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唐朝騎兵和中世紀的歐洲騎兵哪個厲害?

克林頓二世323


其實不明所問,就從多方面來說說吧。

單兵素質

我們知道騎兵分類有很多中世紀的歐洲騎兵主要有兩大種和兩種不普遍的。

一,重騎兵,就是騎士,騎士一開始就是重騎兵,後來是歐洲最低的一種爵位。

就拿最厲害的法蘭克來說,看騎兵要從軍人素質,馬匹,護具及兵器(冶鐵技術)來看

歐洲戰馬種類繁多,但中世紀歐洲戰馬良莠不齊身高也較矮,沒有很好的馱運能力,所以我們看歐洲影片,常常看到騎士衝鋒時戰馬無故倒下,騎士倒地不起(盔甲太重)。

而相較之下,中國古代強大,唐朝時領屬國直到波斯灣,戰馬主要為漢武帝時期張騫引進的馬繁殖而成的哈薩克馬,品種優良身材高大,連中世紀最好的阿拉伯馬也不是對手。

冶金技術。

這個,唐刀四制大家都知道,重騎兵會陌刀及長槍一類,歐洲騎兵用長劍及矛,武器種類遠遠沒有中國長時間動亂來的多,並且由於戰爭,鎧甲過重,唐朝後開始出現重錘一類的專門用於打擊重鎧甲兵的物品,這類遠遠領先,直到宋朝,中國還領先歐洲一百多年。

人員

唐朝的繁盛是眾所周知的,軍隊補給也是一絕,歐洲農業不發達,畜牧業補給不足軍隊制度遠遠沒有唐朝完善。

沒碼完。。。未完待續


馨奈落霜


實際上個人認為,在明代中後期以前,中國的騎兵都不亞於西方騎兵,初唐騎兵更是一個巔峰時期。

先說下西方,唐代勉強對應的是歐洲中時期初期,查理曼大帝建立加洛林王朝(公元751年,當時唐朝都馬上要安史之亂了),分封騎士開始歐洲封建制,進入中世紀的時期。
紅桃K查理曼大帝,黑桃K大衛王,梅花K亞歷山大大帝,方塊K凱撒

這個時期歐洲重騎兵遠非很多人想象的全身板甲的鋼鐵罐頭,要知道半身板甲都是要等到14世紀英法百年戰爭時期(大約我國明代初期)才出現,甚至鍊甲都要等到十字軍時期才普遍裝備。那個時期歐洲主要重騎兵有兩支,一支是查理曼大帝的法蘭克騎士們,另一支是拜占庭的鐵甲騎兵。

查理大帝建立的采邑騎士們,有固定經濟來源,但是裝備主要是全身硬化皮甲,少數裝備鐵扎甲,當時法律規定,如果騎士不裝備盔甲參戰的話,會被剝奪地位和身份。在武器裝備方面主要是長矛、盾牌和劍等。

但是查理曼大帝時期的騎士們有個大問題,那就是弄不清楚這些人是騎兵還是騎著馬的步兵,因為他們當時沒有馬鐙。查理曼時期出土的騎士墓葬裡面找不到任何馬鐙,要等到一百年之後的9世紀才出現,下馬作戰很可能是查理曼的封建騎士們最主要作戰方式。

另一個拜占庭鐵甲聖騎兵則要知名的多,稱霸歐洲及中東將近500年的重騎兵兵種。

拜占庭鐵甲聖騎兵人馬皆批重鐵甲,堪比金代的鐵浮屠。裝備矛、劍及弓箭等多種武器,作戰方式上,先是在敵軍陣前用弓箭進行遠程射擊,由於裝甲厚重且具有一定機動力,遭受對方遠程反擊時傷亡少,如果對方散開陣型或進攻時再發動衝鋒。

拜占庭鐵甲聖騎兵造價和養護費用極為高昂,只有拜占庭帝國強盛時期才能養的起成規模的這種超重騎兵。這種騎兵也稱霸歐洲和中東長達5個多世紀,直到11世紀北歐的諾曼人,身批較輕的鍊甲,使用長長騎槍,用衝擊力極強的騎牆式夾槍衝鋒戰術,終結了其王者地位。

