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98年初韓國人民爲拯救國家經濟而捐獻黃金,當時的實際情況是怎樣的?

asd0147014


韓國國民特質,一曰團結,一曰剛烈,表現形式是愛國。

1905年,韓國淪為日本保護國,日本準備建設韓國,向韓國政府貸款1000萬日元,韓人認定這是一種變相奴役手段,1907年初,在一傢俬營出版社的帶頭下,發起“國債報償運動,上至國王李熙,下至妓女報童,踴躍捐金,力求早日還清貸款,自力更生、艱苦奮鬥。

近些年,半島也屢屢傳出人們剛烈義舉,為了反對日本不承認慰安婦,多人在公共場合切指明志;為了反對美國進口牛肉,也有人選擇切腹抗議;流傳最廣的,則是題目中所說的1998年金融危機時,韓國民眾為拯救國家經濟而捐獻黃金的壯舉。

1998年初,金融危機來襲,韓國貨幣大幅貶值,為了讓國家度過此次危機,讓韓元止跌反彈,韓國民間發起了“以金報國”大行動,紛紛把家裡的金飾品都拿了出來投入市場,很多國際媒體對此也予以報道。

所謂“捐金救國”,並不是真的無償捐獻給國家(只有極少數人的確這樣做了),而是把金飾品折換成韓元,發自民間的這種輸血壯舉,連同政府與IMF貸款救市,被當做了韓國當時“”“”一心的典範。


韓國人到底拿出多少黃金來救市?有報道稱這批225噸黃金價值21億美元以上,也有報道稱在危機最嚴重的1998年,韓國出口貿易順差中,至少有十億美金系由這些黃金在國際市場上變賣而來。
不管是十億還是二十億美元,這些都是韓國人民的一番心意,反映了他們選擇與政府犧牲自我、共度時艱的決心,而不是趁機大發國難財,或置之不理,坦白講,這些資金對韓國應對98金融危機純屬杯水車薪,遠遠不夠,但的確提振了民眾士氣,穩住了國內貨幣,最重要的是穩住了大家對國內經濟的信心,後者才是走出金融危機的關鍵因素。

韓國民眾的這些作為也很容易讓人們想起2000年歐債危機的希臘人,他們遠沒有韓國人的覺悟,除了抱怨就是抱怨,所以他們要持續的過上一段苦日子。

當我們在無情嘲諷韓國曆任總統的悲慘下場時,少有人會認真作想,究竟是一個統領受氣百姓撒氣的現實好,還是一個統領撒氣百姓受氣的現實好。

只有當百姓撒完氣後氣才能順暢,才會在國難之時捨棄小我、成全大家,韓國經濟的後期表現也對得起這些民眾的信心,韓元的升值最終沒讓他們吃虧。


歷來現實


關於這種描述,我想說,愛都是相互的。如官愛民,則民擁官。而要做到這一點,就必須有一個前提:官是民選出來的。朝鮮戰爭之後若干年的韓國政府,並不來自民選,而是來自軍事政變與外國的扶持。1960年韓國第四屆總統大選開始之際,李承晚政府出動官員軍警,武力威脅不算還偽造選票、調換選票箱、操縱選票統計等等,反對黨極其支持者被拒之門外,一旦發現已投完票的票箱結果不符李的要求,乾脆就調換票箱,全部變成是投票給李承晚的假選票。

結果一出來,就激起了全國人民的抗議,尤其是年輕人。1960年4月19日,一批年輕人前往青瓦臺總統府抗議的途中,遭到總統府警衛部隊武力鎮壓,導致186人死亡,6000餘人受傷,迅速引發全國性的大面積暴動,史稱“四一九革命”。李承晚臉皮再厚,也無顏呆下去,只能提出辭呈,流亡美國夏威夷。

