戰國七雄之一——秦國

戰國七雄之一——秦國秦國

秦國是周朝時華夏族在中國西北建立的一個諸侯國,始祖秦非子是商紂王手下名將飛廉(蜚廉)之子惡來之後。秦人先祖嬴姓部族早在殷商時期就是鎮守西戎的得力助手,頗受商朝重視,為商朝貴族並遂為諸侯。

周孝王時,秦先祖秦非子因養馬有功被周王封為附庸。公元前821年,秦莊公擊敗西戎,被周宣王封為西陲大夫,再次賜以秦(天水),即大駱之族所居的犬丘(天水)之地。公元前771年,周幽王被西戎所攻殺,秦襄公因率兵救周有功,而得到周平王的賞識。公元前770年,秦襄公派兵護送周平王東遷,被封為諸侯,又被賜封歧山以西之地。自此,秦國正式成為周朝的諸侯國。

秦穆公時先後滅掉西方戎族所建立的12個國家,開闢國土千餘里並穩定大後方以後,才奠定了其作為春秋四大國的基礎。戰國初魏國連年進攻秦國,奪取了河西之地,秦國被迫退守洛水以西。秦孝公時,任用商鞅進行變法,秦國因此與日俱強,逐漸成為戰國中後期最強大的國家。

公元前325年秦惠文王稱王。公元前316年秦並巴國和蜀國。

公元前246年,秦王嬴政即位,於前230年至前221年十年間滅掉六國,建立中國歷史上第一個大統一王朝——秦朝。

國名

秦國的國號來自於地名。西周時的秦人首領秦非子因給周王室養馬有功,被周孝王封在秦地,秦成了他們的正式族稱。周幽王時期犬戎攻入鎬京,秦襄公保衛周王室有功,正式被封為諸侯國,秦成為國號。秦始皇統一後,仍然以秦為國號。

歷史

早期先世

秦國先人最早可以追溯到顓頊。大費很有才能,跟大禹一起治水。治水成功以後,舜帝獎勵大禹一塊黑色的玉圭,大禹卻說這個功勞不是他一個人的,因為有大費的輔助,治水才能成功。舜帝聽後便賞賜給大費一個黑色的旌旗飄帶,還給他娶了一個姚姓美女。從此,大費便留在舜帝的身邊,為舜帝馴養和調教鳥獸。鳥獸大多馴服,舜帝讚賞大費的功勞,就賜姓為嬴,這就是嬴姓的由來。因為大費善於調教鳥獸,人們又叫他柏翳(伯益)。大費生有兩子,分別叫大廉、若木。若木的子孫有的在夷狄,有的在中原。若木有個裔孫叫費昌,他所處的時期正是夏桀時期。費昌受不了夏桀之暴,便離開了夏朝,投奔了商湯,專門給商湯駕車,輔助商湯滅夏立商,成為商朝的功臣。伯益長子大廉玄孫中衍,為帝太戊駕車,太戊又把女兒嫁給了他。嬴姓部族因之成為商朝的貴族,世代輔佐商朝。直至飛廉、惡來時。

戰國七雄之一——秦國

西犬丘(禮縣)大堡子山墓葬

大廉有兩個玄孫,孟戲和中衍。中衍為商王太戊駕車,很受賞識,妻之以女,自此中衍之後多顯。中衍玄孫叫中潏,居於西戎族生活的地方,替商朝保衛西部邊陲。中潏生蜚廉,蜚廉生二子:惡來和季勝。蜚廉與惡來俱事商紂王,周武王伐紂,殺惡來。

西周建立後不久,周武王死,成王即位。成王年幼,國政交由周公旦。此時以紂王之子武庚為首的商朝殘餘勢力聯合武王三弟發動了三監之亂,嬴氏部族也有人參與。周公總共征服熊姓嬴姓之族有十七國。

夏商周三代分封諸侯國一直奉行“夏君夷民”的做法。秦國是周朝抵禦西戎的最前線。周平王曾經允諾秦襄公:“戎無道,侵奪我岐、豐之地,秦能攻逐戎,即有其地。”與誓,封爵之。秦文化主要來自姬周文化。

周之附臣

惡來的弟弟季勝是趙國的祖先,秦與趙本是同一先祖,一脈相承。季勝有子叫孟增,受到周成王的寵信。孟增有子叫橫父,橫父則生造父。造父很善於駕馭馬車,不但為周穆王駕車,並在周穆王平定徐國徐偃王造反時立了大功,被周穆王封賞趙城(今山西洪洞)。造父族由此為趙氏。