諾曼騎兵也成就了十字軍早期的輝煌

回到國內,李世民有句名言:吾能以一敵十,無他,唯甲堅兵利爾。可見說一千道一萬,李世民還是個徹底的唯武器論者。

唐軍騎兵的主力是人批甲,馬不批甲的驍騎或精騎,從而保障部隊有相當的機動性進行遠距離追擊戰,例如李勣滅薛延陀的關鍵性戰役--諾真水之戰。

此戰薛延陀20萬大軍攻突厥阿史那思摩,突厥不支向唐求救,李勣率6萬唐軍出擊,薛延陀不敢戰,急忙撤退。李勣挑選6000精騎包抄攔截,雙方在諾真水開戰,薛延陀沿河擺陣,萬箭齊發,唐軍馬匹多被射死。唐軍下馬手持長槊迎戰,薛延陀不支節節後退,此時唐軍副將薛萬徹率另一股騎兵出現在敵軍後方,薛延陀全線崩潰,唐軍追擊數十里,斬獲三千,俘五萬多人。


初唐騎兵戰鬥力之強,歷史罕見,從李靖三千精騎的定襄突襲,李勣帶六千就敢突薛延陀二十萬人,蘇定芳八千破吐蕃十萬,簡直是群不問敵人有多少,只問敵人在那裡的斯巴達。橫向對比無疑是中原民族騎兵戰鬥力最兇悍的時期,即使是失敗的李世民伐高句麗之戰,消滅對方將近20萬,擄掠人口超過50萬,自身陣亡也僅4000人。

唐軍馬匹多被射死,但士兵下馬手持長兵器進攻卻不怕箭雨,可見唐軍騎兵是典型的人批重甲,馬不批甲。再加上唐軍名將們普遍愛好長途奔襲和迂迴包抄,人馬皆重甲必定無法滿足機動性要求。

唐軍執行這一戰術裝備一個很重要的前提,就是唐軍根本不缺戰馬。由於出色的馬政,再加上控制草原成為“天可汗”,唐代戰馬數量高達驚人的70萬匹。“肇自貞觀、成於麟德,四十年間馬至七十萬六千匹。”漢武帝有30萬匹戰馬就可以橫掃漠北,唐軍手握70萬匹根本不怕消耗。
唐代中原民族人人尚馬,最好馬球,連女性場也常常騎馬出遊。

但是唐代也還是有相當數量的人馬皆重甲的具甲騎兵,出土的唐三彩和陶俑裡面就有相當數量的具甲騎兵造型。


在唯武器論思想下,唐軍盔甲發展已經相當完備,多種甲型,種類多樣。“甲之制十有三:一曰明光甲,二曰光要甲,三曰細鱗甲,四曰山文甲,五曰鳥鎚甲,六曰白布甲,七曰阜絹甲,八曰布背甲,九曰步兵甲,十曰皮甲,十有一曰木甲,十有二曰鎖子甲,十有三曰馬甲。”
唐明光凱俑

在武器方面,唐軍則是馬槊和強弩,這種自漢代以來的中原騎兵的豪華裝備組合,馬槊三年制一根,成品率低,造價十分昂貴,只有強盛時期中原王朝的生產力才能批量裝備。而衝鋒前強弩射一波,在馬具不完善時代絕佳的遠程武器。

而當時國外沒有,中國獨有的創新型裝備則是後橋傾斜馬鞍。漢代最早發明了兩頭高的高橋馬鞍,可以避免騎兵被反衝擊力弄下馬。到了唐初改進了後橋傾斜鞍,更加符合人體工程學,騎兵在衝鋒時可以更好的將反衝擊力通過臀部傳導給馬匹,可以發動更加強有力的衝鋒。

所以說唐代騎兵在當時絕對是世界最頂尖的精銳騎兵,跟當時歐洲騎兵比,查理曼的法蘭克騎士就是群蠻子,拜占庭的鐵甲聖騎兵可以一戰,雖然防禦力要高,但機動性和衝擊力差很多。而且數量太少。歐洲真正可以與唐騎一較高下的,應該是11世紀的諾曼騎兵,身材高大的北歐人狂暴的夾槍衝鋒衝擊力十分強。


五嶽掩赤城


從數量上看無疑是唐朝具有碾壓般的優勢。畢竟綜合國力在哪裡放著。和唐朝天朝比起來畢竟歐洲的加起來也就是一個省的水平。。。嗯,比一個省大一點。。。不能太鄙視他們。。。那就兩個省的水平吧

