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上幼兒園哭,應該哄好了再走還是不哄狠心走掉?

tdjrx


作為一名從事幼兒教育近三十年的老教師負責任地告訴你:如果孩子哭,你想哄好他再走是很難做到的。

去年我班有位家長送孩子入園,中班了,這個孩子還是偶爾會哭,家長就是認為必須要哄好他再走,我是明白孩子的心思的,只是鬧著希望自己的無理要求被滿足而已。我想介入老被制止,無奈家長不接受我的方式,只好由她去。

結果耐心溝通了近一個小時,最後也忍不住轉身就走了。

現在孩子接觸外界多,內心豐富,適應能力強,即使剛入園,也極少出現分離焦慮情況,很多時候是家長在家焦慮著,孩子在園已經開心玩耍了。

完全不溝通轉身就走也不太恰當。建議家長千萬不要偷偷溜走,更不要老趴在外面偷看。萬一孩子發現你在外面,他會認為你一直在,就會大哭希望你出現。

而如果你跟孩子說:媽媽上班了,寶寶長大上幼兒園,放學媽媽接。

這樣反覆強調,跟孩子再見後就轉身離開,這樣做孩子適應最快。

另外如果孩子哭鬧,最好問清原由,接的時候儘量早一些。如果有的夥伴被接走了,他還是見不到自己家人,下次再送孩子也會緊張,不願入園。

希望可以幫到你。


媽咪老師72



孩子上幼兒園哭,要分為兩種情況:一種是入園初期,孩子還不適應幼兒園,不願與爸媽分離而哭;另一種是入園一段時間,孩子已經適應幼兒園的生活了,又突然開始哭。


第一種情況往往是由分離焦慮引發,是不願與爸媽分開而產生的不安、焦慮;第二種情況則很有可能是孩子在幼兒園發生了不愉快的經歷,由此抗拒幼兒園。


由於已知信息有限,我這裡假設出現的是第一種情況。

對此,我首先想提醒各位即將或正在送孩子上幼兒園的爸媽們,與孩子說“再見”必須提前準備,千萬不能等到入園當天,才讓孩子知道,TA要離開爸媽,孤身一人面對陌生的環境和人群。試想,如果是你,突然被告知,要去一個陌生的地方,對待多久、做什麼、那裡是什麼樣的這些信息一無所知,你會作何感受呢?想必一定是恐慌害怕多過期待好奇吧,孩子的感受也是一樣的,加上自身的弱小和能力限制,這種感受會更加強烈。因此,TA的哭鬧常常是在表達——爸爸媽媽不要我了麼?是我哪裡做得不好麼?


因此,在孩子入園之前,爸爸媽媽們就要有意識地帶孩子熟悉幼兒園的環境設施、作息規則、帶班老師等,提前幫助孩子瞭解TA即將開始的新生活是什麼樣的,並確保孩子明白爸媽依然愛TA,會在每天固定的時間接TA回家……在充分準備的前提之下,入園時如果發生孩子哭鬧的情況,爸媽就要態度堅定地與孩子告別,用孩子能聽懂的語言與TA約定來接的時間,把孩子放心交給老師,切忌態度動搖、徘徊偷看或者趁孩子不注意時跑掉。


對於第二種情況,爸爸媽媽們就要首先接納孩子的情緒,在當時或者事後與孩子和老師溝通,找到孩子不願上幼兒園的原因,“對症下藥”。


在“蘭海說成長”APP中,針對“孩子不願意上幼兒園”“幫助孩子順利入園”這兩個問題,有具體的解說和方法示範,歡迎大家查看使用。


最後,我想說的是,在送孩子入園這件事中,依戀不捨是爸媽和孩子雙方共有的情感,分離不易,爸爸媽媽們也要接納自己的情緒感受,溫和堅定地迎送孩子,給TA獨自飛翔的信心與勇氣!


蘭海


陽春三月,春暖花開,又有一批小寶寶要去幼兒園啦。

這時寶媽送孩子入園的心情可能有些糾結難受,我自己的經歷是這樣的:



孩子第一天上幼兒園,沒有哭沒有鬧,可能他還不明白怎麼回事兒?不知道要和媽媽有那麼長時間的分離,等到第二天八點給寶寶送到幼兒園就哭的撕心裂肺了,幼兒園阿姨接過寶寶我就走了,心裡也很難受。心裡總想著孩子是不是還在哭?得哭到什麼時候?

