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國有哪些著名的劇團?

新龍祥


分別有這些:

新疆兵團豫劇團

北京長城雜技藝術團

河南魔幻魔術團

上海市人民雜技團

上海專業藝術表演團體

北京市專業藝術表演團

深圳市歌舞團

四川音樂學院專業演出團體

四川省豫劇團

合肥市廬劇團

江蘇省蘇崑劇團

南開新劇團 (話劇)

北京相聲大會德雲社

深圳粵劇團

中國歌舞團 (國家級)

當代傳奇劇場

臺灣豫劇團

田沁鑫戲劇工作室

林兆華戲劇藝術中心

表演工作坊

孟京輝戲劇工作室

國家話劇院

上海話劇藝術中心

北京人藝

安慶再芬黃梅藝術劇院

安慶市黃梅戲劇團

河南省豫劇一團

河南省豫劇二團

河南省豫劇三團

河南省越調劇團

河南小皇后豫劇團

河南省曲劇團

鄭州豫劇院

上海越劇院

邯鄲東風豫劇團

山東聊城越劇院

蘭州市豫劇團

湖北襄樊豫劇院

北京京劇院

上海京劇院

中國評劇院

南京市越劇團

江蘇省錫劇團

江蘇省崑劇院

浙江小百花越劇團

江蘇省蘇州崑劇院

無錫市錫劇院

芳華越劇團

天津京劇院一團

紹興小百花豫劇團

山東省京劇院

雲南省京劇院

上海崑劇團

北方崑曲劇院

杭州越劇院

溫州市越劇團

長春評劇院


芳子禮24認真讀文章


河南省豫劇一團,前身為豫劇大師、愛國藝人常香玉創辦的"香玉劇社"(創立於1948年)。

河南省豫劇一團現有國家一級演職員9名,國家二級演職員20名.解放初期,為支援抗美援朝,常香玉率領劇社到全國各地巡迴義演,捐獻"香玉號"飛機,並赴朝鮮慰問親人志願軍。

該團不僅薈萃了常香玉、趙義庭賈廷聚等豫劇名家,還擁有一大批優秀演員及創作人員。其優秀劇目《花木蘭》由長影拍成電影,《拷紅》、《斷橋》、《大祭樁》等保留劇目多次獲獎。 近半個世紀以來,一團的足跡遍及中華大地,一大批優秀中青年演員脫穎而出。1986年赴香港演出傾倒香港觀眾;

1993年赴臺灣演出譽滿寶島。參賽劇目《五世請纓》、《黑娃還妻》、《大明驚雷》、《大明魂》、《魂斷上河圖》、《金沙灘》等均受到好評。一團還曾多次為黨和國家幾代領導人專場演出,並受到親切接見。

主要演員有王惠、李金枝、王清海、範靜、魏俊英、吉冠武、李庚春、丁建英、李斌、袁國營、竇彩霞、蘇笑神、陳國立、張惠、武惠敏、常松、薛娟、邵保安、司紅彥等。主要演出劇目有《五世請纓》、《金沙灘》、《淚灑相思地》、《清風亭》、《鍘美案》、《大祭樁》、《義烈女》、《骨肉冤家》、《三哭殿》、《血濺烏紗》、《黑娃還妻》、《梅花奇緣》、《杏花開店》、《陳三兩》等。

雲華越劇團

南京市越劇團之前身。

1947年9月在上海國泰大戲院成立。9月23日,首演劇目《未婚妻》

1948年2月,遷往龍門大戲院演出。

1947年5月,竺水招由旦角改演小生,與戚雅仙搭檔,演出了《鳳泊鸞漂》、《漁娘》、《夜上海》等劇目。

1947年9月,劇團於恩派亞大戲院,演出《未婚妻》、《十字街頭》、《白了少年頭》、《屏開雀選》、《林沖與魯智深》等劇目。

1949年初,竺水招、戚雅仙、吳小樓、趙雅麟、呂雲甫、謝素雲、陳佩君受"十姐妹"聯合義演啟發,為擺脫老闆控制,成立七友公司,分配採用拆賬辦法,這是越劇界最早建立的姐妹班。

1949年底,竺水招去香港,劇團解散,部分成員於翌年4月加入新成立的華東越劇實驗劇團。

1951年,竺水招自香港返滬後,與商芳臣、筱水招、蔣鴻鰲等重組雲華越劇團,積極參加戲曲改革,參加上海越劇界為捐獻飛機大炮而舉行的《杏花村》聯合義演。演出了現代戲《為了明天》、《千軍萬馬》,歷史劇《南冠草》、《文天祥》等。

