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蘇省張家港市,地名本爲張氏將流漕拓寬成河得名,全國文明城市

江蘇省張家港市,地名本為張氏將流漕拓寬成河得名,全國文明城市

張家港,原名沙洲,隸屬於江蘇省蘇州市。總面積999平方公里,其中陸域面積777平方公里,總人口126萬。先後榮獲國家衛生城市、全國環保模範城市、全國文化先進縣(市)、全國雙擁模範城、全國文明城市、國家生態園林城市、中國最具幸福感城市、中國工業百強縣等稱號。

一、歷史沿革

1、商末屬勾吳之地。春秋時期屬吳國延陵。秦代屬會稽郡。

西晉,置暨陽縣,縣治楊舍鎮。南朝梁,在暨陽之墟建梁豐縣,屬江陰郡;唐以後,屬江陰縣。

2、抗日戰爭時期,中國共產黨曾一度在北部沿江地區建立沙洲縣,南部及常熟、江陰兩縣的邊界地區設立虞西縣。

3、1961年析常熟縣14鄉(公社)及常陰沙農場和江陰縣九鄉(公社)、二鎮置沙洲縣;以1940—1945年沙洲抗日民主政權名稱,命名沙洲縣。屬蘇州專區。

4、1970年屬蘇州地區。1983年劃歸蘇州市。1986年撤銷沙洲縣置張家港市,由蘇州市代管。

二、地名來歷

唐宋年間,香山和鎮山之間有一澗谷流漕,終年澗水不絕,溪流潺潺。如遇大雨,山洪直衝流漕所在東江灣沙,形成水渠。這條水渠後來竟成為聞名中外的“張家港”。

明代萬曆元年(1573年),有張南山者,自靖江生祠堂卜居香山北麓,此為張氏香山支始遷祖。南山公在此化錢買券,開發圩塘,流渠旁邊遂形成村落張家埭。張氏後來將流漕拓寬成河。康熙三年(1664年)冬,江陰縣衙正式批文命名此河為張家港。

三、風景名勝

江蘇省張家港市,地名本為張氏將流漕拓寬成河得名,全國文明城市

江蘇省張家港市,地名本為張氏將流漕拓寬成河得名,全國文明城市

1、香山旅遊風景區:位於張家港市西陲南沙鎮境內,因傳說春秋時吳王夫差遣美人上山採香而得名。香山有廣為人知的“十八景”:釣魚臺、採香徑、梅花堂、洗硯池、石虎門、聖過潭、觀音殿、荷花茶廳、圓寂塔、聽松吟、桃花澗、聖清池、毗陵井、巫山夜雨、天台石、歸雲洞、烽火墩、藏軍洞。

江蘇省張家港市,地名本為張氏將流漕拓寬成河得名,全國文明城市

江蘇省張家港市,地名本為張氏將流漕拓寬成河得名,全國文明城市

2、東渡苑。國家AAA級旅遊區——東渡苑景區位於張家港市東郊的古黃泗浦畔,是唐代高僧鑑真第六次東渡日本成功的啟航處,總面積300餘畝。整個景區分東西二區,東區是寺廟和休閒區,西區是鑑真紀念館區。

江蘇省張家港市,地名本為張氏將流漕拓寬成河得名,全國文明城市

江蘇省張家港市,地名本為張氏將流漕拓寬成河得名,全國文明城市

3、鳳凰山。古稱河陽山,位於港口、鳳凰、西張三鎮交界處,山體由西而東走向,猶如丹鳳展翅,故稱“鳳凰山”。主峰高86米,周4公里,佔地千餘畝。山上有大片松林、竹林,樹木蔥鬱,景色秀麗;山坡闢有成片桃、梨園,出產的水蜜桃汁多鮮甜,頗有盛名。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