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部電影,讓伍迪·哈里森差點被罵死

哈嘍,各位看官好!俺是小黑!

2005年,「玻璃城堡」出版後轟動一時,引起熱烈討論。

曾連續100周蟬聯「紐約時報」暢銷書榜,並被翻譯成32國語言再版發行。

「玻璃城堡」光聽名字你是不是還以為這是一本充滿夢幻色彩的故事書?

事實上,書中的故事確實很"夢幻",一般人真理解不了。

最主要的是這本書描寫的是美國記者珍妮特·沃爾斯的親身經歷。

又在2017年被改編成同名電影並上映。

目前,豆瓣評分7.5分。

這部電影,讓伍迪·哈里森差點被罵死

影片一開始就表明這是根據真實事件改編。

強調這一點主要還是擔心大家會覺得這個家庭發生的事情太不可思議。

這部電影,讓伍迪·哈里森差點被罵死

故事的女主角:珍妮特是紐約的職場白領,經常出入各種高檔場所。

她的未婚夫是一名華爾街的金融精英,可謂郎才女貌。

這天,她陪著男友一起去會見一位大客戶。

在談論中聊起了珍妮特的父母是做什麼的。

她很自然的回答道,我媽媽是個畫家,父親是工程師。

四人交談甚歡,男友也順利地拿到了這個大項目。

可就在回家的路上,她看到自己那正在撿垃圾的父母。

這部電影,讓伍迪·哈里森差點被罵死

她非但沒有下車打招呼,反而是催促司機趕緊走。

回到家之後,她還跟自己的姐們分享了這個消息。

這部電影,讓伍迪·哈里森差點被罵死

看到這裡,你們是不是都覺得珍妮特是個不孝女?

自己吃香喝辣,卻讓父母流落街頭。

還在外面吹噓自己父母從事的是一些高大上的職業,以提高自己的家庭背景。

用她的話是這樣來形容自己跟父母的關係:

我們從來就不是一家人,我們在一起就是一場噩夢!

這部電影,讓伍迪·哈里森差點被罵死

唉~身為女兒能說出這樣的話。

不是因為她特別的愛慕虛榮,覺得現在的父母丟臉。

那肯定就是小時候受過什麼刺激。

很顯然珍妮特的情況屬於後者。

而之所以最後會造成這種情況,跟她那"奇葩"屬性爆棚的父母密不可分。

原本珍妮特一家也算是幸福和睦。

夫妻倆接連生了四個子女。

這部電影,讓伍迪·哈里森差點被罵死

可怎奈何這對年輕父母的空想主義和特立獨行的生活態度給全家帶來了災禍。

他們坐擁價值百萬美元的土地,可夫妻兩人晚年卻靠撿廢品為生。

珍妮特的母親是一位隨心隨性的畫家。

父親嗜酒如命,工作常常被喝酒耽誤,所以每次都做不長久。

喝醉酒的父親還經常惹事,以至於他們要經常搬家。

有時候半夜睡的正香,也會被父親揪起來連夜搬家。

理由是FBI來了,其實是要債的人。

這部電影,讓伍迪·哈里森差點被罵死

如此四處漂泊的生活,肯定有人要問這幾個孩子怎麼上學啊?

實際上,這對"奇葩"父母從未替孩子們考慮過上學的問題。

"逃亡車"上放著幾本言簡意賅的書,在奔波中讓孩子們觀看。

他們反對還自己接受社會正常教育。

認為與其讓孩子坐在一個房間學習空洞乏味的知識。

不如帶孩子們接近大自然,感受自由。

於是,這幾個孩子就有了不一樣的童年。

露宿荒野,在銀河下學習天文與星座。

隨遇而安,在自然中瞭解動物和草木。

這部電影,讓伍迪·哈里森差點被罵死

也許會有人認同他們的這種教育方式。

畢竟經常聽人說在日常生活中可以學習到書本上沒有的技能。

可這並不代表這樣的方式適用於所有人或者是長期實行。

這不~問題就開始陸續出現了。

他們的母親是一位極端浪漫主義的畫家,已經極端到近乎瘋狂的地步。

珍妮特跟她說餓了,她非但沒有去做飯,反而說到:

你是打算吃一頓只能撐一個小時的飯,還是讓我畫完這幅可以永恆的畫?

結果就是珍妮特自己跑去煮麵,幾分鐘之後渾身是火翻滾著慘叫著!