到十點鐘的時候在家還是坐立不安,於是自己又跑到幼兒園去看幼兒園的視頻監控,看到寶寶自己提著小腳丫在那玩,稍微有些放心了,園長微笑著耐心地說,所有的孩子上幼兒園都會哭,有的哭的時間長的要一個月,甚至一個學期,園長幽默的說他這麼長時間只見到一個孩子不哭不鬧的,這個孩子智商有問題,我被園長逗樂了,也不知道是真是假。



放學的時候趕緊來接寶寶,有的媽媽看見寶寶也是哭的稀里嘩啦,不當媽媽,是無法理解當媽媽的這種心情的。

其實對於孩子的入園不僅僅是孩子有分離焦慮,媽媽也會有分離焦慮。那對待孩子入園,我們應該怎麼做,怎麼調整自己呢?

首先,從媽媽的角度上來說我們已經日日夜夜的累了將近三年的時間,有多少個夜晚沒有睡過一個完整的覺,白天空閒的時間都來看娃。

孩子大了可以上幼兒園啦,這個時候該美美,該打扮打扮,終於又有了逛街喝茶唱歌的時間,,好好出去玩玩,只有調整好自己的心態才能回來安撫寶寶的情緒。

其次對於孩子,到幼兒園門口,媽媽可以抱一下然後轉身就走。為什麼要這麼做呢?

第一,我們要相信老師,他們都是有經驗的老師相信比我們要有辦法。

第二,我們長期的在那兒只會加速寶寶的哭泣,寶寶一哭就會上火,上火就會有病,那這個時候我們又會糾結到底讓不讓孩子繼續上幼兒園。



對待孩子的入園問題我們要做一個狠心的媽媽,狠心放下孩子就走,我們的狠心是讓孩子更快更好的適應幼兒園的生活,相信一切都是值得的。

更多育兒教育分享,請關注頭條號一年級陣營,希望大家關注交流,批評指正。


一年級營地


為了減緩入園焦慮,全家人一起上陣哄著孩子不哭,給予承諾,覺得孩子不哭就是萬事大吉。殊不知孩子需要情緒的宣洩,而哭泣正是有利於身心發展的利器,適當的哭泣可以減緩孩子的入園焦慮,所以在孩子哭的時候不是一個勁的哄著他,也不是大聲呵斥(為什麼別人不哭,你有什麼可哭的。)

  最正確的做法是輕輕拍著孩子的後背告訴他,媽媽知道你不想離開媽媽,不過媽媽要上班,寶寶上幼兒園和小朋友玩,媽媽一定會來接你的,放心吧。

  而幼兒園小朋友初始入園哭泣型也分為好幾種,有歇斯底里一陣型(媽媽走的時候),有神神叨叨全天型(聲音不大,一陣一陣想起來就哭),有沉默不語默默流淚型(一般比較內向的孩子)

 送孩子的時候比孩子還黏糊,半天摟著孩子說這說那,本來想安慰孩子,讓孩子建

立安

全感,實則更增加了分離的難度,大部分孩子在被老師接過去之後哭一陣子都會被教具遊戲等吸引過去了,而且還有老師的安撫,即使媽媽停留的時間再長,說的話再多,孩子還是要經歷這樣一個過程。

  最正確的做法,在送的過程中就和孩子多聊聊,等見到老師的時候幾句話就可以離開了,一定要“狠心”,越快速離開的媽媽,孩子過渡越快,因為知道了每天的流程和媽媽的底線。但是不要把孩子放在某個玩耍區域偷偷的走掉,這樣不好,容易讓孩子有被丟棄的感覺。


悠然happy


先分享一個美國這邊的猶太幼兒園的做法。孩子入園前幾天,老師建議家長們不要離開,也不要哄孩子,而是坐在能讓孩子看到卻離孩子有一定距離的地方。家長們只管看書看報玩手機,幹自己的事情,一定要對孩子愛答不理。與此同時,老師們對孩子和顏悅色,熱情洋溢。用這種方式,孩子很快就與老師們建立起了良好關係。

這種做法很巧妙,也很用心。但是,在入園焦慮上如此下功夫的幼兒園終究少之又少。對於通常孩子入園的情況,家長該怎麼做呢?


