼓足幹勁,擼袖灑汗,揮鋤挖坑,封土培實,侗鄉幹群因地制宜改變思路,正以發展種植優質油茶“春風行動”,用雙手描繪出一幅“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的脫貧致富鮮活畫卷。

油茶品改好脫貧

“經過八年的種植,去年已經進入盛產期,新品種油茶畝產油在40公斤以上。”3月14日,在鬥江鎮思歐村雨塘高產油茶林示範基地,種植大戶王柳青介紹,過去三江老油茶樹畝產油在8公斤左右,現在更種新品種,通過矮化處理、不鏟山、不撿茶籽、直接摘桃、一次摘乾淨的途徑,高效而又省力代替了過去品種老化、產量低、人工投入大的弊端。

三江種植油茶有1000多年的歷史,由於油茶樹適合生長在低緯度、低海拔、氣候較溫暖、降雨量充足的低山丘陵地區,三江正處於這樣得天獨厚的自然環境優勢,大面積種植油茶,目前全縣有油茶林面積61.7萬畝。由於三江生產出來的茶油具有“純天然、無汙染、油質好”等優點,其產品以“色清芳香、無異味、煙點高、不起泡、耐貯藏”而得到市場的青睞。油茶樹四年掛果,八年豐產,百年盛產,侗鄉有“一棵樹、一斤油、一百年、四代人”的說法。為了把油茶優勢轉為幫助貧困群眾脫貧的方式,近年來,三江把油茶產業的發展作為發展農村經濟、帶動農民增收、推進精準扶貧的一項特色產業來抓,在全縣開展實施油茶品改“5636”扶貧工程,即利用5年時間,融資6億元,推進36萬畝新品種油茶種植。貧困戶實施油茶品改每畝補助2750元,新種植油茶每畝補助1750元。預計到2020年,油茶年產值預計達13億元,脫貧戶人均面積達2畝以上,戶均增收1萬元,成為貧困戶脫貧致富的主要依託和長期保障。

【脫貧攻堅】“春風”吹拂“脫貧山”

【脫貧攻堅】“春風”吹拂“脫貧山”

示範帶富一批人

“看到大辦、雨塘和高基拉旦高產油茶示範基地今年豐收,今年也從群眾的手中流轉120畝山地來種植高產油茶。”3月12日,在鬥江鎮鬥江社區木洞屯,村民梁繼兵在租來的山上忙著挖坑種植油茶苗。在高基瑤族鄉拉旦村,通過連片種植麻元高產軟枝油茶林示範基地635畝,實施“公司+基地+農民+合作社”管理運營模式,由原來的扶貧“輸血”式有效轉化到現在的產業扶貧“造血”式,去年群眾通過高產油茶有了收入後,今年種植的積極性更高。目前,全縣已建立油茶品改示範基地7個,示範面積21600畝,1580戶貧困戶參與合作社分紅經營,3710多戶貧困戶實施村屯聯戶管理。

【脫貧攻堅】“春風”吹拂“脫貧山”

【脫貧攻堅】“春風”吹拂“脫貧山”

合力打造“脫貧山”

“往年植樹節前後,鄉里都組織幹部群眾進村沿路種植桃樹、桂花等苗木,今年響應縣委縣人民政府的種植優質油茶‘春風行動’,多次組織幹部群眾到油茶品改地與貧困戶同砍老茶樹、同做坡改梯、同挖坑種新苗。”3月10日,在高基瑤族鄉衝幹村宇蒙屯300畝優質油茶連片種植基地,該鄉幹部歐麗芳介紹,去年入冬以來,各級扶貧幫扶幹部放下筆頭、拿起鋤頭,帶頭走進每個貧困戶的山頭同勞動,與貧困戶早日種好新品種油茶。今年以來,全縣6040名扶貧幫扶幹部深入自己的幫扶聯繫村屯聯繫戶,以各種方式與群眾同勞動、同備耕、同種茶。

在油茶品改“春風行動”中,為解決部分老弱病殘戶、長期外出務工戶的老油茶林地和村集體林場品改問題,各鄉鎮村屯根據實際情況,還組建了油茶品改勞動服務隊,利用油茶品改政策實施有償品種改良服務,他們通過搶季節、抓進度,靈活安排服務隊工作任務,推進優質高效油茶品改工作向縱深發展,完成今年油茶品改任務目標。截至目前,全縣油茶品改備耕面積達28280畝,完成優質高效油茶林種植面積3557.2畝。

【脫貧攻堅】“春風”吹拂“脫貧山”

【脫貧攻堅】“春風”吹拂“脫貧山”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