拼多多與巨人,兩家公司竟如此相似,這背後到底揭露了什麼?

前言:國際上的“中國崩潰論”似乎逐漸變成了一個笑柄。事實上中國的經濟的確呈現出一片欣欣向榮之態,各行各業也都呈現出高速增長的勢態,中國與國際上的崩潰論論調相去甚遠。但是,此次拼多多的上市,無疑是揭開了許多中國公司內在的商業邏輯。很難想象這種靠著“過度廣告”和“哄騙用戶”的商業模式在2018年依舊奏效,甚至於催生出了這樣一個市值295.78億美元的公司。中國依舊不具備成熟的市場,泡沫化的市場一旦被戳破,對於整個中國而言都將是致命的打擊。

拼多多,到底是不是商業奇蹟?

拼多多商業模式

拼多多,這家公司的產品即使你沒有用過,但是也絕對聽過。前些日子,這家公司在美國的納斯達克上市,頓時之間引起軒然大波。

多篇媒體的核心關注點都在於,上市當天拼多多CEO的個人財富就把另外一個電商大佬劉強東遠遠的甩在了身後。

拼多多與巨人,兩家公司竟如此相似,這背後到底揭露了什麼?

(拼多多董事長兼CEO黃崢)

新聞報道:

26日拼多多上市當天,京東CEO劉強東個人財富(94億美元)就被拼多多CEO黃崢大幅超越。截止27日凌晨,拼多多上市首日收盤報26.7美元,較發行價上漲40.53%,市值為295.78億美元。

04年京東成立,一路摸爬滾打至今,落地經營了十幾年電商的劉強東就這樣被一個後起之秀給超越了?

難道說又是一個電商奇蹟?

對於拼多多的上市網上眾說紛紜。

正面輿論認為拼多多或許會一躍成為淘寶和京東的勁敵。

而負面評論則是直指拼多多的虛假廣告和品質惡劣。

短短一天,前有美團點評CEO王興力挺拼多多,後有童話大王鄭淵潔舉報拼多多銷售盜版圖書。不可不說分外熱鬧。

虛假廣告,產品惡劣。或許用這種籠統的說法你不會有什麼印象。

但是你一定或多或少都在微信、QQ等騰訊的產品上看到過“0元購xx”之類的廣告,也在微信上看到過大量的“幫我砍價行不行?”又或者“你有一個999元的紅包待領取”。

而這些廣告有極大的部分背後直指拼多多,點開鏈接下載了拼多多,但是最終廣告的承諾基本都不會兌現,或者這些承諾大多附帶著複雜的條件,難以實現。

拼多多與巨人,兩家公司竟如此相似,這背後到底揭露了什麼?

(朋友你又抽到0元手機了)

當然拼多多除了在股東騰訊系的產品上做過大量此類廣告外,地鐵、電梯幾乎所有可以容納下廣告牌的地方也都投放了大量的廣告,讓你避之不及,只能被迫接受。

而相信所有有過拼多多購物經驗的人都知道,拼多多所謂的低價交易模式最後也不過是一分錢買一分貨而已,只是噱頭,沒有賺頭。

手機根本不可能達到零元購,買到的低價水果發過來質量大都不好。但是如此多的口碑問題完全不妨礙他裹挾著資本上市,成為部分商業週刊口中的又一個商業奇蹟,而拼多多的故事讓我想到了另外一家在電視傳媒時代輝煌一時的公司。

下海不成就去跳海的瘋狂

史玉柱和他的巨人集團

拼多多、拼多多、拼得多、省得多,拼多多這樣的廣告詞,耳熟能詳,非常洗腦。

這是不是讓你想到了另外一個廣告詞,或許這個廣告詞已經歷史久遠,但是如果我提起來,你一定會記得。

“今年過節不收禮,收禮只收腦白金。”

拼多多與巨人,兩家公司竟如此相似,這背後到底揭露了什麼?

(中國曾經的商業鬼才史玉柱)

巨人集團,或許對於許多人來說已經沒有什麼印象,因為他很早的退出了歷史的舞臺。但是提起他的成績,恐怕無人不知。

巨人集團旗下的腦白金廣告已然成為一代人的共同回憶,揮之不去,而巨人集團旗下的網遊《征途》更是中國互聯網的第一隻洪水猛獸,經歷過第一代中國網遊史的人都非常清楚,就是這個網遊導致了大量的家庭家破人亡,導致了公務員不惜挪用數百萬公款充值。

拼多多與巨人,兩家公司竟如此相似,這背後到底揭露了什麼?