對比單兵作戰水平的話。唐朝最強騎兵玄甲軍,已經裝備了明光鎧。

屬於改進行板甲,由於府兵制致使唐朝裝備由將士自行處理,所以材料不一,但是主要還是以鐵甲為主。防禦力優秀,攻擊力方面由於本身就是胡人出身,所以馬上功夫了得,從遠程的弓箭,騎兵接戰用的漆槍(也就是槊),到短柄自衛武器環首刀一應俱全。

歪一下其實日本戰國時的武士裝備相當的保留了唐風,可以百度一下相關圖片,尤其那個兜(就是頭盔)的基本造型學的原汁原味,就是那個裝飾麼。。。有點招雷劈的意思。

同時期歐洲屬於拜占庭帝國和矮子丕平時代。歐洲最強騎兵當之無愧的屬於拜占庭騎兵

拜占庭重騎兵號稱11世紀前最強部隊之一,重甲,甚至連馬都有鎧甲保護。攻擊方式由騎槍和小盾組成,會攜帶副武器大劍或者斧子或者梭標。由於主武器騎槍的長度相當感人,所以拜占庭重騎兵的衝擊力和抗衝擊能力相當強,但是遠程攻擊力不行(遠程輸出主要依靠匈奴輕騎兵,對,就是漢朝的那幫Loser)

結合當時唐軍和拜占庭帝國的戰術,無疑唐軍正面結陣加左右勾拳的打法要比拜占庭的正面硬推要強的多。

如果一對一單挑的話對沖時拜占庭人武器太佔優勢,畢竟尼瑪那麼長,衝擊力相當可觀。一旦被唐軍近了身就廢了。所以,一半一半吧

總的來講,如果真打仗,唐軍穩贏。因為中間有個阿拉伯人作為對照。唐軍與阿拉伯人交戰無數次,只輸過一場怛羅斯之戰。拜占庭人和阿拉伯人也交戰多次,但主要都是敗多剩少,甚至被阿拉伯人打到首都城下過。君士坦丁堡防禦戰也是以慘勝告終。

所以,還是我大唐牛逼。。。




滿船清夢壓熙和


唐騎兵比歐洲騎兵更強大。第一唐騎兵有漢武以來在戰爭中學習戰爭,既寇可為,為亦復可為,寇可往,我亦復可往的氣概與謙遜的進取精神。如李靖,蘇定方或像狼群一樣騷擾,突襲,或像猛虎一樣斬將奪騎。第二唐騎兵較步兵更嚴格,善騎射,身體壯。第三唐自二聖同朝期就開設武狀元,武進士,武舉,也延襲了自秦漢以來的軍功制,武狀元,進士等更多的是一種能力,榮譽,最主要的還要去戰場上立功的,因此唐騎兵素質更比歐洲騎兵高,有更高的進取精神。第四唐騎兵已經在隋的基礎上改進了馬蹬,馬鞍,特別是木製的加以皮革的馬鞍。有好馬配好鞍。良馬配英雄說法的。有好的馬鞍,馬蹬,騎兵就可操作長兵器如蘇定方類似於陌刀的長砍刀。薛仁貴的長戟,程咬金,郭子儀的長矛。再配備貼身戰時的刀,劍,唐騎兵弓箭更是最為重要的,武舉騎射必考的。第五就是唐騎兵一般的對外作戰人數都在二十萬上下,先鋒有探馬,初次交戰探明虛實的作用其兵力都在二,三萬左右,如蘇定方往往都能以前鋒直接滅敵國的。薛仁貴大飛川三萬前鋒對帝四十萬,土蕃也奈何不了能夠以戰養戰,削木為箭,快速敏捷的薛仁貴騎兵的,要不是監軍扯肘。主帥昏瞶,能有土蕃什麼事。第五就是唐騎兵往往是重裝騎兵為中心,兩翼附以善於射箭的輕騎兵,輕騎兵機動兩翼,甚至敵後用箭雨騷擾殺喪對方。重騎兵按戰場變化或穩步推進或虎蕩羊群的衝擊。再看歐洲騎兵十萬人以上的騎兵戰例很少,凱撒征服歐洲騎兵不足十萬,步兵有三十萬左右。亞歷山大征服中亞,印度,騎兵五六萬,步兵六七萬。而且其騎步兵裡面民族成分複雜。勝利時尚可,遇挫時立刻土崩瓦解。再者歐洲騎兵等級較森嚴,騎兵一般是貴族,平民。戰功是貴族的。沒有唐軍的軍功制有激勵作用。最後就是歐洲騎兵多是重裝騎兵,缺乏機動。兵器多短刀劍,長兵器長矛很少,雖有弓箭也不善長使用,較遠處多用標槍投射對方。標槍投射唐騎兵也使用,較弓箭遠射,準確性差遠了。綜合來說唐騎兵遠超歐洲騎兵的。