1954年,劇團去江蘇演出時在南京落戶,並改為民營公助的實驗劇團。

1956年3月,改為國營南京市越劇團。

雲南省京劇院

成立於1960年6月,系由原中國人民解放軍昆明軍區國防京劇團、雲南大戲院、昆明勞動人民京劇團合併組成。

劇院現有主要藝術家:張樹勇(一級導演,代表作品《關山碧血》、《南疆血碑》)、周明義(一級演奏員,代表作品《黛諾》、《鐵弓緣》)、胡春華(二級演員,代表作品《夢斷碑寒》、《狀元媒》)、蘇寶昆(二級導演,代表作品《佤山霧》、《謝瑤環》)、王曉琳(二級演員,代表作品《紅娘》、《勘玉釧》)、王玉柱(二級演員,代表作品《連環套》、《九江口》)、蘇保京(二級演員,代表作品《擊鼓罵曹》、《失·空·斬》)、王玲(二級演員,代表作品《鳳還巢》、《生死恨》)、陸明生(二級演員,代表作品《周仁獻嫂》、《羅成叫關》)、董汝南(二級演員,代表作品《四郎探母》、《楊門女將》)、吳永生(二級演員,代表作品《法門寺》、《群英會》)等。





沐浴洋


中國歌劇舞劇院是隸屬中華人民共和國文化部的國家級劇院。劇院集多種藝術門類於一身,擁有歌劇團、舞劇團、民族樂團、管弦樂團、創作室及一個完整的舞臺美術製作部。 劇院擁有以郭蘭英、趙青、陳愛蓮為代表的一批著名錶演藝術家。

中國京劇院是中華人民共和國文化部直屬的國家級劇院。其最早的前身是1942年在黨中央的關懷下成立的延安平劇研究院。

中國國家話劇院(NTCC)是中華人民共和國的國家表演藝術團體,於2001年12月25日在中國青年藝術劇院和中央實驗話劇院的基礎上組建成立。

 

中國人民解放軍總政治部歌舞團(簡稱總政歌舞團),成立於一九五三年,是一個設有創作室、合唱團、舞蹈團、交響樂團、舞臺美術隊、電視藝術中心,並擁有一座國內最好條件之一的劇院——中國劇院的大型歌舞藝術團體。

中央民族歌舞團成立於1952年9月,是中國唯一的國家級少數民族藝術表演團體。以繼承、繁榮、發展少數民族文化藝術為宗旨,足跡踏遍祖國大江南北、村村寨寨,把絢麗多彩的文化藝術奉獻給各族人民,受到了各族人民的喜愛。

中央芭蕾舞團是中國國家芭蕾舞團。1959年12月31日誕生於舞蹈家的搖籃——北京舞蹈學院,時稱“北京舞蹈學校實驗芭蕾舞團”。

中國東方歌舞團是在周恩來總理和陳毅副總理倡導和關懷下,於 1962年月1月13日成立的國家級歌舞團。2005年7月28日,是在原中國歌舞團和東方歌舞團基礎上組建了中國東方歌舞團這一國家歌舞團。


紫砂茶坊


北京長城雜技藝術團 河南魔幻魔術團 上海市人民雜技團 上海專業藝術表演團體 北京市專業藝術表演團 深圳市歌舞團 河南省越調劇團 四川音樂學院專業演出團體 合肥市廬劇團 江蘇省蘇崑劇團 南開新劇團 (話劇) 北京相聲大會德雲社 深圳粵劇團 中國歌舞團 (國家級)等等 2、 梁幼儂 吳昌順 黃俊英 陸長勝 筱玲瓏 林芳錦 汪筱奎 章宗信 章宗義 筱昌順 陳鶴皋 章豔秋 王振芳 錢慧韻 筱豔秋 趙志剛 王君安 盧海潮 何英 倪惠英 李自強 黎駿聲 3、 中國的戲劇,已有1500年曆史。歷史上曾有皮黃、二黃、黃腔、京調、京戲、平劇、國劇等稱謂,清朝乾隆五十五年(1790年)四大徽班進京後與北京劇壇的崑曲、漢劇、弋陽、亂彈等劇種經過五、六十年的融匯,衍變成為京劇,是中國最大戲曲劇種。其劇目之豐富、表演藝術家之多、劇團之多、觀眾之多、影響之深均為全國之冠。戲劇是綜合性表演藝術。集唱(歌唱)、念(唸白)、做(表演)、打(武打)、舞(舞蹈)為一體、通過程式的表演手段敘演故事,刻劃人物,表達"喜、怒、哀、樂、驚、恐、悲"思想感情。角色可分為:生(男人)、旦(女人)、淨(男人)、醜(男、女人皆有)四大行當。人物有忠奸之分,美醜之分、善惡之分。各個形象鮮明、栩栩如生。 如今,戲劇已是我國民間的一種不可缺得的藝術,她見證著中國文化的歷史,預示著中國文明的先進程度和邁進!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