于謙拜石富寬爲師,模仿的卻是他!相聲大師不好當!

提到相聲不得不提郭德綱和于謙二位,現在已然是相聲界的扛把子,由郭德綱、張文順等人創立的“德雲社”也是家喻戶曉,如火如荼。對於二人的相聲功底,除了郭德綱屬於全才外,于謙的捧哏水平也是可圈可點,二人臺上的配合也是相當默契。相聲也是講究師徒門第的,大家都知道,郭於二人的師父分別是侯耀文石富寬,石富寬對於于謙的捧哏藝術方面的確做了很多的指點,但是要說于謙在臺上的站姿、一舉一動,包括捧哏的口風,學的還真不是石大爺,而是另有其人。

于謙拜石富寬為師,模仿的卻是他!相聲大師不好當!

郭德綱、于謙

這個人就是趙世忠。常聽相聲尤其是喜歡老段子的朋友對趙世忠應該不陌生,就是那個嘴角有顆痣的老頭,2007年病逝,是寶字輩的老先生。趙世忠和趙振鐸從上世紀50年代開始搭檔說相聲,趙振鐸還是相聲大師李金斗的師父,趙振鐸逗哏、趙世忠捧哏,兩人合作的《八扇屏》、《汾河灣》、《扒馬褂》也都是經典中的經典,二人還收到過老舍先生的讚譽,被稱為“北京二趙”。

于謙拜石富寬為師,模仿的卻是他!相聲大師不好當!

趙世忠

于謙拜石富寬為師,模仿的卻是他!相聲大師不好當!

趙振鐸、趙世忠

大家仔細觀察就會發現,于謙在跟郭德綱說相聲時的一板一眼,站姿,口風跟這位趙世忠先生簡直一模一樣,不得不讓人懷疑是刻意模仿,不過模仿歸模仿,于謙的捧哏水平也確實讓人稱讚。瞭解相聲的朋友知道相聲講究抖包袱,通常逗哏抖出一個包袱,觀眾一樂,捧哏再接著翻一下,觀眾都會笑得前仰後合。有時候逗哏抖的包袱沒響(意思是觀眾沒樂),靠捧哏翻一下,笑果也非同凡響。于謙作為一名捧哏演員,翻包袱的能力在現今相聲界可以說是首屈一指,他知道在哪些恰當的時機插郭德綱一嘴,笑果會翻倍!

于謙拜石富寬為師,模仿的卻是他!相聲大師不好當!

趙世忠、姜昆

舉個例子,郭德綱在臺上說:于謙的父親很會教育孩子,于謙小時候他爸騎著車子接送他上下學,有一次於謙坐後座上腳別在車鏈子裡了,一般庸庸碌碌的家長都會停下來看看孩子傷,撫摸撫摸安慰安慰,于謙他爸騎著騎著發現蹬不動了,一愣然後站起來蹬,于謙來了句:我能活到現在就不易!惹得臺下笑聲一片,這還沒完,緊接著郭德綱又說:于謙成績好,自己成績差,自己每次考59分家長就帶自己燒香還願去了,于謙考99分都不敢回家,這時于謙來了句:也是我們殘疾人要強!觀眾簡直樂得不行!于謙巧妙地把上一個包袱也串進來了,不得不說這在捧哏裡可是達到很高的境界了!

于謙拜石富寬為師,模仿的卻是他!相聲大師不好當!

郭德綱、于謙

在相聲的舞臺上,相對於郭德綱這種霸氣和彰顯,于謙的風格顯得自然沉穩,不爭不搶,不像有的捧哏演員喜歡和逗哏爭風頭,于謙顯然是穩的,對於包袱寧肯不翻也不錯翻,翻一個響一個,這才穩紮穩打,慢慢鑄成相聲大師的今天。在舞臺上于謙也總是甘當陪襯,以綠葉的身份襯托著郭德綱,在恰當的時機插一句話,錦上添花,讓效果出其不意。其實在人生中,我們並沒有那麼多成為萬眾矚目的機會,大多以生活的配角出席,所以面對我們身邊的領導、上級、同事、朋友,我們能當好綠葉的角色也是極好的,在當好配角的同時我們又是否能時不時展露一下頭腳發揮一下自己的特長,既不讓人厭煩又能讓人高看呢?這就是藝術了!

大家有什麼想法歡迎評論交流,更多趣史軼聞、觀點評論歡迎關注《歷史貧論》!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