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過來!貴港木格有你沒見過的鍋耳樓

看過來!貴港木格有你沒見過的鍋耳樓

陳索古村

古民居,老祖宗們留下的寶貴的財富,沉甸著時間的記憶。

位於貴港市區50公里的木格鎮陳索村,有一個目前貴港規模較大、保存較完好的古民居,村裡的居民主要以楊氏和梁氏為主。這片古民居建築主要由三座具有明清嶺南派古民居建築風格的鍋耳樓組成,以司馬第和楊氏祖祠為代表。

看過來!貴港木格有你沒見過的鍋耳樓

看過來!貴港木格有你沒見過的鍋耳樓

這裡的每幢民居建築牆壁上的繪畫都各具特色,建築物均青磚到頂,山牆為耳形,屋簷耳邊刻有各種圖案。從遠處望,可以看見鍋耳式防火牆和硬山頂整齊排列,十分壯觀。

看過來!貴港木格有你沒見過的鍋耳樓

△建築群佈局清晰、嚴謹,錯落有致,氣勢恢宏,保存完好。

鍋耳樓

陳索村古民居建築的屋面上砌有鍋耳狀的硬山牆,故稱此類民居建築為“鍋耳樓”,是中國古代社會後期出現於嶺南一帶的民居建築特色之一,它的工藝特徵和造型風格主要體現在民居、祠堂、家廟、第府等建築物中,依據地理風水和風俗觀念,並結合科學的規劃佈局,反映著嶺南建築的主要特徵與表現風格。

看過來!貴港木格有你沒見過的鍋耳樓

看過來!貴港木格有你沒見過的鍋耳樓

看過來!貴港木格有你沒見過的鍋耳樓

△古民居在歷史的時光裡,已陳舊古樸,但依稀可見當年的雕樑畫棟、繁華熱鬧。

司馬第

壽春公性善涵養,知足樂天,進武學當武生,曾任“司馬”官位一職。壽春公於1807年興建祖居,並鑲嵌“司馬第”雕刻大石匾,石匾是他任職的州府嘉獎賜予他的。

“司馬”這個官職是自西周開始設置,一直沿用至明、清,它掌握軍政、軍賦大權。

看過來!貴港木格有你沒見過的鍋耳樓

△林幸兒 攝

司馬第是坐西向東的五開間兩進式磚木結構式建築,富有嶺南建築特色。司馬第正屋上下三間與偏屋共十餘間。東側至大水井西南和巷頂下側均建有客廳和偏房,供後代居住和發展。

看過來!貴港木格有你沒見過的鍋耳樓

看過來!貴港木格有你沒見過的鍋耳樓

△林幸兒 攝

看過來!貴港木格有你沒見過的鍋耳樓

△那一點綠色欣欣向榮

楊氏祖祠

有著近三百年曆史的楊氏祖祠位於陳索村曬穀場附近,也叫楊氏宗祠,解放後國家把這處房子分給了當地的梁姓人。

看過來!貴港木格有你沒見過的鍋耳樓

△楊氏祖祠外貌

看過來!貴港木格有你沒見過的鍋耳樓

△居民在祭祀

楊氏祖祠天井外牆上的灰塑,在嶺南民間也叫灰批,是用石灰在建築物上雕塑造型,堆塑出人物、動物、花草等。其題材豐富多彩,大多以神話傳說、戲曲人物、民俗風情、祥禽瑞獸、花果草木、吉祥文字等為主,表現形式有多層式“立體”灰塑和浮雕式“半沉浮”灰塑。

看過來!貴港木格有你沒見過的鍋耳樓

△林幸兒 攝

看過來!貴港木格有你沒見過的鍋耳樓

看過來!貴港木格有你沒見過的鍋耳樓

△沉甸著時光的浮雕栩栩如生

祖祠內房樑上的彩畫,原是為保護木結構,具有防潮、防腐、防蛀作用,後來才突出其裝飾性,宋代以後彩畫已成為建築裝飾不可缺少的裝飾藝術,題材主要有山水、人物故事、花鳥魚蟲等。

看過來!貴港木格有你沒見過的鍋耳樓

看過來!貴港木格有你沒見過的鍋耳樓

△林幸兒 攝

看過來!貴港木格有你沒見過的鍋耳樓

△經歷百年,彩畫的顏色鮮明

陳索大井

據貴縣誌記載,相傳此井鑿於宋元時期,牆上模糊的字跡記載著最近一次重修是在民國時期。此井泉源很大,白天擔水用得見底,晚上水溢出過面,取之不盡,用之不竭。且井水冬暖夏涼,可作飲用、灌溉。

看過來!貴港木格有你沒見過的鍋耳樓

△林幸兒 攝

陳索井呈梯形,用磚砌成五級碼頭,梯形的上邊長4.6米, 往下逐級縮短,呈倒置正梯形狀,深約10餘米。

看過來!貴港木格有你沒見過的鍋耳樓

陳索古村,每一處都透露著精緻生活的氣息,安逸而寧靜。

看過來!貴港木格有你沒見過的鍋耳樓

看過來!貴港木格有你沒見過的鍋耳樓

看過來!貴港木格有你沒見過的鍋耳樓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