首先就是家長一定不能焦慮。很多中國媽媽在孩子入園第一天比孩子還焦慮呢,我聽有些媽媽說孩子入園第一天自己都跟著哭。而美國媽媽則不然,通常來說,美國媽媽把孩子送入幼兒園,都是高高興興趕緊給孩子拜拜,然後如釋重負,好開心的樣子。


要知道,孩子對環境的理解很大程度上會受父母的影響。如果父母認為孩子會焦慮,認為上幼兒園對孩子是一種挑戰,自己也憂心忡忡,在這種情況下,你怎能指望孩子不焦慮呢?正確的做法是,潛移默化中讓孩子知道幼兒園是個很美好的地方,孩子們都喜歡,爸爸媽媽也很樂意把孩子送到幼兒園,總之上幼兒園是一件皆大歡喜的事情。


其次,家長要觀察孩子入園之後幾天的表現,如果孩子開心,那麼基本上就說明沒啥大問題了。如果孩子不開心,也不要簡單歸因於孩子分離焦慮,要和孩子多溝通,瞭解一下孩子內心的動向,看看幼兒園的環境中是否有對孩子不利的地方。


總之,孩子上幼兒園哭,哄是完全沒必要的,畢竟哄了之後,你不是還是要走的嗎?這樣一來,哄只是會增加孩子內心糾結的時間。至於說狠心走開,用“狠心”兩字足以說明家長內心的焦慮了。家長如果有各種思前想後,最好可以發生在選擇幼兒園的階段,一定要認認真真為孩子挑選一所好的幼兒園。一旦選定一個幼兒園,家長大可輕鬆愉悅地離開,期待孩子成長的新篇章就好。


韓東燃



我認為應該把孩子送到教室,交給老師就應該離開了。我朋友就特別疼愛孩子,孩子上幼兒園時,前幾天老哭,她就想是老師的原因,結果又換兩個幼兒園還是哭,輾轉了幾個幼兒園之後,她反思了自己,找到了自身的錯誤做法,通過努力孩子就很正常的入學了。我和她交流了幾次,我們總結了幾個上幼兒園的經驗:

一、家長要相信老師,老師都是專業的,她們哄孩子肯定有自己的辦法。

家長離開之後,孩子懂得你把他託付給了老師,這時老師才是他最相信的人,家長不在,給了孩子和老師交流的機會,讓孩子更依賴老師;另一方面,家長離開了,老師也能放開手腳去和孩子交談。

二、家長在將孩子送幼兒園之前,就要和他說清楚:你要在幼兒園呆一天,要在那和小朋友一起學習、做遊戲、吃飯、睡覺;還要給他說媽媽下班就回去接他,讓孩子明白在幼兒園將要面對的問題。然後把孩子送到幼兒園交給老師之後,

家長一定要毫不猶豫的離開,越逗留孩子越黏媽媽。


三、孩子去幼兒園哭是一個必然的過程,不哭的孩子很少,但是孩子不是一直哭,有的是想起來哭兩聲,玩起來就沒事了!孩子沒有家長想的那麼不堪一擊,比想象中的堅強多了。只要家長放開手,孩子肯定會很快適應幼兒園生活的


我們把孩子送到幼兒園,就是為了鍛鍊他的各種能力,讓孩子適應集體生活環境的,所以,家長要學會對孩子放手。


小蝸牛育兒經


已經7月份了,相信很多媽媽已經為孩子選好了入學的幼兒園,9月份送孩子正式上幼兒園,開始孩子最初的社交生活了。

對於孩子送幼兒園哭鬧,應該多待一會兒,還是立刻離開,其實,在入園的不同階段有不同的應對方式。

上幼兒園哭鬧的原因。

孩子上幼兒園哭鬧是非常正常的事情,因為孩子第一次離開父母,去到一個新的環境,在這裡老師是新的,其他的小朋友是新的,整個環境都是新的,而對小朋友來說,自己熟悉的父母和家庭環境,卻不復存在。

尤其是父母不在身邊,會讓孩子產生強烈的分離焦慮、安全感缺乏。

去到一個新環境裡,孩子沒有辦法快速的適應這個新環境,會產生恐懼感。

如果孩子已經上了一段幼兒園,卻出現哭鬧的情緒,那麼家長就需要注意,有可能出現另外一種原因,就是孩子在幼兒園裡經歷了創傷。這時候家長最好問清楚孩子不想上幼兒園的原因,讓孩子儘可能的表達,但注意不要先入為主特意引導孩子,“認為老師傷害了孩子”。

如何處理孩子哭鬧?

