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0門日本重炮開火 3分鐘不到即被定位炸成火海 300炮兵沒一個倖存

50門日本重炮開火 3分鐘不到即被定位炸成火海 300炮兵沒一個倖存

在戰爭中,有時候坦克部隊還有炮兵部隊這種重裝備部隊,往往能夠左右戰局,很多國家就在炮兵和反炮兵進行一些研究。一些國家專門研發了反炮兵雷達,美國方面因為在技術上處於領先地位,在類似裝備的研發上走在了前面。所謂炮兵雷達又稱炮兵偵校定位雷達,簡單的說就是利用雷達技術,追蹤敵方火炮發射的炮彈後,依據敵軍火炮彈道後推出其發射陣地的位置,為己方的火力反擊提供敵軍目標的精確定點座標資料。在第二次世界大戰中,美軍的炮兵定位裝備已經投入了使用。

50門日本重炮開火 3分鐘不到即被定位炸成火海 300炮兵沒一個倖存

其實,早期的這類雷達是對海軍炮瞄雷達的一種發展——其實兩者的對象差不多,方向反過來而已,炮瞄是幫助炮彈命中目標,而反炮兵則是通過炮彈和彈道回退過去,當然了,後者的難度肯定要大不少。在第二次世界大戰期間的反炮兵雷達還比較原始,定位相對比較粗略。因此也需要加入一些人的判斷因素,如果經驗足的人,可能命中率就會高很多,反之效果就差一些。

法國《歷史》曾記載了在二次世界大戰美軍和日軍作戰的一幕。戰前,美軍炮兵對周圍的地形進行了詳細勘測,製作了詳細的地形圖和炮擊地圖,得出了大量精準的數據,還針對各個可能的方向對火炮進行了試射校對,增強了炮兵的反應能力和打擊精度。可謂把戰前的工作做到了極致。

50門日本重炮開火 3分鐘不到即被定位炸成火海 300炮兵沒一個倖存

開戰以後日軍攜重裝備發起進攻,日軍作為老牌的工業國家,在火炮上也不差,於是集結了龐大的炮兵參戰,和美軍打起了難得一見的陣地對攻。當時日軍的指揮官信心滿滿,認為憑藉加強的炮兵聯隊,3天內即可拿下美軍戰地。在進攻初期,日軍憑藉重炮和坦克戰車的確取得了一定突破,但美國人也堅守打到底,甚至不惜用大量運輸機運輸補給和武器。很快一臺試驗的反炮兵雷達就運了進來。配合手頭一定數量的重炮,美軍決定給肆虐的日本炮兵一點臉色看看。

在開戰的第二天,日軍的一個重炮兵團攜帶大約50門重炮再次對美軍陣地猛烈射擊,但是出乎意料的是,僅僅過了三分鐘不到就遭到美軍的火力反擊,全軍覆沒。 在日軍的作戰記錄中也可以查到相關的資料,日軍那一戰損失極其慘重,炮兵陣地上的300餘士兵全部犧牲。後來據美軍戰史記載,美軍之所以能夠取得勝利,就是使用了反炮兵雷達對日軍的炮兵進行定位。而且由於戰前的地圖繪製做的很精準,於是在鎖定日軍炮兵位置後,集中美軍的所以重炮對日軍進行打擊,結果就是日軍慘敗!

50門日本重炮開火 3分鐘不到即被定位炸成火海 300炮兵沒一個倖存

這一次的戰爭讓日軍見識到了美軍的厲害,日軍軍官怎麼也想不到美軍能夠那麼快就鎖定炮兵位置進行打擊。美軍重炮這次戰鬥通過精密操作和組織,讓炮兵單位把能打出的炮彈都打出去,遲一分鐘日軍的炮火就會多傷到自己部隊,因此密集的炮火瞬間覆蓋了日軍炮兵陣地,連躲都無法躲避。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