在水一方1975490


這個問題有點意思,說到騎兵,那肯定要知道騎兵到底有哪些作用。

騎兵具備強大的戰術衝擊力和靈活的戰略機動性。

我們都知道,騎兵作為一個兵種登上歷史舞臺,是代替戰車的。作用戰車的替代品肯定需要具備戰車的能力,突擊破陣能力。特別是在馬蹬出現後,騎兵的衝擊能力大大增強。而後,為了進一步發揮衝擊能力,還發展出了密集列陣騎槍衝擊等戰術。在冷兵器戰爭中,騎兵在側翼衝擊破陣往往有決定性效果。

除此之外,騎兵具備戰車所缺少的靈活機動能力。特別是遊牧騎兵,一般都擅長大範圍機動,神出鬼沒。這樣就可以集中優勢兵力,以點破面。這就是農耕民族難以在軍事上擊敗遊牧民族的原因。

唐朝的騎兵是什麼樣子呢?

唐朝是中國封建大一統王朝的巔峰,其軍事裝備技術和軍事組織能力也是頂尖的。

裝備上發展出了以疊鋼法打造的唐刀,以札甲配合大面積護心鏡的明光甲,還有便於瞄準的的騎兵勁弩。從裝備上看,並不弱於拿破崙的胸甲騎兵,遠遠強於同時代的其他騎兵。

組織能力上,唐代採用府兵制為主,募兵制為輔的軍制,兵員訓練有素。經過了南北朝時期重甲騎兵互衝的年代後,唐朝騎兵一般是馬不披甲人披甲,有效的保護了人,同時保留了強大的戰略機動性。歷史上有多次記錄唐軍轉戰千里突襲某某地區。

歐洲中世紀的騎兵是什麼樣的呢?

歐洲中世紀的兵力頂峰可能就是十字軍東征時期了。其中,以聖殿騎士團最為精銳。騎士團的正式騎士一般貼身穿厚亞麻布甲,外面套鎖子甲,再外面套罩衣。武器為騎槍和騎士劍,一般不配備弓箭。除此之外,人馬具甲,非常強調破陣能力。

騎士團的騎士們有軍事采邑,騎兵們一般是僱傭兵,從軍制上看屬於募兵制,他們一般都脫離生產,專心訓練,因此作戰技藝高超。所以在組織作用上,騎兵,特別是具裝騎兵被當做特種部隊使用,在關鍵的時候發揮關鍵作用。實際上非常依賴其他的兵種,不具備戰略性的獨立作戰能力。

綜上所述,歐洲騎兵注重戰術運用,而唐朝的騎兵注重戰略運用;裝備上唐朝騎兵佔優,訓練上歐洲騎兵佔優。但雙方的國力懸殊導致唐朝的騎兵規模遠遠大於歐洲,實際作用上唐朝騎兵的威懾力更大。

以上是我的解答,歡迎點評!


歸去來兮Roc


騎兵厲不厲害比的其實是馬。就像坦克沒人比駕駛員一樣。

具體到朝代國家,那就需要加入數量,戰績戰術等等。玄甲軍作為最強騎兵,唐初大量用來側翼突襲夾擊,或正面打散敵人陣型。可謂所向披靡。而中世紀的歐洲騎兵更像是回合制。

唐朝疆域之大,騎兵功不可沒。反觀中世紀歐洲,一直那麼大。所以,唐應該厲害一點。


智慧的禮物


字太多的不想寫,寫個例子就好了,突厥被大唐打敗,逃亡西方,結果,你懂的!說太多,裝備、戰略、數量、戰力、訓練、體制等,不如直接打一戰來的直接。當時唐朝是世界中心!你瞭解的!不用多說,事比較多,不想多打字,也不想複製粘貼!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