周孝王時期,造父侄大駱居於犬丘。其次子非子在位有五十年之久。被安置於汧、渭之間管理馬匹,馬畜蕃息。造父的侄孫非子(伯益十六世孫)因養馬有功,被周孝王分封在秦地(今甘肅天水),非子便以封地為氏,號為“秦嬴”,併成嬴姓的大宗,續其祭祀,後人稱其為“秦非子”。秦人此後世代為周王室養馬並在戍邊對抗西戎。秦最初的領地為甘肅東南部,興盛於陝西關中一帶。當時秦國只是作為西周的附庸。

戰國七雄之一——秦國

造父駕車

秦非子死後,其曾孫秦仲即位三年,周厲王無道,有的諸侯背叛了他。西戎族反叛周王朝,滅了犬丘大駱的全族。周宣王即位,秦仲被封為大夫,命伐西戎。公元前822年,秦仲即位為大夫二十三年,死在西戎手裡。秦仲有五個兒子,其長子太子即位,是為秦莊公。

周宣王召見莊公兄弟五人,交給他們七千兵卒,命令他們討伐西戎,莊公把西戎打敗了,收復了犬丘。周宣王於是把土地重新給予秦仲的子孫,包括他們的祖先大駱的封地犬丘在內,一併歸他們所有,任命他們為西垂大夫。於是秦國兼有了兩個封邑,一在秦(天水),一在犬丘(咸陽興平)。

秦莊公居住在他們的故地西犬丘(天水),生下三個兒子,長子叫世父。世父說:“西戎殺了我祖父秦仲,我不殺死戎王就決不回家。”於是率兵去攻打西戎,把繼承人的位置讓給他弟弟秦襄公。秦襄公做了太子。莊公在位四十四年去世,太子襄公繼位。

公元前777年(襄公元年),秦襄公把他妹妹繆嬴嫁給西戎豐王做妻子。公元前776年,西戎包圍犬丘,世父反擊,最後被西戎俘虜。過了一年多,西戎放還世父。

位列諸侯

經過長達百年的慘淡經營,秦暴霜露、斬荊棘,秦人逐步適應了西陲惡劣環境,實力與日俱增。公元前771年春,周幽王因寵愛褒姒而廢除太子宜臼,把褒姒所生的兒子姬伯服(即周攜王)立為繼承人,周幽王多次舉烽火把諸侯騙來京師,以求褒姒一笑,諸侯們因此背叛了他。西戎的犬戎和申侯一起攻打周朝,在酈山下殺死了幽王,西周滅亡。犬戎大軍盤踞於鎬京,王子宜臼召集諸侯勤王,秦襄公與衛武公、晉文侯、鄭武公共率兵營救周朝,作戰有力,立了戰功,立幽王故太子宜臼為天子,保衛社稷。

公元前769年,周平王為躲避犬戎的騷擾,把都城向東遷到洛邑,秦襄公帶兵護送周平王至新都。周平王封襄公為諸侯,賜給他岐山以西的土地,秦始建國,周平王還說:“戎人不講道義,侵奪我岐山、豐水的土地,秦國如果能趕走戎人,這些土地就歸秦國。”平王與秦襄公立下誓約。襄公在這時才使秦國成為諸侯國(伯爵國),跟其他諸侯國互通使節,互致聘問獻納之禮。又用黑鬃赤身的小馬、黃牛、公羊各三匹,在西畤祭祀天帝。公元前766年,秦襄公討伐西戎,到達岐山時,在那裡去世了。

戰國七雄之一——秦國

春秋時期的秦國

秦襄公十二年,公伐戎而至岐而卒,子秦文公立。秦文公元年,居西垂宮。三年,文公以兵七百人東獵。四年,至汧渭之會。曰:“昔周邑我先秦嬴於此,後卒獲為諸侯。乃卜居之,佔曰吉,即營邑之。十三年,初有史以紀事,民多化者。十六年,文公以兵伐戎,戎敗走。於是文公遂收周餘民有之,地至岐,岐以東獻之周。

秦文公之後,又經數代國君的努力,在謀求自己的發展空間,在討伐西戎之戰中節節勝利,歧豐之地皆納其下,又先後滅蕩社戎,擊敗邽、冀兩戎部,徵彭戲戎,兵臨華山,收復杜、鄭之地,滅小虢,版圖一直推進至關中東端。

