產品培訓的方法與禁忌

當你站在講臺上,進行產品功能介紹和分享時,想要做到有的放矢,控場能力和演講技巧就是你的至尊法寶。

產品培訓的方法與禁忌

儘管在直銷行業內,有很多企業都在呼籲要將事業重心聚焦到產品上,但在進行產品培訓和銷售推廣時,卻往往不得要領。如何讓已經成為企業會員的人,以及廣大的潛在客戶,成為產品的忠實使用者,受益者,推廣者,想要通過一堂課鋪墊甚至實現這樣的效果,或許我們真得多花些時間來研究下產品培訓該如何展開。

切莫偏激

估計很多人認為產品有什麼好講的啊,拿著PPT念一念,再分享下自己的使用心得就可以了。真的這麼簡單?恐怕不是吧。

要讓客戶真正認可產品,併成為產品的擁躉者,產品功效是一方面,同時,還得有與之相關的產品宣傳。酒香不怕巷子深的時代早就已經終結,如今,只有將產品文化、銷售技巧融入到產品內涵上,才有可能性讓消費者接受並認可產品。

和文化掛鉤,那是否意味著產品培訓要找營養學家、健康專家、資深教授呢?當然可以,由這些公知性質的人物作的產品功效分析,可以讓聽眾對產品產生信賴感,促進產品銷售。但僅有他們還不夠,而且過渡痴迷於學術,往往還會產生適得其反的效果。試問,一個政府工作彙報式的產品講解,或者是一個加長版的產品說明書,憑什麼去獲得客戶的喜歡和接受呢?

那麼,放棄高端嚴謹,換一種親民的方式嗎?OK。但值得注意的是,親民並不意味著隨性和不專業。有些企業和團隊在開展產品培訓時,喜歡找人上臺去分享。但通常情況下,這樣的環節都存在一個通病。

很多時候我們會看到,會場上一個人正在繪聲繪色地分享自己的產品使用心得。“兩年前我患上了白癜風(可以換成股骨頭壞死,糖尿病,甚至是癌症),全國各地的大醫院都跑遍了,病情不但沒得到控制,反而惡化了,因為自己的形象,那段時間我情緒非常低迷,不想見人,不想說話,整個人抑鬱了。後來,一個朋友給我介紹了XX產品,一開始我也不相信有他說的那麼神奇,但是試用之後,真的看到改變。現在,我已經完全恢復了!”過程中分享者的情緒由陰轉晴,說到最後,已經完全變成豪氣燦爛狀了。

藉著現場的掌聲,主導產品培訓的人將更多獲得康復的疑難雜症案例分享給現場人員,產品使用產後的效果對比圖引發現場一片唏噓。突然,培訓人員話音一轉,咆哮著發問,“所以,我們的產品是不是有非常神奇的功效?”現場回答:是。“這麼好的產品我們要不要帶回家?”——“要”。

這裡,我們不去追究這樣的形式完成的產品成交記錄有多少。我想要指出的是,這樣的產品培訓方式是大錯特錯的。通過下危機來導入健康概念,這是直銷的產品推廣過程中的一個技巧。但在使用這個技巧之前,我們必須要明白的是,我們的產品是保健品,對身體只有調節作用,不能替代藥品,也沒有治病的功效。過度宣傳產品療效的產品講師,和賣大力神丸,宣稱產品包治百病的江湖遊醫有什麼區別?這樣的產品宣講方式,如果遇到邏輯思維靈敏的人發難,又該如何全身而退呢?

