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首次警告國內公民:美國不安全 美媒竟然如此回應

中國駐美國使館於6月30日晚間發佈“提示”,勸籲中國遊客因對美國社會的諸多“險境”要有所瞭解。

公告列舉了美國一系列國情供中國遊客參考,包括:美國醫療費用昂貴;社會治安不靖,槍擊、搶劫、盜竊案件頻發;自然災害偶有發生;邊境海關執法人員無需申請搜查令即可對入境人員進行隨時的盤查;要警惕美國隨時會發生的“恐怖襲擊”;不建議未滿18歲的未成年人獨自前往美國;建議赴美遊客留存護照信息頁、簽證頁的複印件等等。

中國首次警告國內公民:美國不安全 美媒竟然如此回應

中國駐美大使館對美國的槍支問題表示關注,據悉,“每100個美國人擁有101把槍”

中國首次警告國內公民:美國不安全 美媒竟然如此回應

美國槍支總數佔世界的40%,有評論認為這直接導致了美國犯罪率的高企不下

《紐約時報》(The New York Times)引述此公告,認為這是一則“別有用心的溫馨提示”。“這是中國試圖警告旅遊者不要來美國的最近一次努力”。

不過,文章也列舉了很多有關“美國不安全”的實例,比如槍支問題:“2015年的一項研究發現,從1966年到2012年,在全球範圍內製造大規模槍擊案的襲擊者中,31%是美國人。該研究稱,把人口因素考慮進來之後,在人口超過1,000萬的國家中,只有也門的大規模槍擊發生率高於美國”。

今年2月,一名槍手在佛羅里達州帕克蘭市馬喬裡·斯通曼·道格拉斯高中(Marjory Stoneman Douglas High School)開槍打死了17人之後,中國黨媒曾就此批評美國槍支暴力氾濫。文章認為,考慮到華盛頓無法控制美國國內的殺戮,美國對國外人權問題表示關切是虛偽的道德說教。

而據瑞士非營利組織“小型武器調查”(Small Arms Survey)在2016年發佈的一份報告中稱,美國槍支他殺的死亡率是每百萬人31.2人,而在中國,這個數字僅為1.6——與在美國死於空難的風險大致相當。

去年,中國27歲的訪美學者章瑩穎在美國失聯事件,引起中國國內輿論普遍關注,有評論文章甚至提醒中國人“別把國內深夜泡吧和擼串的安全感帶到美國”。該文章列舉多宗發生在美國的惡性留學生受害案件,並總結美國犯罪率高企的原因:貧窮滋生犯罪。

多年以來,我們已經習慣了中國良好的社會治安,要知道這與美國大相徑庭,千萬不要把凌晨兩點在五道口擼串、在簋街吃小龍蝦的文藝心帶到國外。當然,倒也不必風聲鶴唳,關鍵還是正確地認識和對待風險”。

在美國著名的問答網站“Quora”上,不少美國人現身說法,字裡行間中透露出對中國治安問題的滿意程度。

“在加州聖迭戈市凌晨3點的街頭,你總覺得背後有點什麼危險。我覺得在美國的所有城市,都不會有人敢在這個時間段走在路上吧。但是,在中國的話,這種擔心很明顯是多餘的。”

根據美國司法部於2016年公佈的《全美犯罪受害調查》,美國63.2%的犯罪(強姦和搶劫)都發生在晚上。正如這名網民所述,在很多答主眼中,四下無人的深夜、陌生的街頭,這是一些美國人的“噩夢”。

此前,《中國日報》曾就“中國的安全問題”採訪了來自世界各地的外國遊客、留學生們,他們的回答也很一致:中國算是最安全的國家之一了;還有一些美國老師,覺得“中國是自己去過的國家裡最安全的”。

今年1月,美國國務院的一份報告稱,中國“通常被認為是一個安全的地方”。

中國人民公安大學教授劉宏斌在今年年初接受《海峽時報》採訪時指出,有賴於中國警方對犯罪行為的持續打擊和追蹤犯罪的技術設備的使用,中國的治安問題在近年來有所好轉——他強調,這也與中國文化的包容性有關:“中國文化是漫長曆史過程中各民族文化融合的產物。成長於這種文化環境中的人不歧視或敵視不同文化的人群,這使得來自其他文化的人感到安全和愜意”。

他認為,無論是在外國遊客眼裡的“低風險國家”,還是外籍居民口中的“最安全國度”,中國社會之所以能讓外國人覺得愜意,背後離不開每個嚮往美好生活的中國人,不懈的努力。

不過,在高調“禮讚”之外也有人提出質疑。一位匿名用戶在“知乎”網站上稱,中國沒有“想象中那麼安全”。該用戶在文章裡提到,在“報案率”和“立案不實率”沒有一個可靠數據提供參考時,中國所謂的“低犯罪率”是無從考究的。

當然,該文也提到,各國總體犯罪率並不存在直接的可比性。“事實上,中國官方沒有發佈過犯罪率的具體數值”。外國人在中國感受到前所未有的安全感,暫時沒有一個科學和客觀的數據來支撐它的存在——但你卻不能否認,它確實存在。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