但稍後成立的民選政府,一年之後也就是1961年遭遇軍事政變,朴正熙上臺之後把持韓國政權達16年之久。政治上採取無情鎮壓,經濟上卻實現了韓國經濟的全面騰飛,創造“漢江奇蹟”,因而躋身“亞洲四小龍”。直至1979年朴正熙遇刺,全斗煥奪權。到此時已是上世紀80年代,全斗煥卻繼續獨裁專制,1980年,他下令鎮壓光州的民主運動,打死207個學生和市民,釀成了震驚世界的“光州慘案”。

1987年6月,韓國在野勢力聯合展開“六月民主抗爭”,參與人數達到180萬人之多。而作為全斗煥接班人的盧泰愚亦發表民主化宣言,史稱《6·29宣言》。再加上美國施壓,全斗煥最終接受盧泰愚建議,釋放政治犯。當年12月,盧泰愚贏得選舉,成為朝鮮半島有史以來第一位真正意義上的民選領導人——但這並不能保證他就是完美的,到了上世紀90年代,他便因涉嫌受賄而遭起訴,最終遭判17年徒刑,後獲特赦。

盧泰愚之後的金泳三,試圖建立“廉潔政府”,卻因其任期即將結束之際未能妥善處理亞洲金融危機而不得不請求國際貨幣基金組織(IMF)提供援助,被視為接受屈辱援助,在國民一片譴責聲中於1998年2月卸任。

隨後的金大中政府,同樣高舉反腐大旗,他本人也一生清廉。據韓聯社報道,金大中去世後遺產只有12億韓元。但令人遺憾的是,他的兒子卻涉嫌受賄或逃稅而遭法律追究,成為他“晚年最大的悲哀”。

說到這裡,大家可能會奇怪,問題問的是韓國民眾,你為什麼要講韓國總統呢?這是因為世上所有的國家,但凡對執政者嚴格要求的,百姓的日子就會好過一點。反過來,執政者沒有任何壓力,百姓可就難過了。正是因為韓國總統難當,韓國國民才慢慢過上相對比較舒坦的日子,而在這個時候,國家有難了,國民又該怎麼著呢?

請聽好了,即便是這個時候,普通國民也不能搞什麼捐獻資金,真實情況是:韓國民眾發起了一場自發收購韓元活動,用外匯、黃金來換本國貨幣,這其中,便有老奶奶把家傳的黃金首飾拿出來換錢的故事——這不是給國家捐黃金,而是把手裡的黃金按照市場價格兌換成韓元以支持本國經濟。——所以,並不是所謂“韓國民眾把首飾捐給國家幫助走出金融危機”,相信那種話,簡直就是沒有智商了。

官員,哪怕是在最廉潔的體制之下,只要有機會貪,也一定會有躍躍欲試者。百姓,哪怕是在最民主的體制之下,也不能太天真。韓國就是如此,最近的朴槿惠事件,仍然可以證明這一守則的正確性。

總結一句話,總統太好當,百姓就不好過。要讓總統每天戰戰兢兢,國人才能安安穩穩。


司馬路的歷史會客廳


從韓國人民捐獻黃金拯救國家經濟來看,這很可能是一則假新聞,或者至少不是當時歷史真相的全部。作為90年代的亞洲四小龍之一,韓國是當時亞洲數一數二的發達國家,也是世貿組織的創始成員國,但是韓國的經濟體量實際上並不算大,而且還是非常依賴出口的國家。這就註定了它的金融體系的脆弱性,經不起大量熱錢在短期內急劇地流出,因為這極易造成國際收支的失衡。1997年韓國的經濟危機正是由此引爆的。此次金融危機開始於泰國,並迅速蔓延到新加坡、馬來西亞、菲律賓和韓國等國。當時,韓國經濟是由家族控制的財閥經濟,通俗一點說,就是家族經營的企業集團,母公司通過貸款的形式大肆擴張經濟版圖,成立子公司,併為子公司的業務拓展提供貸款擔保。同時,這種經濟制度非常的不透明,外界根本無法判斷其中的經營風險有多大。結果,一場突如其來的金融風暴,首先打擊了財閥的眾多子公司,並進而拖垮了母公司。為了儘快走出金融危機的霧霾,韓國採取了一些有效的對策。首先是立即展開與外國資本談判,推遲鉅額短期外債的還款時間。比如,當時與花旗銀行的談判,當時銀行方面要求加息6%,但最後在韓國政府的堅持下加息2%。其次,當時改選了總統,新政府立即致力於革除財閥經濟的一些弊端,完善公司的治理結構,改革財閥制度。第三,政府大力扶持文化等新興產業,促進經濟的轉型升級。當然,韓國民眾捐出自己的金銀首飾之類的情況確實也是有的,這從一個側面證明了韓國民眾強烈的民族主義和凝聚力。這一點值得我們學習。