我就曾經遇到這樣的情況,培訓現場一位產品講師正大肆宣揚產品的治病功效,並拿出很多案例進行佐證說明。當講到產品治好了一位患食道癌的病人,並讓他變得容光煥發時,一位中年男士站起來,先鋪墊了一下自己對保健品的理解,緊接著問到:“既然你們公司的產品效果這麼好,為什麼你們不和醫院合作,將產品推廣到社會,讓更多的人受益呢?”“因為我們公司走的是直銷渠道,我們希望通過這款優秀的產品,為更多的人提供獲得健康、分享健康的機會,推動社會的大健康事業。”產品講師回答。“社會的公眾力量難道不比個人的推廣更大嗎?你既不是和平使者,也不是太平洋警察,請問,如何來推動社會?這不是瞎扯嘛。”提問者的對答讓現場爆發出陣陣鬨笑,一些坐在角落裡的人開始起鬨。產品講師故作鎮定,繼續胡謅,提問者步步緊逼,妙語連珠,到最後產品講述不得不以自己才到公司不久,對一些業務知識還不熟悉為由,藉機逃走。

那麼,產品課到底該如何來展開呢?

臺上硬功夫

  要想講好產品,首先要知道是講給誰聽?他們真正的需求是什麼?

我把產品的聽課受眾分為四大類。第一類:聽內容。這類學員想要真正瞭解產品的功效和使用方法。所以,你的講課內容要讓他們聽得懂、學得會、記得住,儘量從常識入手,多講些通俗易懂的內容。

第二類:聽形式。這類學員往往已經聽過兩次三次,甚至十次八次同樣的產品說明會了,對產品內容和相關知識都已熟知,他們是帶著新夥伴來參會,順便看看能不能學到新的技巧。這群人聽課就好比大家聽馬三立說相聲一樣,他的《逗你玩》大家都能背下來了,但大家為什麼馬三立講的時候都還願意聽呢,原因就在於每次聽的場合不一樣,馬三立每次的開場和結束不一樣,每次都有點新意,不是一層不變的。

第三類:聽邏輯。這類學員不但對內容熟悉,甚至自己都經常在團隊中擔任產品講師。他們的主要目的是看你的課程是如何推進的,內容排列是採用的什麼順序。對待這群人就需要拿出真本事了,做大量的課前準備自是不用說,在課程進行中,還需要並列用到邏輯嚴謹和幽默風趣,讓大家覺得既有內容又不呆板。如果你講些既無內容又無形式的東西,即便不被趕下臺,也會被他們看不起。

第四類:聽文化思想。當經銷商晉升到一定的聘位後,都不再講產品課程了,他們會花更多的時間去講事業課程、激勵課程以及團隊建設課程。偶爾有高級經銷商坐在前排來聽產品課程,是希望起到表率作用的同時,瞭解深入的產品思想文化。對此,講課人也就對症下藥,挖掘產品的故事、經歷,提煉產品文化,將產品與公司的文化符號結合到一起,傳遞一種思路和理念,指導市場的發展方向。

圍繞上述這些點,我喜歡用龍頭、鳳尾、豬肚的方式來進行課程展開。

所謂龍頭,就是要做到變化多端,給人帶來大氣神奇的感覺。根據不同的場合、聽眾、時間設計出有針對性的開場,拒絕千篇一律。如果一個人聽過3次課就能把一位產品講師的開場背下來,那這樣的開場就是失敗的。

鳳尾就是要結束得漂亮。課程的結尾可以短小,但必須要對課程有總結、概括、思考的內容,要是對課程沒有昇華,這樣的結尾不管多麼華麗優美,或者是幽默,都是在浪費大家的時間。

豬肚是在講課的時候,做到內容豐富,儘量為產品知識找到現實依託點,把社會現象、故事、例子合理地安排進去。

我認為,判斷一個講師是否優秀,有兩個參照點。第一,乾貨,即真才實學。如果一位講師的乾貨太少,就會出現內容不夠,用遊戲、笑話、故事來湊數的現象,用無良段子勾兌出一節培訓課。第二,白話,也就是廢話。講課時語言組織不力,出現大量沒有意義的廢話、重複無營養的所謂哲理段子的講師,一定不是好講師。

產品培訓,你摸清門道了嗎?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