見聞706,共同記錄青年空間的生活片段

见闻706,共同记录青年空间的生活片段

见闻706,共同记录青年空间的生活片段

在別的城市,總有朋友問我:706是一個什麼樣的空間?那裡來往著哪些有趣的人物?發生著怎樣的故事?

在這裡待了半年,慢慢發現,這個空間區別於其他青旅和咖啡館的地方是:來這裡的人,無論彼此多麼陌生,總可以像老朋友一樣坐在一起,聊著彼此感興趣的話題,比如量子力學和相對論,古生物的科普,環保和公益,自由和公平定義的爭執,區塊鏈的創業討論,痴男信女的八卦,退學和辭職的勸告……

如何向外界介紹706?

每個人都有自己的敘述方式。在媒體的視角中,這裡是青年人的“烏托邦”和“逐夢地“;在住客的眼中,這裡是暫住於北京的一個棲息地,或是“最好的朋友住在身邊,最愛的人住在對面”的一個家;在老友的眼中,這裡是脫離於繁瑣日常的一個休憩之地;在過客的眼中,這裡是一群理想主義者的聚集地,也是他們的逃避所……

706青年空間,究竟是一個怎樣的存在?

對於不同的群體,這個問題的答案也不盡相同。每個群體的敘述方式都有自己特定的視角,卻不足以展示一個真實全面、有血有肉的706。

外界很難看到的是,這裡每天也發生著日常的、瑣碎的、溫馨的、揪心的、勵志的、狗血的、理想的、抓狂的、暗黑的故事……那個喜歡把文案當作論文寫、每天工作到凌晨的創始人,也是一個戲多令人無語的角色;那個蹲坐在前臺無所事事的管家,每天要應對各種投訴,甚至要半夜起來去通馬桶;那個讀詩、開口即是一些無法被常人理解的哲學愛好者,實際上是撩妹的高手……

這裡是一個公寓,是一個咖啡館,是一個食堂,是一個圖書館,是一個青年活動聚集地……

我們想發起一個項目——“見聞706”,共同記錄青年空間的生活片段。

無論你是這裡的工作人員,在這裡入睡和醒來的住客,來往於空間的朋友,蘇格拉底對話的辯論者,同道讀書會的讀書人,音樂小組的音樂人,性與性別沙龍的講者,匆匆來往的過客……都可以幫我們用自己的視角,用百字的隨筆,記錄在706見聞到的生活片段,幫大家呈現一個真實完整的706青年空間。

或許,通過你我的見聞,更多的人會知道這裡究竟有什麼與眾不同的地方?這群被媒體稱“理想主義”的年輕人,究竟是怎樣的一群人?他們在聊什麼?他們在擔憂什麼?他們在經歷著怎樣的故事?

見聞706第一期

《前臺管家的見聞 3.11》

空間又來了一個年輕的面孔,小眼,平頭,看起來痞痞的,有種社會混子的感覺。

辦完入住,他掏出電腦,趴在咖啡館的桌上打起了英雄聯盟。

晚上,他一屁股坐在咖啡館吧檯前,要點杯雞尾酒。

楊樹問他多大,他說剛從航空大學退學,準備復讀,重讀高三。

楊樹問他為什麼退學,他說不喜歡學校的教育環境,想重新考一所好的學校。

楊樹說中國大多數的大學差不多都是一個模式,你或許可以來706體驗生活教育。

週末,空間的活動開始運轉,有旅行與性的分享活動,有同道讀書會在讀羅爾斯的《正義論》,有在北大讀書的日本移民分享日本311大地震……

兩天的見聞,讓他非常激動,跟我說要取消原來的行程,在這裡再住一個周。

他說,這個地太好玩了,很有理想大學的氣氛,也能遇見很多意思的人。

中午,他問我是不是學教育的。

楊樹說自己本科讀的是師範,做過三年小學生的老師。

他問,怎麼讓一個普通家庭的孩子獲得很好的成長?怎麼讓那些人擺脫應試教育的束縛?

半年沒有關注教育,楊樹一時間不知道怎麼回答,就空泛地說,培養他們的好奇心和獨立思考的能力吧,多看書,多看紀錄片,這不需要很多錢。

他說,他將來要考的大學,一定要有非常棒的讀書館才行。

《前臺管家的見聞 3.13》

飛機晚點,彪哥深夜飛回北京,又住進706。

咖啡館空蕩蕩的,一個住客見彪哥趴在桌上,過來搭訕,問:你餓嗎?

彪哥:挺餓的。

住客:吃東西嗎?我知道咖啡館的餅乾藏在哪?

彪哥:這麼牛逼?藏在哪?

住客領著彪哥溜到咖啡館前臺,翻出餅乾,遞給他:好吃嗎?

彪哥:好吃,我天天吃呀!

住客:你住著嗎?

彪哥:我不住這?

住客:那你咋在這?

