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高一尺魔高一丈的高考狀元 宣傳、炒作


今年5月8日 舉行的2018年全國普通高校招生考試安全工作電視電話會議上,教育部部長陳寶生強調,各地嚴禁宣傳“高考狀元”“高考升學率”,一旦發現嚴肅處理。

陳寶生強調,嚴禁宣傳“高考狀元”“高考升學率”,一旦發現嚴肅處理。同時,各地教育部門要嚴格督促檢查,查安全保密、考場考點、信息安全、招生錄取。要嚴肅執紀問責,及時調查群眾舉報,從嚴處理違規違紀,嚴肅追責問責。

教育部不是媒體的主管部門,管得了學校,管不了媒體。這兩天,各地2018年高考成績陸續揭曉,從實際情況看,教育部的禁令對媒體而言仍舊成效不大,變化是高考狀元開始以學霸、最高分、第一名、高分天團等名義出現。

教育部嚴禁宣傳“高考狀元”的禁令並非第一次出現。據新華社此前報道,至少從2004年開始,教育部就明確提出叫停“炒狀元”。

2007年,一些省份開始響應教育部的呼籲。這一年,重慶曾試圖將“禁止學校炒作高考狀元”寫進《重慶市國家教育考試條例》,最終因為爭議較大而取消。

008年,山東省提出不宣傳所謂高考“狀元”;2009年,江蘇省教育主管部門下令禁止公佈高考排名,但卻引出了一堆“疑似狀元”。

2010年6月,海南、廣東、江西、江蘇等地的教育部門又先後發佈規定,禁止宣傳炒作“狀元”,但效果依然並不樂觀。

現在的高考“狀元”其實形成了一條利益鏈,從而成為學校、教輔機構、企業家爭相追捧的“香餑餑。”

有些“狀元”能收穫少則幾萬、多則數十萬元的現金獎勵和各種榮譽;所在中學學校也提高了社會知名度,為日後爭奪優質生源打下基礎;教輔機構則可聘請“狀元”做“形象代言人”賺錢。此外,除了地方上執行不力,部分名校也陷入“狀元”之爭。北大、清華就曾為“狀元數”舌戰。

由於利益鏈的存在,教育部門明令禁止宣傳、炒作“狀元,”但是,實際情況確實道高一尺魔高一丈。各地對高考狀元宣傳的不亦樂乎!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