公元前677年秦遷都城至雍。至此,秦人經東周初年近百年的艱辛創業,已佔有關中平原大部分領土,實現崛起,成為西方新興強國。從公元前677年起,秦國在雍(今寶雞鳳翔)建都近300年。

稱霸西戎

秦宣公時,秦軍與剛剛統一不久、與自己同樣處在高速擴張狀態中的晉國發生邊境衝突。秦宣公、秦成公皆非長命,幼弟任好立,是為秦穆公。

秦穆公時代秦國參與中原爭霸,成為僅次於晉國、楚國、齊國的二等強國。秦穆公很有雄心,穆公娶於晉,為了使強鄰晉國親於秦,先後擁立晉惠公、晉文公來安定晉國的混亂局面,本想立晉文公以達到控制晉國的目的,最後晉文公反借秦之力鞏固君位、強大晉國、稱霸中原,為秦國未來的不得志種下了惡果。後秦穆公意欲乘晉文公病逝之機插手中原,卻不料中途被晉所阻,崤之戰中秦軍全軍覆沒,秦穆公染指中原的計劃破產。此時晉國正處於君明臣賢、國富民強的巔峰時期。秦穆公果斷地調整國策,將戰略目標定在西戎的遊牧部族。王官之役後,將矛頭指向西戎。四處招攬賢才,“西取由余於戎,東得百里奚於宛。在謀士由余的協助下,向西“益國十二,開地千里,遂霸西戎!”陸渾戎是戎人中強大的部族,秦穆公吞不下這塊硬骨頭,就想把他們逼走,但把陸渾戎安排到哪裡去呢?恰在這個時候,秦國與晉國發生了衝突,晉惠公被秦軍俘虜,於是秦穆公就打起了小算盤:把陸渾戎踢給晉國人。

戰國七雄之一——秦國

秦穆公

晉惠公是歷史上著名的背信棄義的國君。他是晉獻公的兒子、晉文公重耳的弟弟,因被迫害,他和重耳都被迫逃離晉國。在秦穆公的幫助下,晉惠公得以回國繼承國君之位,他曾向秦穆公承諾:“如果得以回國,願將河西之地割給秦國。”但如願繼承國君之位後,卻拒絕割地。不久,晉國受災,晉惠公向秦國求購糧食,秦穆公派遣大量船隻往晉國運糧,從秦國都城到晉國都城,運糧船絡繹不絕,史稱“泛舟之役”。第二年,秦國受災發生饑荒,向晉國求購糧食,卻被晉惠公拒絕,並且乘機派兵攻打秦國。

秦穆公怒不可遏,熬過饑荒後,第二年就發兵攻打晉國。兩國在韓原交戰,晉惠公對內對外皆背信棄義,盡失人心,一戰而敗,他的馬車也陷於泥淖,被秦軍追上活捉。晉惠公回國當年,將晉國河西八城割給秦國。第三年,將太子圉送往秦國為質。第七年,接納陸渾戎整體東遷。秦穆公穩定了自己的大後方,奠定了秦國作為春秋四大強國的基礎。

百年衰落

秦穆公稱霸西戎後,國力得到增強,不久穆公卒,太子罃立,是為秦康公。秦康公及其子秦共公在位期間繼父祖之餘烈,向晉挑戰,與楚靠攏,欲與楚形成對晉國的夾攻之勢。時晉靈公頑劣成性,趙盾(亦為造父之後)把持晉政,晉國霸權幾欲崩潰,楚莊王遂北上爭雄於晉,然秦屢攻晉國後方,卻難得一勝。

公元前604年,秦共公薨,子榮立,是為秦桓公。桓公不恤國政,人民怨聲載道。公元前597年,楚莊王大敗晉師於邲,晉國霸業驟衰,桓公陰攻晉之肋,不想卻被令狐文子大敗於輔氏。哀哉!泱泱大秦,竟不及於晉一魏氏之族。公元前578年,秦桓公背棄盟約,轉而攻晉,晉厲公率四軍八卿攻入秦國,大敗秦軍於麻隧,諸侯之師揚威於關中。次年,秦桓公死。其子石立,是為秦景公。

