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高一尺魔高一丈的高考状元 宣传、炒作


今年5月8日 举行的2018年全国普通高校招生考试安全工作电视电话会议上,教育部部长陈宝生强调,各地严禁宣传“高考状元”“高考升学率”,一旦发现严肃处理。

陈宝生强调,严禁宣传“高考状元”“高考升学率”,一旦发现严肃处理。同时,各地教育部门要严格督促检查,查安全保密、考场考点、信息安全、招生录取。要严肃执纪问责,及时调查群众举报,从严处理违规违纪,严肃追责问责。

教育部不是媒体的主管部门,管得了学校,管不了媒体。这两天,各地2018年高考成绩陆续揭晓,从实际情况看,教育部的禁令对媒体而言仍旧成效不大,变化是高考状元开始以学霸、最高分、第一名、高分天团等名义出现。

教育部严禁宣传“高考状元”的禁令并非第一次出现。据新华社此前报道,至少从2004年开始,教育部就明确提出叫停“炒状元”。

2007年,一些省份开始响应教育部的呼吁。这一年,重庆曾试图将“禁止学校炒作高考状元”写进《重庆市国家教育考试条例》,最终因为争议较大而取消。

008年,山东省提出不宣传所谓高考“状元”;2009年,江苏省教育主管部门下令禁止公布高考排名,但却引出了一堆“疑似状元”。

2010年6月,海南、广东、江西、江苏等地的教育部门又先后发布规定,禁止宣传炒作“状元”,但效果依然并不乐观。

现在的高考“状元”其实形成了一条利益链,从而成为学校、教辅机构、企业家争相追捧的“香饽饽。”

有些“状元”能收获少则几万、多则数十万元的现金奖励和各种荣誉;所在中学学校也提高了社会知名度,为日后争夺优质生源打下基础;教辅机构则可聘请“状元”做“形象代言人”赚钱。此外,除了地方上执行不力,部分名校也陷入“状元”之争。北大、清华就曾为“状元数”舌战。

由于利益链的存在,教育部门明令禁止宣传、炒作“状元,”但是,实际情况确实道高一尺魔高一丈。各地对高考状元宣传的不亦乐乎!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