追雲增雨爲星城「解渴」

追云增雨为星城“解渴”

8月15日15時20分,長沙市芙蓉中路,市民騎著電動車冒雨前行。當天下午,長沙城區突降大雨。 湖南日報·華聲在線記者 田超 攝

湖南日報·華聲在線見習記者 歐陽倩

細心的市民會發現,連日來,長沙雖高溫不退,但每天15時左右局部地區會冷不丁地降大雨。

天降甘露有“人助”。8月15日下午,記者跟隨長沙市氣象部門工作人員,來到嶽麓區蓮花鎮的人工增雨作業點,見證了增雨的過程。

14時20分,空曠的天空,太陽沒有逃避的意思,知了在樹林深處拉長了聲音,彷彿也在喊“熱”。

蓮花鎮的人工增雨作業點位於一處半山腰,共有3名作業手。

頂著烈日,炮手黃宇霆從皮卡車的後備箱上拿下火箭彈,走到火箭發射架前。像這樣的火箭架長沙有21架,還有高炮2臺。

作為一名有著13年經驗的“老炮手”,黃宇霆抬起一隻手放額頭上,眯著眼望向天空,自言自語道:“今天應該能發射。”

火箭架共有4個彈道。彈長65釐米、直徑4.4釐米,內裝10克碘化銀。發射到空中後化為幾十億個碘化銀微粒,這些就是增雨的凝結核。無數凝結核就像一條“溼毛巾”,人工增雨就是把“毛巾”擰乾,把雨“擰”下來。

14時42分,太陽的臉開始“陰沉”。黃宇霆介紹,人工增雨並不是憑空降雨,需具備雲系條件。今天長沙受颱風貝碧嘉外圍雲系影響,人工增雨條件較好。“現在雲系條件比剛才有利。你看,雲層看上去厚些、雲層顏色也濃些。”

黃宇霆手機裡收到的長沙市氣象臺發佈的雲團、風向數據,佐證了他的判斷。在得知作業條件允許後,黃宇霆開始向空管部門申請空域。

“空管給出的發射時間只有3分鐘,時間對我們來說特別寶貴。”黃宇霆邊說邊對同事打了個手勢。記者注意到,在發射過程中黃宇霆與空管部門的通話一直沒有掛斷,他解釋:“必須保持通話狀態。我們申請了幾枚、發射了幾枚,空管部門都會核查。”

準備就緒,“3、2、1,發射!”14時53分,發射員崔強按下了發射按鈕。“嘭”的一聲巨響,記者還沒反應過來,首枚火箭彈的尾部攜著紅色的火焰,直躥雲霄,瞬間消失在雲層中。幾秒後,另一枚火箭彈也衝出了發射架。

火箭升空後不到3分鐘,現場就飄起了雨滴。兩分鐘以後,雨勢突然增大,現場下起了瓢潑大雨。

“今天算很順利。有時萬事俱備,卻因為空中管制只能等待。有時一等好幾個小時,空管解除了,雲卻‘飛’了。”黃宇霆說,他和團隊開啟了24小時在崗模式,吃住都在作業點,已連續蹲守54天。

據介紹,15日下午,長沙市38個人工增雨作業點均在待命。具備增雨條件的作業點相繼發射火箭彈,給長沙來了場酣暢淋漓的大雨。

據長沙市氣象局數據顯示,從6月22日至8月14日,長沙共開展308次人工增雨作業,發射增雨火箭彈913發、高炮彈437發,累計降雨量234.2毫米,其中20%左右系人工增雨貢獻。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