火神——火德星君 昭顯其威

火神是民間俗神信仰中的神只之一,漢族民間信仰和傳說中最著名的火神為祝融。


漢族火神傳說

火神祝融

據說他本是顓頊氏的後代,本名重黎,也叫吳回(一說吳回是祝融之弟),帝嚳(即高辛氏,傳說中古代部族的首領)當政時,官居火正,甚有功,能光融天下,帝嚳乃命曰"祝融",死後為火官之神。

火神——火德星君 昭顯其威

火神祝融

又相傳,大禹的父親鯀偷竊了天帝的息壤,天帝命祝融殺鯀於羽郊(《山海經·海內經》);成湯伐夏桀時,天帝令祝融降火於夏城(《墨子·非攻下》),幫助成湯滅夏。

此外,中國民間俗信亦有以炎帝或燧人氏為火神的說法,如謂遠古時燧人氏鑽木取火,使人類進入熟食階段,後人尊為火神,又稱火德真君,定時祭祀。

火神閼伯

閼伯,千百年來人類特別感激發明火的開掘者和火的管理者。在我們中國最早供奉的火神為祝融、炎帝、回祿(又叫吳回)。這三位火神在中國歷史上被百姓供奉為火神,但是在中國歷史上無論是文字記載和形成廟宇而被人們世代祭祀的當首推閼伯。

火神——火德星君 昭顯其威

閼伯臺

在河南省商丘縣有座著名的廟宇“火神臺”,供奉著閼伯的神像,因而又叫閼伯臺。火神臺形狀如墳墓,規模很大、高達十丈。臺上除火神廟外,還有大殿、拜廳、鐘鼓樓等。臺下設有戲樓、大禪門等精美建築。廟內還有明清彩色壁畫、是我國現存祭祀火神的珍貴廟宇。

據傳說閼伯是原始社會五帝中帝嚳的長子,帝嚳代高陽氏顓頊為君王后封兒子閼伯於商丘、專門管理火種,稱為“火正”。在那漫長的遠古時代,草原上洪水氾濫,風沙蔽日,在非常艱苦的條件下,要把寶貴的火種保留下來,也是一件頗為不易的事。

閼伯管火

而閼伯卻能夠將火種完整地保存下來,為百姓世代相傳。閼伯死後,後人便稱他為火神,築臺埋葬於此,因閼伯管理火種有功,便在臺上修建了閼伯廟,供奉閼伯神像。

從古至今,當地百姓每年的正月初七都到火神廟進香朝拜閼伯,形成祭祀火神的盛大古廟會。十運會的火種就是分別從南京,北京以及商丘的火神臺上採取。

也有一些地區的火神崇拜並無具體來歷,或稱南方火帝君,或稱種火老母,等等。


北方信奉薩滿教的民族火神傳說 

在我國北方信奉薩滿教的各民族中,火神是一位古老的男性,被稱為火神公、火婆、火姑娘、火靈、火源等。

火神位

如鄂倫春族傳說:一位先生早晨起烤火,因搗動火,觸犯了火神。無論他家搬到哪兒,怎麼也升不起火。後來他向火神婆婆請罪,得到了寬恕,回家再點火時,火就著起來了。

火神神聖不可侵犯的原則,不僅貫穿於北方一些民族的狩獵、放牧的生產習俗中,也落實到日常生活的各個方面,如通常情況下絕對禁止用腳踩火、騎火、跨火,不允許說火的壞話或直接辱罵火。

在尊重火給人間帶來的恩惠的同時,人們又把森林草場的火災以及病人發燒、小兒夢魘等疾病視為火神發怒的結果,愈是對它崇敬,也就愈發畏懼它對人的懲罰報復。因而火神遠比其他自然神更經常受到崇敬和供牲。


滿族神話傳說

滿族神話傳說,少年英雄託阿從天火庫盜來一葫蘆火種,他把石塊鑿出洞,然後把火種一一裝入石塊,帶回人間,並告訴人們用碰磕石塊的辦法從中取火。

火神

就這樣,人間有了火種。從此,人們祀託阿為火神,除春秋致祭外,每年除夕還要舉行隆重的迎接火神的儀式(同上)。


西南少數民族火神崇拜

西南少數民族的火神崇拜與北方少數民族的火神形體人格化不同,他們大多把燃燒的火焰視為火神的化身(或把鍋莊石、火塘灶等視為火神的象徵),並奉其為恩賜火明和財富,使家族繁衍興旺的保護神。

南方火德星君

以火神祭祀的日期與形式言,各歷史時期和各地區的風俗也不一致。如上古時的火神之祭在夏天,漢晉以降,這一傳統以夏季祀灶的方式得到延續。

又如,四川等地以夏曆四月初八為火神"生日",屆時士農工商進香並祀神或演戲娛神。

魯南地區以正月初七為祭祀火神之日,民間有組織"火神會"的風俗,除去火神廟朝拜外,全體會員還要聚餐兩次;此外,火神形象相貌兇狠,三頭六臂,並有風火輪、火葫蘆、火印、火劍、火弓等火器配備,酷似神話傳說中"哪吒"的變形。

火神——火德星君 昭顯其威

火帝真君

古時,凡涉及火的手工行業,譬如冶鑄、鐵匠、陶瓷、鞭炮等都有祭祀火神的習慣,以求事業興旺發達。商丘一帶信奉閼伯為火神,每年正月都會舉辦大型廟會,唱戲、雜耍、小吃、花炮應有盡有。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