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安全無小事,千萬別讓人販子有機可乘!

孩子安全無小事,千萬別讓人販子有機可乘!

小布兜媽媽

前些天帶女兒妞妞回外婆家,我跟著她外婆去集市購買各種日用品。

妞妞外婆買豬肉的時候,我注意到了對面同樣在買豬肉的一位年輕媽媽。讓我震驚的是,她不到一歲的孩子就坐在推車裡,她就這樣轉身背對孩子去挑豬肉,孩子還面朝外面,沒有任何一點防護,如果有人想圖謀不軌,可以一聲不響地把孩子抱走。

因為人多,從選肉到打稱付錢,年輕媽媽背對著孩子足足有差不多十分鐘之久。讓我覺得不可思議的是,在此期間這位年輕媽媽居然沒有回頭看過一眼孩子,真為她捏了一把汗!

回家路上我跟妞妞外婆說起這件事,妞妞外婆居然說:“這樣的小地方,周圍那麼多人誰敢隨便抱走別人家的孩子啊。”

妞妞外婆還表示,這裡是農村不是城市,沒有那麼多“壞人”的。

我驚恐地看著自己的親媽,把她狠狠地教育了一番。

就是因為人多,大家都顧著買自己的東西,誰會顧得上你啊。而且人多眼雜,不管是農村還是城市,什麼人都會有的。農村也有犯罪,孩子走丟的事也不時發生!

有多少父母也是這樣的,心存僥倖地認為,就一會兒能發生什麼,或者認為這個地方都是熟人,哪裡來的人販子?

就是因為父母有這樣的僥倖心理,才會發生那麼多兒童走失事件。

據統計,我國每年約有20萬兒童失蹤,僅有0.1%能找回。

這個數據,讓人毛骨悚然。

一旦孩子丟失,對於一個家庭來說,無疑是毀滅性的災難。

所以,安全意識不僅是孩子需要有,父母更要加強。特別是三歲以內的孩子,一般他們獨立行動的機會不多,也不會有什麼危險意識,這個時候就特別需要父母時刻保持防備意識。

孩子安全無小事,千萬別讓人販子有機可乘!

這讓我想起前些天開播的《不可思議的媽媽》第二季,其中的一個測試孩子安全意識的環節讓我印象深刻。

胡可帶著小魚兒逛商城,自己藉口上廁所離開了。

開始的時候小魚兒發現媽媽不見了,很慌張,不過他選擇在原地等待。當漂亮的“壞人姐姐”接近的時候,小魚兒淚崩了,說要找媽媽,“壞人姐姐”說帶他去找媽媽,然後成功把小魚兒“騙”走了。

胡可還透露,有一次帶小魚兒去遊樂場,她就低頭看了一下手機,抬頭時小魚兒就不見了。後來找到小魚兒後就教育他:“在外面找不到媽媽,一定要在原地等。”

儘管胡可也給小魚兒普及安全知識,儘管小魚兒也有走失的前科,但當事件重演時,只有三歲的他在“人販子”面前還是招架不住被騙。

我想作為媽媽,胡可看到這一切,心情是沉重的,因為如果這不是測試,那麼小魚兒真的就走丟了,有可能再也找不回來了。

相比小魚兒的驚慌失措,同樣參加考驗的5歲伊萊就顯得鎮靜很多。當媽媽池亞凌去廁所找丟失的水杯時,他被單獨留在服裝店裡等媽媽。節目組找來一個既會說英文又會帶孩子的“壞叔叔”來“誘拐”孩子。“壞叔叔”不斷與伊萊搭訕套近乎,但伊萊始終與其保持著距離。當“壞叔叔”讓小萌娃上場時,伊萊的媽媽其實是有點擔心的。她曾這樣教育過伊萊:“如果走失的話,不能隨便找陌生人幫忙,要找帶孩子的家長。”不過 還好,就算是小萌娃上陣,伊萊還是保持冷靜,不搭腔不回應,而且一直都沒有離開服裝店。

媽媽池亞凌說:“我平時就對他交代這些,不能跟陌生人走。當然包括他記得我的全名,我們家的住址。我會告訴他嚴重性,如果你被壞人帶走的話,最壞的情形,可能永遠見不到爸爸媽媽,那他就特別謹慎。”

有的父母以為自己給孩子做了很多安全教育工作,孩子肯定不會丟了,但是父母們真的不要太高估自己的孩子了。

心理學上有個名詞叫墨菲定律,說的是如果你擔心某種情況發生,那麼它就更有可能發生。

所以防患於未然真的很重要,不要有僥倖心理;不僅要教給孩子安全意識,父母還要時刻保持高度警覺,不怕一萬就怕萬一,防止悲劇的發生。

有養CEO周洲女士說:“孩子的安全意識是否足夠,完全取決於家長。3歲之前,主要做好各種各樣的安全保護措施。3歲以後,就要開始給孩子進行安全教育,藉助繪本和遊戲給孩子不斷地講、重複地講,可以給他進行一些危險場景的演練。”

孩子安全無小事,千萬別讓人販子有機可乘!

那麼,我們帶孩子出門時,應該做哪些防護措施來保護孩子的安全呢?

1. 要讓孩子保持在自己的視線範圍內。

2. 最好和孩子手拉著手。如果孩子不到3歲,能抱著則抱著。

3. 給孩子穿顏色鮮豔的衣服,萬一走散了容易找。

4. 給孩子準備防走失的裝備,比如兒童電話手錶、防走失書包、防走失手環、防走失定位追蹤器等等。

5. 如果有一個專門的人照看孩子那就更好了。

除了父母要做相應的防備,我們還要告訴孩子,盛開鮮花的世界也有大灰狼,讓孩子懂得自我保護的安全意識。

我在女兒兩歲多的時候就開始培養她的自我保護意識了。但即使這樣,我也不敢掉以輕心。要知道,危險無處不在,不要以為這種小概率事件不會發生在自己身上。

萬一孩子走丟了,如下六條法則有助於父母更快地找到孩子,也有助於孩子更快地找到父母:

1. 待在原地不動。

要告訴孩子,如果跟爸爸媽媽走散了,爸爸媽媽會來找他的,在原地等待會讓爸爸媽媽更容易找到。但是如果之前有約定的會合點,那就去會合地點等待。父母要把會合地點安排在一個顯眼的地方,比如噴泉、大的廣告牌、遊樂場入口,等等。

2. 記住爸爸媽媽的手機號碼還有家庭住址。

最好把相關信息插在一個胸牌裡,讓孩子把胸牌掛在脖子上,或者出門前寫在孩子胳膊上。

3. 要是不行,請人叫警察來。

和你的孩子不斷重複:找警察要撥打110,找火警或者尋求緊急救援撥打119。

4. 不要跟任何人去別的地方打電話。

在出行前,和孩子約定好,萬一發生事情,他可以跟誰離開。例如警察、火車或飛機乘務人員。不要允許孩子隨便跟別的人走。

5. 如果實在沒有人能打電話,那麼就去到一個人多的公共場所,例如學校、商場等,在那裡尋求工作人員或者保安的幫助。

平時有機會就向孩子指出哪些地方是可以尋求幫助的地點,比如服務總檯;哪些人是這些地方的工作人員,讓孩子都熟悉了。

6. 別慌張,一定要冷靜。

因為保持冷靜,才能更好地思考。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