相信很多家長都看過,爸爸去哪兒。在爸爸跟孩子分開的時候,很多孩子都哭的稀里嘩啦,爸爸也很傷懷,但是讓爸爸真正離開之後,孩子跟其他的小朋友其實玩的也非常開心,很快就忘了爸爸離開的煩惱。

所以,最開始一兩週,孩子的哭鬧是正常的,這時候家長第一,需要陪伴孩子,傾聽孩子的情緒,讓孩子把他恐懼的、缺乏安全感的情緒流淌出來。

第二,讓孩子瞭解,爸爸媽媽是仍然愛著孩子的,讓孩子非常明確的知道爸爸媽媽會來接她回家。

這樣可以減少孩子的恐懼感和顧慮,因為孩子還不具有客體永存等等觀念,他的邏輯思維並不清晰,很害怕離開父母之後就再也見不到父母,所以清楚的告訴爸爸媽媽會來接他,對於孩子平復心理的恐懼是有幫助的。

第三,如果可以給孩子一個比較明確的時間。比如說告訴孩子,在下午5點或者是下午4點的時候回來接她。這是一個輔助作用,幫助孩子培養一定的時間觀念,同時讓孩子心裡有一個預期。如果孩子感覺到時間還沒有到,那麼他心裡就會更願意多等一會兒,但如果孩子一旦覺得時間已經到了,就會更加焦慮。

如果經歷了一兩週之後,明顯感覺到孩子已經基本適應了幼兒園的生活,跟老師交談,老師的反饋也很不錯,那麼如果孩子送幼兒園的時候仍然哭鬧,家長就可以不用太擔心,可以讓孩子試著自己去處理他的情緒。

這時候,這樣跟孩子說:“我感到你捨不得離開媽媽,媽媽也很捨不得你,我再抱你五分鐘,或者是十分鐘,你可以進行選擇,時間到了,媽媽就需要離開了,晚上我會早點來接你。”

然後給孩子一個擁抱和親吻,跟他堅決的說再見,不因為孩子的哭泣而停留太長時間。

很快,當孩子知道媽媽是堅決的,他就能夠更快的進入幼兒園,適應幼兒園的環境和生活狀態。


作者:舒心(Annie媽媽育兒),情緒教練、正面管教講師、高級兒童情商指導師、兒童財商講師。歡迎關注我,並與我交流。


Annie媽媽育兒


建議選擇“溫柔而堅定的方式離開”,走之前告訴孩子你什麼時候會去接他,並且說到做到。

孩子主要是因為分離焦慮和缺乏安全感,所以通過哭的形式希望家長一直在身邊或者不去幼兒園,但其實假如家長離開,大部分孩子會很快調整過來並融入環境。

建議想讓孩子上幼兒園的家長,在送完孩子之後,選擇“溫柔而堅定的離開。”

以上是給家長的建議,下面是對幼兒園的建議:

還有一部分小班的小朋友會哭的時間比較長,建議幼兒園可以採取“四步走”、“五個一”並結合主題教育活動的形式,幫助幼兒儘快拜託分離焦慮,使他們對幼兒園、老師、小夥伴產生親近感和安全感,培養一定的生活自理能力和樹立信心。

1、“四步走”策略緩解入園焦慮:按照周為單位開展親子約談周、親子活動周、獨立半日周和獨立全日入園。從入園前半月就開始,將幼兒的分離焦慮進行分解,變長時間為短時間,變集中為分散,讓孩子與老師和同伴建立依戀關係。

2、“五個一”可以有效撫慰個別幼兒的情緒:

抱一抱:對於哭鬧的幼兒,教師先把他抱在懷裡,給予安撫。

哄一鬨:想辦法轉移幼兒的注意力,減少他哭鬧的頻率。

說一說:引導幼兒和老師說說話,聊聊天,在說話聊天的過程中,逐漸幫助幼兒恢復良好的情緒。

查一查:通過跟家長單獨溝通,瞭解幼兒哭鬧的真正原因。

定一定:和家長共同商討解決幼兒哭鬧的辦法,達成共識;也可以和幼兒有個約定,幫助他們把不良情緒宣洩出來。

與此同時,老師還要從專業的角度,用心觀察、關注引發幼兒情緒問題的深層次原因,贏得家長的積極配合,一起幫助幼兒建立安全感,從根本上解決個別幼兒的情緒問題。家園共育一定是雙方的充分合作。


幼兒園裡那點事


圈圈家孩子相對來說入園適應是比較快的,大概就前幾次,進幼兒園之前會哭,大多是因為早起心裡不舒服才哭,那我會跟他約定只要他按時上幼兒園,堅持一天,會給他累計一個勇敢勳章,他基本不會再鬧了。