秦景公即位,繼續奉行聯楚攻晉的方針,時晉悼公立,諸卿和睦,晉國復強,楚國退出爭霸行列,晉悼公復霸中原,諸侯歸心,秦終無力再與晉國周旋。在公元前546年晉楚弭兵之盟後,秦景公也著力改善與晉國的外交關係,雙方重溫秦晉之好。當雙方的外患各自解除後,晉國六卿輪番執政,太史公曰:“晉公室卑而六卿強,欲內相攻,是以久秦晉不相攻。”秦國向東不能出崤函,爭南不能及巴蜀。秦以晉為城池,晉六卿內訌,政令不能統一,秦國就這樣踉踉蹌蹌的走完了春秋之路。

戰國七雄之一——秦國

秦國劍

秦哀公在位期間,申包胥曾前往秦庭痛哭求師助楚昭王復國。公元前453年,韓、趙、魏三家攻滅智伯,智氏覆亡。趙襄子執政,三家架空晉君,號稱“三晉”。公元前425年,趙無恤卒,魏斯繼之為執政。公元前413年,魏斯率領三晉聯軍向諸侯發難,三晉勢力急劇膨脹。

魏文侯以李悝為相,變法圖強,魏氏迅速強盛,拜吳起為將,侵吞秦之西河,窺視關中。秦簡公、秦惠公屢屢攻魏,意欲奪回西河之地,皆被吳起所敗,吳起乘勝攻入關中,勢如破竹,秦不能敵。公元前389年,秦惠公起兵50萬與魏軍決一死戰,吳起在陰晉一戰中,以五萬之卒大敗秦軍,秦國此戰大敗虧輸,再也無力抵抗三晉的攻勢。

幸運的是三晉中趙國不滿魏國的壓制,趙魏反目,三晉聯盟瓦解。魏國結怨於諸侯,秦國的壓力大減,公元前385年,秦公子嬴師隰回國即位,是為秦獻公。獻公立,仿魏制而用於秦,軍力復振,開始大敗魏國,秦國局勢得以穩定。公元前362年,秦獻公壽終正寢,其子渠梁立,是為秦孝公。

變法圖強

主詞條:商鞅變法

孝公即位之初,對秦之衰痛心疾首,乃下求賢令:“賓客群臣有能出奇計強秦者,吾且尊官,與之分土”衛國人衛鞅入秦,教孝公以霸道之術,孝公甚喜,力排眾議,以衛鞅為大良造,實施變法。

戰國七雄之一——秦國

商鞅舌戰群臣

公元前356年和公元前350年,秦孝公任用商鞅進行的變法最為徹底。商鞅變法鼓勵人口增殖、重農抑商、廢除世卿世祿制度、獎勵軍功、編制戶口、實行連坐之法。當時秦國地廣人希,三晉人多地少,民眾田地缺乏。因此商鞅建議秦孝公對外來移民採取優惠政策,將三晉民眾招來秦國,以便開墾荒地。

公元前350年秦國大良造(商鞅)為了深化其改革,擺脫舊貴族勢力的干擾,提議都城由雍城(今寶雞鳳翔)遷至新建成的咸陽城,得到秦孝公支持。

衛鞅徹底廢除舊的世卿世祿制、建立新的專制主義中央集權制,推行郡縣制以加強中央集權,重視農產,出現了“家給人足”的繁榮景象,全國百姓以私下鬥毆為恥,以為國家立下戰功為榮,國家戰鬥力不斷增強,屢敗魏軍。富國強兵的秦國,成為戰國後期最強大的國家,傲視於西方。史記記載:“孝公十九年,天子致伯。”周顯王冊封秦君為方伯,正式承認其霸主地位。

連橫諸侯

主詞條:連橫合縱

公元前338年,秦孝公死,太子駟立,是為秦惠文王。這時受商鞅新法“迫害”而被剝奪政治特權的舊貴族一起發難,發起針對商鞅的反攻倒算。秦惠文王為了緩和矛盾,拿出商鞅作替罪羊,車裂商鞅。商鞅雖死,但“秦法未敗”。秦惠文王繼續奉行商鞅變法以來的國策,對外發展。公元前325年秦惠文王稱王。公元前316年秦滅巴、蜀、苴,秦軍繼續屢敗魏軍,再破三晉伐秦聯軍,又聯韓魏攻打齊楚,大敗義渠國,掌控了對山東諸侯作戰的戰略主動權。經歷了孝公、惠文王、武王三代努力,蠶食三晉,席捲荊楚,已初露一統之端倪。

