爲什麼在資本市場中,信心比黃金更重要?|自證預言

為什麼在資本市場中,信心比黃金更重要?|自證預言

從行為金融學的角度來說,股票的價格會有階段性漲得過高,或者跌得過低的現象。換句話說,就是市場發生了系統性偏差。

可是,為什麼會如此呢?

一、供求關係


首先,每家上市公司的股票,都有每股面值、每股發行價,以及每股淨資產對嗎?然而,問題是:它們可以決定股票的短期交易價格嗎?並不能。因為,在股票上市交易的那一刻起,它的價格只取決於供求關係。

簡單舉個例子:假如有隻股票的價格為10元每股,可供交易的股票共100股,由100人持有,每人持有1股。現在,有個人願意以11元每股的價格購買1股,如果場內有人願意以這個價格賣出,那麼便可成交,股票價格會變成11元每股。

這時,如果場外有人看到股票價格漲了,認為還會繼續漲,他會怎麼辦?當然是以11元價格買進。可是,場內的人也認為股票價格會繼續漲,怎麼辦?他們會繼續等更高的報價,再賣。

為什麼在資本市場中,信心比黃金更重要?|自證預言

假設現在的股票價格漲到20元每股,場內股東還想要以這個價格賣出,那就必須有人願意以這個價格買入才行。如果沒有,又想賣出怎麼辦?可以降價賣。於是,只要交易達成,股票價格便會下跌。

因此,當市場內惜售,市場外搶購的現象發生,股價就會一直漲。反之,當場外購買意願不足時,場內又想套現離場,股價便會下跌。

二、自證預言


其次,要明確一點,股票的價格波動很正常。但是,金融市場中有個現象:當恐慌發生時,會發現一種自我實現的預言。意思是,你按照已知的預言來行事,最終會讓預言成真。

比如,有謠言稱某家銀行要倒閉,儲戶聽到後擔心自己的存款不安全,就會去提取現金。如果發生大批儲戶同時擠兌,這家銀行就面臨倒閉風險。實際上,存款保險制度,就是防止擠兌發生的一個重要措施。

為什麼在資本市場中,信心比黃金更重要?|自證預言

在股票市場中也一樣,當所有人都覺得股票會暴跌時,便會紛紛賣出,結果就是股價真的會暴跌。反之,上漲也一樣。

三、觀點


然後,就有了那句著名的話:信心比黃金更重要。

因為投資者的信心,會影響到他們的交易行為。當股票持有者(供給方)都開始不斷拋售股票時,又沒有那麼多的需求方,可以承接得住拋售盤——畢竟,股票市場裡的存量資金沒那麼大。因此,股票價格就會大幅下跌。

然而,這時你可能會想,跌出價值,難道不是買入的好機會嗎?沒錯。可問題是,你知道哪裡是底嗎?

最後,有些時候,股票的交易節奏,需要遵守一個原則:慢就是快,快就是慢。

戳此回顧:

為什麼在資本市場中,信心比黃金更重要?|自證預言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