這部電影,讓伍迪·哈里森差點被罵死

而父親比母親更加極端、更加瘋狂。

也許是因為嗜酒成性的原因,他的想法變得特別匪夷所思,甚至有點反社會。

他不相信正常的教育模式,也不相信醫院的診斷。

他認為那些體制裡的人都是些蠶食普通人血汗錢的蛀蟲。

這部電影,讓伍迪·哈里森差點被罵死

他把珍妮特扔進池子裡,然後看著她痛苦掙扎浮上來,然後再把她扔進去。

美其名曰,這是在教女兒學游泳。

這部電影,讓伍迪·哈里森差點被罵死

就在所有人都以為他是瘋子的時候,他又展現出了另外一面。

他出口成章,懂得天文,知曉地理,物理化學更是不在話下。

由於當過兵還有著超強的野外生存能力。

然而,這個天才卻是一個鬱郁不得志的"空想家"。

從父親嘴裡你總是能聽到他各種新奇百怪的想法。

可這些想法卻永遠都只停留在他的腦子和嘴裡,從未變現過。

理想很豐滿,現實很骨感!

一家人最終還是要面臨現實生活中問題。

因為沒錢全家人想洗澡都要在公共遊泳池邊上偷偷洗。

沒東西吃的時候,孩子們只能偷偷舔著黃油。

這部電影,讓伍迪·哈里森差點被罵死

這對自私的父母非但不覺得這樣的生活對孩子有什麼不好,

反而因為自己給他們創造了不一樣的童年而感到驕傲自豪。

即使是等到孩子們紛紛離家,各自生活之後,依然是死性不改。

始終都認為自己把他們照顧的很好!

唉~有這樣的父母真不知道這幾個娃上輩子是幹了什麼壞事了。

這部電影,讓伍迪·哈里森差點被罵死

你們是不是很好奇,究竟是什麼讓這對"奇葩父母"有這樣的迷之自信?

又是因為什麼讓幾個孩子在童年時一直忍受那樣的生活呢?

這都要"歸功"與父親空想家的身份。

他經常給幾個孩子畫餅充飢,告訴他們之所以不停搬家不是沒錢。

而是為了要選擇一個好地方,建一座"玻璃城堡"!

他們一家人將會永遠生活在這座"玻璃城堡"中,永遠不分開。

為了這座夢幻城堡幾個孩子忍受著清苦的生活、BT的奶奶、奇葩的父母。

這次父親表現的相當認真,他認證的畫圖、找合適的地方。

皇天不負有心人,終於讓他在山上找到了一塊兒地方。

這部電影,讓伍迪·哈里森差點被罵死

可因為拮据窘迫,這座理想中的城堡卻始終停留在草圖上。

這部電影,讓伍迪·哈里森差點被罵死

"玻璃城堡"最開始是全家人的希望和支柱。

可到了後來已經成為父親哄騙孩子們屢試不爽的一個藉口。

他原以為可以用這座夢幻的"城堡"一直忽悠下去。

但他卻忽略了孩子們正在成長的這件事。

在他醉酒、吵架、搬家、發瘋的時候孩子們也在不斷的長大。

他們開始有自己的理解,也有辨明是非的能力。

於是,他們集體做出了一個決定。

這部電影,讓伍迪·哈里森差點被罵死

這並不是一時衝動的離家出走。

而是要徹底離開這個暫且稱為"家"的地方。

此後經過十幾年的努力,四個孩子都成功的脫離了"魔掌"。

他們也都有了各自的生活,全新且正常的生活。

這部電影,讓伍迪·哈里森差點被罵死

儘管影片在一開始便強調這是根據真人真事改編。

可看到最後小黑還是覺得不可思議。

關於"虎爸"的消息想必我們平時聽到的都不少。

可像片中父親這樣的估計也就只此一家,別無分號了。

父親的扮演者:伍迪·哈里森 ,因為這個角色沒少招黑。

對此他本人也表示哭笑不得。

這部電影,讓伍迪·哈里森差點被罵死

在小黑看來父親的這個角色應該算是"亦正亦邪"。

正是因為他確實很博學,而且很會鼓勵孩子。

例如:他安慰被燒傷的珍妮特時所說:

總有一天,你身上的疤痕,會成為證明你勇氣的標誌。

邪則是因為他完美的詮釋了"思想上的巨人,行動中的矮子"。

想的永遠比做的多,甚至到後期乾脆啥都不想了。

曾經美好的"玻璃城堡"成了他謊話連篇的藉口。

隨著謊言被戳穿,城堡也隨著破碎,孩子們也離他而去。

可當他意識到這些的時候已經晚了。

這部電影,讓伍迪·哈里森差點被罵死

仔細想想我們的父母又何嘗不是給我們也建造過"玻璃城堡"。

只不過,不同是他們通過自己的努力將"玻璃"變成了現實。

其實,所有的"玻璃城堡"建造初衷都是因為愛!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