歷史很好玩


為國家捐獻黃金拯救經濟,這命題本身就聽著扯淡,你要說出現天災或是戰爭,國民自發捐款援助,聽起來還靠譜點,畢竟在突發的災變面前人性的光輝會顯現,在史上比比皆是。

而市場經濟本質就是逐利行為,如果說韓元貶值需要你捐獻黃金就能穩定匯率,別人能避免損失甚至獲利,而你自己則會一無所有,那你會不會幹?憑什麼讓你這麼幹?

很多人都聽過這個故事,在亞洲金融危機期間,面對國際金融大鱷的瘋狂攻擊,韓國上上下下都踴躍捐出自己攢存的金銀首飾,用以補充國家儲備,最終幫助央行穩定了韓國的金融市場。這個故事直到今天仍被某些人用來標榜韓國人的愛國熱情,並且順便諷刺一下中國人的愛國心不強。

但如果看一下1997-98年韓國金融危機的具體過程,你就知道這場“捐獻黃金”本質是如何了。

首先圖中匯率跟股票看法不一樣,上升表示的是貶值,下降表示的是升值。1997年11月,金融危機波及到韓國,而在韓國爆發金融危機之前,韓國人已經對危機的到來有所警惕,對韓元可能發生的暴跌十分憂慮,所以韓國民眾早就把大量韓元兌換成美元,外匯儲備根本不可能和來自民眾的大量購匯壓力抗衡,韓國的外匯儲備被迅速掏空。

外匯儲備不足的韓國,根本無法穩定韓元匯率,韓元迅速貶值到97年底的1美元最多兌換1995韓元,然後才是大家都知道的98年初韓國人大舉捐獻黃金首飾補充國家儲備。

而所謂的“捐獻”也不是無償的,是政府用大量已經貶值的韓元購回,而穩定匯率後韓元開始升值,民眾換了的韓元開始變得值錢了,說白了,用黃金換韓元的人是“抄底”成功了。

縱觀整個過程,剛開始大量拋售韓元掏空外匯的是韓國人,恰恰正是韓國人自己打擊了韓元最狠後面兌回韓元抄底的也是韓國人,而這種行為怎麼能叫“捐獻”?純粹就是民間資本逐利避險的結果,而後媒體大肆報道“捐獻”的豐功偉績,實則是為了安穩民心而已。

而諷刺的是,更多的國內媒體人把這種“逐利”惡意曲解成“捐獻”並大肆報道,並讓更多人深信不疑。


瀧牙


捐了好多好多 我還看過拳頭大小的金烏龜 就捐了

好多人 捐 別問我怎麼知道的 我就在現場!

沒什麼可說的 簡單一句話 概括吧 !

人民是 國家的主人 !


用戶27402102900


九七年未到九八年,受東南亞金融風暴的影響,韓國股市暴跌。金融市場動盪,經濟受到重劊。那時候國家外匯已不足以償還外債,而當時還要從國外進口生活必須品,如糧食等。

許多企業紛紛倒閉,失業人員滿大街都是。國家陷入極度危難之中。起先由民間團體發起了捐金運動(黃金是國際公認的價值商品,可以在任何時候換成美元和其他國貨幣),後來變成全國性的運動。形成政府和人民萬眾一心,全力抵抗危機的壯舉。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