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过来!贵港木格有你没见过的锅耳楼

看过来!贵港木格有你没见过的锅耳楼

陈索古村

古民居,老祖宗们留下的宝贵的财富,沉甸着时间的记忆。

位于贵港市区50公里的木格镇陈索村,有一个目前贵港规模较大、保存较完好的古民居,村里的居民主要以杨氏和梁氏为主。这片古民居建筑主要由三座具有明清岭南派古民居建筑风格的锅耳楼组成,以司马第和杨氏祖祠为代表。

看过来!贵港木格有你没见过的锅耳楼

看过来!贵港木格有你没见过的锅耳楼

这里的每幢民居建筑墙壁上的绘画都各具特色,建筑物均青砖到顶,山墙为耳形,屋檐耳边刻有各种图案。从远处望,可以看见锅耳式防火墙和硬山顶整齐排列,十分壮观。

看过来!贵港木格有你没见过的锅耳楼

△建筑群布局清晰、严谨,错落有致,气势恢宏,保存完好。

锅耳楼

陈索村古民居建筑的屋面上砌有锅耳状的硬山墙,故称此类民居建筑为“锅耳楼”,是中国古代社会后期出现于岭南一带的民居建筑特色之一,它的工艺特征和造型风格主要体现在民居、祠堂、家庙、第府等建筑物中,依据地理风水和风俗观念,并结合科学的规划布局,反映着岭南建筑的主要特征与表现风格。

看过来!贵港木格有你没见过的锅耳楼

看过来!贵港木格有你没见过的锅耳楼

看过来!贵港木格有你没见过的锅耳楼

△古民居在历史的时光里,已陈旧古朴,但依稀可见当年的雕梁画栋、繁华热闹。

司马第

寿春公性善涵养,知足乐天,进武学当武生,曾任“司马”官位一职。寿春公于1807年兴建祖居,并镶嵌“司马第”雕刻大石匾,石匾是他任职的州府嘉奖赐予他的。

“司马”这个官职是自西周开始设置,一直沿用至明、清,它掌握军政、军赋大权。

看过来!贵港木格有你没见过的锅耳楼

△林幸儿 摄

司马第是坐西向东的五开间两进式砖木结构式建筑,富有岭南建筑特色。司马第正屋上下三间与偏屋共十余间。东侧至大水井西南和巷顶下侧均建有客厅和偏房,供后代居住和发展。

看过来!贵港木格有你没见过的锅耳楼

看过来!贵港木格有你没见过的锅耳楼

△林幸儿 摄

看过来!贵港木格有你没见过的锅耳楼

△那一点绿色欣欣向荣

杨氏祖祠

有着近三百年历史的杨氏祖祠位于陈索村晒谷场附近,也叫杨氏宗祠,解放后国家把这处房子分给了当地的梁姓人。

看过来!贵港木格有你没见过的锅耳楼

△杨氏祖祠外貌

看过来!贵港木格有你没见过的锅耳楼

△居民在祭祀

杨氏祖祠天井外墙上的灰塑,在岭南民间也叫灰批,是用石灰在建筑物上雕塑造型,堆塑出人物、动物、花草等。其题材丰富多彩,大多以神话传说、戏曲人物、民俗风情、祥禽瑞兽、花果草木、吉祥文字等为主,表现形式有多层式“立体”灰塑和浮雕式“半沉浮”灰塑。

看过来!贵港木格有你没见过的锅耳楼

△林幸儿 摄

看过来!贵港木格有你没见过的锅耳楼

看过来!贵港木格有你没见过的锅耳楼

△沉甸着时光的浮雕栩栩如生

祖祠内房梁上的彩画,原是为保护木结构,具有防潮、防腐、防蛀作用,后来才突出其装饰性,宋代以后彩画已成为建筑装饰不可缺少的装饰艺术,题材主要有山水、人物故事、花鸟鱼虫等。

看过来!贵港木格有你没见过的锅耳楼

看过来!贵港木格有你没见过的锅耳楼

△林幸儿 摄

看过来!贵港木格有你没见过的锅耳楼

△经历百年,彩画的颜色鲜明

陈索大井

据贵县志记载,相传此井凿于宋元时期,墙上模糊的字迹记载着最近一次重修是在民国时期。此井泉源很大,白天担水用得见底,晚上水溢出过面,取之不尽,用之不竭。且井水冬暖夏凉,可作饮用、灌溉。

看过来!贵港木格有你没见过的锅耳楼

△林幸儿 摄

陈索井呈梯形,用砖砌成五级码头,梯形的上边长4.6米, 往下逐级缩短,呈倒置正梯形状,深约10余米。

看过来!贵港木格有你没见过的锅耳楼

陈索古村,每一处都透露着精致生活的气息,安逸而宁静。

看过来!贵港木格有你没见过的锅耳楼

看过来!贵港木格有你没见过的锅耳楼

看过来!贵港木格有你没见过的锅耳楼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