上幼兒園哭,圈圈建議家長是去找孩子為什麼會哭的原因,是分離焦慮?是找不到小夥伴玩不願意去幼兒園?還是沒辦法很好的自理失去信心等等原因,再去做相應的措施,不是隻有哄好再走或狠心走掉兩種方法。

普遍孩子上幼兒園哭,是因為分離焦慮,原本在熟悉的家裡跟父母家人24小時的相伴,突然要離開父母,到陌生的環境,導致大多數的孩子缺乏安全感,他就會哭鬧抵制去上幼兒園。

那這樣的孩子,父母平時多給講講繪本,正向積極愉快的跟孩子溝通,放學的時候多在園內待一會,約定放學會按時接他,告訴他父母是在的,給他安全感是最重要的。

有些家庭是相熟的朋友,孩子一起結伴上同一個幼兒園,大多沒什麼問題(圈圈家就是這樣的)。

那有部分孩子剛進去交不到朋友,沒人一起玩,就不怎麼願意去幼兒園,家長可以平時去接孩子的時候,發揮外交功能,主動結交一些大人,私下裡兩家帶著孩子熟悉熟悉,交個朋友,孩子之間也玩得起來。

所以,一定要找到哭鬧的原因,家長才能對症下藥,解決上幼兒園的問題,讓孩子愛上幼兒園的美好時光,健康快樂的成長~


甜甜圈伐木累


看了問題下面的答案,覺得蠻有意思的,很多答主都是媽媽,而且有些講了自己的經歷或經驗;還有很重要的一點也被提到了,就是“分離焦慮”——這是重點。

那麼,“孩子上幼兒園哭,應該哄好了再走還是不哄狠心走掉?”在回答這個問題之前,先問兩個問題:

1.孩子為什麼會哭?——如果答分離焦慮,這相當於沒說,什麼是分離焦慮。

2.孩子哭的時候,在害怕什麼?

如果這兩個問題想清楚了,您的問題也就有答案了。

先說第一個,孩子為什麼會哭,很簡單,不想離開媽媽/爸爸,想要媽媽/爸爸繼續陪著自己,所以無論你怎麼哄,只要你一走,孩子還是會哭,是不是?好了,那就得問第二個問題了,這時候孩子在害怕什麼?是害怕媽媽走嗎?是的,但更害怕的是媽媽不回來了、媽媽不要我了!這是重點。如果孩子內心相信你還會回來的,孩子通常就不會焦慮了。找到重點了,問題就好回答了。狠心走掉肯定是不對的!哄,要看怎麼哄。這個過程,我在《父母情商不高,如何培養出高情商的孩子》這篇文章裡,有詳細說明,現在附在下面:

我們換一個高情商的做法來試試:先接受。孩子在哭鬧,是的,我看到了,先接受,把他抱在懷裡,讓他哭一會兒——對,這就是接受,不評判、不說教,只是讓他哭一會兒。

然後你就可以識別孩子的情緒了(這個過程也是在替孩子識別自己的情緒):

你是覺得很難過,是嗎?

嗯!

你害怕媽媽不要你了,是嗎?

嗯!!

你擔心媽媽走了就不回來了,是不是?

嗯!!!

在你幫孩子識別出情緒,並且表達出來之後,孩子通常就安靜下來了(還沒安靜也沒關係,就繼續接受他,讓他再哭一會兒。)這時再講道理就起作用了(不僅是對孩子,成人也是如此)。接著,你只要和孩子約定,晚上什麼時候來接他,保證一定會來(你一定要來!!),差不多就大功告成了。

上面附的這段,你在操作的過程,可能會需要加上一段,就是在你跟孩子說晚上會來接他的時候,孩子可能不相信你!尤其是當你曾經許諾過孩子卻沒有兌現的,更容易出現這種情況。這時候,你要喚起孩子正面的體驗,你可以加幾句話,看著孩子的眼睛說:你想想,以前早上媽媽去上班,是不是晚上都回來了?(慢慢地說,給孩子想的時間)媽媽早上去上班,你晚上是不是又看到媽媽了?對吧?所以,今天你先跟老師去玩,晚上媽媽還是會來接你的,晚上你也會看到媽媽的。想起這些正面的經驗,通常效果會更好一些。

最後,說一下這個“哄”的重點,重點是:你讓孩子恢復對你的信任、幫孩子建立安全感,而不是讓他不哭、乖乖去上學。這是父母內心裡對於孩子的基本尊重,如果連這個都沒有,任何方法都不會有效的。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