彪哥:因為我是咖啡店的老闆。

《前臺管家見聞 3.15》

前日,楊樹起床翻手機,看到社區群有住客投訴住宿問題,隔著屏幕感受了他的憤怒。本想再睡一會兒的我,立馬從被窩鑽出,穿著籃球褲衩跑到小劇場與住客溝通。早晨十點到下午兩點半,楊樹花了四個多小時處理此事。

管家的工作並不容易,瑣事繁雜,稍不用心,便會釀成大錯,遭遇來自各方的壓力,危機處理完後,工程部先鋒哥趕到前臺,露出神秘苦澀的微笑,送給楊樹八個字,“慈不掌兵,義不理財”,說這是古人沉澱下來的經驗,你慢慢體會其中的含義。

楊樹打開電腦,百度一番,發現網友的解釋還挺有道理。於是,他把先鋒的賜字貼在前臺,抬頭就能看見。適不適用,或許要看緣分了。

上次楊樹把自己鎖在咖啡館廚房,喝得酩酊大醉,先鋒哥也曾送過他十六個字。

那時,先鋒路過咖啡館,見楊樹滿臉通紅,會心一笑,抄起胸前的鋼筆,在咖啡館的留言冊裡,嘩嘩譁,寫下四行字,“因空見色,由色生情,傳情入色,自色悟空”。

“自己慢慢體會吧。”

先鋒,年齡未知的中年男人,人們只知道他畢業於廈大電氣工程系,貌似曾在國企工作過,其他的一切都是迷。在空間裡,他一邊修床修水電修馬桶,一邊讀書寫詩養黑貓。

住客送他外號,歸來仍是少年。

《前臺管家見聞 3.19》

今日起床,楊樹發現上鋪的被子和枕頭疊得整整齊齊,堆放在床上。退宿的住客,把房間的東西收拾好,垃圾扔進垃圾桶裡,拆下來的三件套也放進了洗手間的水盆裡。

楊樹心頭一暖,想到花生食堂和咖啡館,甚至小劇場和圖書館,每逢週末,人流散去,總會在顯眼的地方,發現食物殘渣、塑料瓶、果皮……

前天點外賣,小旭沒吃完,剩了一些米飯,問我能不能幫她吃掉?

楊樹:吃不了了。

小旭:那怎麼辦?

楊樹:扔了就行。

小旭:不行,太可惜了。我收起來,明天熱一熱,可以繼續吃。

說完,她把剩下的食物裝進飯盒,貼上標籤,放到了冰箱裡。

第二天午飯,她沒有盛阿姨剛做好的飯菜,取出冰箱裡的食物,在微波爐裡熱完,繼續吃。

想起小旭的簡歷裡,提到自己曾在長江源水生態保護站做過環保志願者。

在這個空間見到這樣的小事,反而讓人倍感溫馨。

《前臺管家見聞 3.21》

週一下午,楊樹和阿姨一起收拾老住客留下的物品。東西很多,有用的,沒用的,亂糟糟堆積在空間的各個角落。

搗鼓了兩天多,收拾了六大籮筐,堆放在花生食堂的牆角。拍照,準備發給大家,由主人前來認領。

這時,一位來自地質大學的小哥走進來,見有人坐在餐桌旁,他也坐下來,不知怎麼回事,就開始聊起了釣魚島問題。餐桌的其他人也被他打開話匣子,開始同他聊這個問題。

聊天的人,分別從教化、歷史和法學闡述了自己的觀點。

最後,一位談客給地大小哥丟下一句“你應該再去從其他渠道獲取一些信息,然後再去做自己的判斷。”

地大小哥:在如今的情況下,我只能從這些渠道獲取信息。

地大小哥想繼續對話,發現無人再回應,只好默不作聲。

對話戛然而止,氣氛有點尷尬。

恰好把垃圾收拾完,楊樹喊他陪我一塊到樓下扔掉。

扔完垃圾,楊樹:剛剛有人說,國家是虛構的,民族也是虛構。你覺得他說得有道理嗎?

地大小哥:如果國家是虛構的,為什麼現在有二百多個國家?

走進電梯,除了我們,還有一個教授模樣的老人,一個背雙肩包的小男孩,一箇中年婦女,還有送外賣的快遞小哥。

地大小哥不管其他人的存在,繼續說:我們生活在一個和平的國家,而不是一個和平的年代。如果沒有凱末爾的話,奧斯曼帝國的解體,那還會繼續,你想想,庫爾德人、亞美尼亞人會怎麼樣?你再想想,如果沒有俾斯麥,四分五裂的德國,它還能站在世界舞臺的巔峰嗎?沒有民族主義和國家主義,那麼今天的德國存在嗎?你想想,沒有統一的德國,哪來的後來的一戰和二戰,世界的天翻地覆。

電梯裡的人,依然面無表情。

楊樹:為什麼剛才不反駁他們?

地大小哥:可能他們不想跟我討論吧。他們的意思是我被洗腦了,可能他們也被洗腦了吧。

楊樹,706青年空間大管家,帶領空間運營團隊負責住宿辦理、修床拆床、通馬桶、買菜、搬東西、投影設備音響設備調試等基礎工作,並記錄這裡發生的生活片段。最近轉型做社群運營,計劃推出真人圖書館、技能分享、青年聚、青年圓桌等社群活動,並利用文字、圖片和視頻等形式做一系列活動產出,歡迎感興趣想利用業餘時間一起做事情的小夥伴前來勾搭。

如果你也想加入空間見聞的故事創作中,請添加項目負責人楊樹微信(ID:populuser),將編輯好的文字私發給他,儘量控制在1000字以內,我們將整理成篇,進行推送。

见闻706,共同记录青年空间的生活片段

掃一掃,讚賞本期作者

见闻706,共同记录青年空间的生活片段

-end-

见闻706,共同记录青年空间的生活片段

在五道口,探索生活更多可能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