魏國經魏惠王時代的消耗,國力匱乏,在秦、趙、楚、齊等大國的夾攻下,衰落了,魏惠王晚年,三晉當中趙肅侯已經取代魏國成為了三晉的領軍人。趙肅侯、趙武靈王父子一生征戰,使趙國雄踞北方。

齊國與秦國不接壤,得以獨立發展,在對抗強魏的過程中與秦國是牢靠的戰略伙伴,田氏代齊後,經齊威王、齊宣王、以及齊愍王前期三代君主80年開發,齊國富甲一方,與秦成東西並立之勢。 楚國的吳起變法曾經令楚國強盛一時,楚悼王死後,新法基本被廢,由於楚國本就雄厚的國底,再經歷楚宣王、楚威王之耕耘,楚國於公元前333年,大敗越王無疆,並吳越之地,天下震動。

大國崛起

主詞條:遠交近攻、伊闕之戰、鄢郢之戰、長平之戰

公元前307年,秦武王氣絕而亡,無子。諸弟爭立,穰侯魏冉欲立惠文王妾羋八子之子公子稷,趙武靈王趁秦亂而謀之,乃擁立質燕之羋八子長子公子稷為王,是為秦昭王。昭王幼,羋八子為太后,穰侯秉政。

公元前293年,韓魏欲聯軍攻秦,秦將白起與其戰之於伊闕(河南洛陽南),大敗二國聯軍,斬24萬人,擄魏韓聯軍統帥魏國大將犀武。公元前283年,燕趙之相樂毅率三晉、秦、燕五國之兵而攻齊,陷齊70城,後田單雖復國,然田齊衰敗大勢已定。

公元前279年和公元前278年的鄢之戰,白起統帥的秦軍攻佔了當時政治核心在南陽和丹陽一帶的楚國的南陽郡、南郡、臨江郡(江夏郡)、黔中郡。至此南方大國楚國因為喪失大片疆土和人口而走向衰落。

戰國七雄之一——秦國

長平之戰

公元前278年,秦將白起出武關伐楚,次年攻入楚國腹地,陷郢都,楚卒潰敗不能戰,楚頃襄王乃闢遷於陳丘以避秦軍之鋒。

自此齊、楚俱衰,天下已成秦、趙相爭之勢。公元前270年,秦昭王見欺於趙惠文王,昭王怒,攻趙閼與,趙將趙奢於閼與大敗秦軍。

秦昭王知趙之強方銳,不可與之爭,乃用范雎為相,迫母宣太后不幹政,逐穰侯、華陽君、高陵君、涇陽君。范雎出謀“遠交近攻”,昭王以為然,定為國策。

公元前262年,秦昭王攻韓國,韓國割上黨以賂秦,上黨不願降秦而降趙,趙納之。秦昭王怒,欲奪上黨。趙起傾國之兵以拒秦,秦調關中之卒以攻趙,兩軍對峙於長平,趙廉頗不能退秦,王齕不能敗趙,相持數年。

公元前260年,趙孝成王以趙括為將,秦昭王秘遣白起為帥,趙括攻秦不克,趙軍糧道被截,反被秦軍所圍46天,趙括戰死,白起先後斬殺趙軍45萬於長平。趙國一蹶不振。曠日持久的長平之戰以趙國的慘敗,秦國的險勝而告終,秦國的最後對手被擊潰,統一天下終成定局。

公元前256年,西周公與山東六國相約伐秦,然諸國之軍約期不至,事遂寢。秦聞,大怒。命將伐周。周不能敵,西周公乃盡以所領三十六邑三萬人獻秦,秦受地而歸西周公。不久,周赧王崩,周民東亡,秦取九鼎而歸,秦帝國立。公元前250年,東周公復欲趁喪伐秦,為秦相呂不韋所執歸。秦置之於陽人,周亡,凡立國879年。

東出六國

公元前247年,秦莊襄王卒,子秦王政立,年十三。公元前238年,秦王政親政。平定倖臣叛亂,次年又罷呂不韋之相位,遷之於蜀,後又迫其自殺,重用李斯等人。自公元前230年起,至公元前221年止。十年中,命王翦、王賁父子及李信、蒙武等將率軍先後滅亡韓、趙、魏、楚、燕、齊六國,一統天下。自號皇帝,是為秦始皇。建立中央集權的大一統王朝——秦朝。

戰國七雄之一——秦國

統一形勢圖

秦朝結束了自春秋起五百多年來分裂割據的局面,成為中國歷史上第一個以漢族為主體統一的多民族的中央集權制國家,奠定了中國大一統王朝的統治基礎,故有“百代猶得秦政法”的說法。