拼多多與巨人,兩家公司竟如此相似,這背後到底揭露了什麼?

巨人是千禧年前後中國最恐怖的資本集團,而史玉柱則是巨人集團傳奇的開創人。而巨人的成功得益於“廣告”二字。

史玉柱,1984年畢業於浙江大學數學系,當年是包分配工作的,被分配到安徽省統計局。1989年,在深圳大學完成進修之後,他決心放棄公務員的鐵飯碗下海經商,並撂下了一句狠話“下海不成我就跳海”。

那可是1989年,當時的中國人追求的就是“國企”、“公務員”、“鐵飯碗”這樣的字眼。

拼多多與巨人,兩家公司竟如此相似,這背後到底揭露了什麼?

而史玉柱的商業傳奇也隨著巨人的自研產品M-6403(後稱漢卡)的那句“M-6403歷史性的突破”開始了,在巨人最強盛的時候,巨人的高管揭露,巨人沒有固定資產,巨人百分之八十的收益都用於廣告,賺到的錢基本都投入廣告。

後來,關於巨人大廈拖垮巨人,以及“腦黃金”和“腦白金”的故事或許你都或多或少聽說過。這裡小編就不多提了,我們需要記住的只有一點,史玉柱是很長一段時間中國成功學的典範。

但是如今回過頭,看史玉柱旗下巨人網絡的運營模式和運營軌跡,我們就會發現,巨人一直以來在做的事情都是輕產品重廣告,比較知名的是推廣網遊《征途》的時候,史玉柱搭建了全國最大的一支接近十萬人的地推隊伍,隨處可見張貼著的海報和廣告。而老白金的廣告更不用說,不惜花重金在央視的黃金時段反覆播放。

當然這些廣告都是一個個的消費陷阱,腦白金沒有傳說中的療效,玩《征途》也不會倒賺錢,只是會讓人傾家蕩產。說白了,所謂廣告實則是騙。

回過頭我們再來看拼多多,是不是感覺到有一絲熟悉,這完全就是千禧年前後史玉柱的商業模式,用重複而又直觀的廣告,洗腦的廣告詞,病毒式的傳播手法瘋狂的鋪開。而相對的,所有的獲利繼續用於投放廣告,對於產品的迭代和升級所佔公司的利潤百分比不足百分之十,只是廣告的媒介,從貼在街道里大小店鋪和飯館的海報和央視的電視節目,變成了QQ、變成了微信。

某位商學院的專家說過這樣一句話,“產品是一個公司的地基,廣告是其上的樓閣。”

如果按照這樣的邏輯來理解,那麼拼多多和十年前史玉柱的巨人一樣,是在搭建一個繁華的“空中樓閣”。

我以為這種商業邏輯已經沒有市場

但事實證明這種邏輯在中國大有可為

曾經和一個商學院的教授對話,談到史玉柱,我們都認為這樣的商業邏輯已經沒有市場,也不可能有市場。

隨著各方面的越來越成熟,一個現代化優秀的公司必須要注重產品的研發,似乎很多公司也符合這種邏輯,華為設立了很多實驗室研發芯片,研發相關的技術,京東自研物流分揀機器人以及無人駕駛的派件汽車。

產品和技術儲備是一個公司的基石,這種邏輯無論是在哪個國家哪個市場都是行得通的,我們開玩笑說“可惜沒生活在史玉柱的時代”。

但是拼多多的事情卻難免讓人驚出一聲冷汗,是啊!誰還能想得到這樣的商業邏輯居然還在中國行得通,而且暢行無阻。

回頭一想,似乎也在情理之中。

早在08年就有一個學者說過這樣一句話,被無數的愛國者罵得體無完膚“中國沒有成熟的市場”。

如今想來中國確實沒有。

為什麼外國的資本不敢來?為什麼引進不了高科技產業?為什麼即使在國內都流傳著“投資不過xx”的說法?

這種不成熟是存在的,甚至於浮誇:

P2P金融動則捐款上100億,一線房價持續走高,中國的經濟似乎沒有落實到實處,永遠在“金融”和“房產”上反覆累加形成泡沫。泡沫造成了虛幻的盛世,就像是黃崢的拼多多,就像是史玉柱的巨人,造成了一個巨大的空中樓閣。

想來,如果有一天泡沫被戳破......多少堅守中國的中國人會被壓在下面。所以並非我唱衰中國,而是問題早就在這。那些夢想伴隨著中國的崛起完成自我的騰飛的個體,最終也只是黃粱一夢而已。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