秦始皇后北擊匈奴,南服百越。首創了皇帝制度、以三公九卿為代表的中央官制。設立郡縣制,徹底打破自西周以來的世卿世祿制度,以維護國家統一、強化中央對地方的控制。

地理

位置

秦人始居隴山以西今甘肅省東部,與戎人雜居錯處,遠離中原。周王室東遷之後,秦人才逐步東進,歷經若干代人的努力,到秦穆公時,終於征服了關中。此後,直到秦惠文王取巴蜀(即今四川)之前,長達近三百年間,秦國的國土一直大致穩定在今陝西關中地區。這一區域位於當時華夏文明區的最西端。司馬遷說秦國是“僻在雍州” ,唐代杜佑則說“關中寓內西偏”。現代學者說秦國是“於稱雄諸侯中獨僻居住於西北。”外國曆史學者也描述說:“秦遠處於華夏大家庭之西,孤立於其他各國之外”。

秦國的北、西、南三面都沒有強敵。秦的西方是廣漠的半乾旱草原,散佈著一些落後的部落,華夏各國稱之為“戎”。秦自非子受封之後,一直在與諸戎爭鬥不止。秦人的著名首領秦仲甚至為戎所殺。平王東遷之後,秦人逾隴山向東方關中發展。當時關中諸戎雜處,秦人實際上是從諸戎手中逐步奪取土地。至秦穆公時,秦人基本上佔領了整個關中,繼之東進受阻,遂戮力西向開拓疆土,於是“西戎八國服於秦”。在這以後戎人已經無法構成對秦國的真正威脅。

疆域

秦人始居隴山以西今甘肅省東部,與戎人雜居錯處,遠離中原。周王室東遷之後,秦人才逐步東進,歷經若干代人的努力,到秦穆公時,終於征服了關中。此後,直到秦惠文王取巴蜀(即今四川)之前,長達近三百年間,秦國的國土一直大致穩定在今陝西關中地區。這一區域位於當時華夏文明區的最西端。司馬遷說秦國是“僻在雍州”,唐代杜佑則說“關中寓內西偏”。

秦國向西、向北這兩個方向發展,有廣闊的國土拓展空間。農業經濟時代,生產力水平相對低落,一個政權佔有土地面積愈大,統治區域內人口愈多。秦國的南部是富饒的巴蜀之地。秦國對比東方六國,突出的地勢地形優勢有二:一是位居高原,控扼黃河上游,對整個東方有以高凌下之勢。二是周圍山圍水繞,外敵難以入侵,未戰而先立於不敗之地。

戰國七雄之一——秦國

區劃

秦國在長期征戰中也在被征服地區設縣。商鞅變法在秦國設縣31個。秦始皇滅六國後在全國推行郡縣制,將全國分為三十六郡(後增至四十九郡)。秦國採用郡縣制而一舉強國,從西陲小國到併吞天下;秦朝採用郡縣制維繫了大一統局面,開兩千多年封建王朝地方行政制度之先河。

秦國對周朝封建制度進行深刻反思後,決定採用郡縣制。秦國作為周朝的一個封國,面臨著比其它諸侯國更大的危機。秦早在作為周的附庸時,就位於對西戎作戰的前線。西周的滅亡,使秦深切意識到諸侯的不可靠。而在長期的與犬戎作戰中,秦更認識到常備軍的重要性。秦處於西陲邊境,長期與戎狄雜居,較少受周朝帶有封建性的禮儀制度的影響,因此自然而然地產生出對周朝分封制的陌生感和疑慮。歷代秦君對分封制度進行了深刻的反思,進而意識到分封制的缺陷,因此對分封制持懷疑和否定態度。

秦國作為分封最晚的諸侯,而且是作為周朝西部藩籬的諸侯,面臨著與關東諸侯不同的局面。首先,秦國要以實行郡縣制來應對強大的外來威脅。秦國在立國後相當長的時期內,一直與犬戎等遊牧民族有著戰事。其次,秦國要以實行郡縣制來化解秦國內部頻頻出現的“君臣乖亂”的政治危機。秦權臣大庶長三父等在秦寧公死後,廢國君,並暗殺之,更立新君,使秦國出現動亂局面。在此情形下,秦國必須從郡縣制上找出路。再次,秦國要以實行郡縣制來維護新興的地主階級的利益。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