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評價《2001太空漫遊》這部不可攀登的神作?

Gviwin


有一位大導,一生只拍十多電影,卻保證了部部作品的質量,拍的科幻電影更是被稱神,甚至,被諾蘭,卡梅隆這樣的大咖導演拿來崇拜和仰慕。

沒錯,作為教科書級別的《2001太空漫遊》地位就是如此厲害。早在六十年代就開始拍了,到現在的地位依然是不可捍動。不僅有媲美我們現在的特效,其更有注重內容的深度。

有了這麼多前助以後,看《2001太空漫遊》依然是一個漫長的過程。還需要考驗耐心,因為他的節奏是緩慢的,它沒有我們廣博意義上,遇見外星人,然後,開始反抗而對戰。當然,電影都有反派,來自於內部的背叛,這個卻不是人,而是人類的智慧結晶,飛船系統起的反抗。

因為出現意見的分歧,不能統一。系統打算單打獨幹,獨自去到木星,探索宇宙之謎。這讓主角乃至他的朋友,所以冬眠的夥伴的生命都受到了威脅,系統借用某一個單環出現問題的藉口,讓主角的朋友永遠的沉溺於這深邃無形的宇宙漩渦中,這時,主角才發現,他已經遭到背叛了。他的首要任務就是破壞控制飛船飛行的系統。但是,如果要正面迎戰主角並不是飛船的對手,因為整座飛船的運行都受到系統的控制。幸好,人類在社交這座飛船時,就考慮到了能隨時關閉系統的這個不受制於他的切入口,那就是排煙口。這對主角來說,乃至所以的人,都是一次極其困難的挑戰,要是時間不能對時,主角將會在這次的飛行中走向光榮。

答案是:主角成功了。他拆預了系統的腦盤,記憶芯片,然後,苦苦哀求,說盡好話的系統終究沒能逃過這一劫,將永遠失去聲音和意識,永遠被關閉。剩下孤寂的路程變成了主角一個人,飛船飛的很緩慢,而所有人類的目的,就是生命的來源。

那麼,一切的來源都是那麼循規蹈矩那麼自然,有沒有導演拍攝電影時特意留下的心機和用意呢?相信細心的觀眾一下子就發覺了,沒錯,就是那塊黑色的方碑,代表文明的意義和象徵。在後來甚至搖及前川,那幾百萬年前,還未出現人類這一種智慧生物,我們就開始爭議地位和食物時,黑色的方碑就出現了,可是黑猩猩還是沒有能解釋這一種現象是怎麼一回事。文明也在繼續繁衍和演化,告訴了我們即使真相就獻在眼前,要是同時期的我們不具備相等的實力和智慧,這將終將會是一個謎,永生永世,乃至千秋萬世保留下去,而借不來。

宇宙總是靜謐的一片曠野,只有那智慧兼及的勇者才能去生存擴張和探索。那一艘在探索中前行的飛船一直前行,一直未停下腳步,代表了我們人類的追求,對更高層知識的渴望。

終有一天,飛船也會離目的地越來越近,出現了問題,因為宇航員都有這方面的知識,可以做修理。

前方開始出現迷幻,劇情開始轉向急促,一片五顏六色雲彩般的蒼穹,是用語言和文字都無法修飾和代替的美麗,這片撲朔迷離也總讓捲入其中的主角差點失去意識,幸好,他並沒有迷暈。而是強大的身體和意志支撐著他完成這次的旅行。

在這個過程中,他們也曾困惑,並尋找到,別的星球留下的過去文明,對黑色的方碑的思索。更有逼真的特效,劇組還選擇製造出那可以旋轉的艙門,美妙的宇航服。人類的工作地方的樓閣,在這裡集思廣益,一切設備的整齊排設,更有建設和整裝之美。

在有生之年,能親眼見到所有人類渴望的知識。這時的主角是壓抑不住的興奮和震撼。弱嬰在受輔乳的現象,在胎盤中,閉著眼睛,享受那一份來自生命的受惠和祝福,一切都是那麼的靜謐,靜在不言語中。那迎面而來的分子,離子,更多的欣喜,主角一幕幕的開始見證這一切的開始和結束。

我們從何而來,將向何處而去。一切都將以得到解答。這一切如同繁華流逝,殆盡,又在盛新的土壤乘興開來。

造物者的秘密。

最後的盡頭,也是緩慢而悠長的。主角頓悟的宇宙中最深層次的秘密以後。鏡頭放向對我們人類自身的探討上,我們將該怎樣去面對我們的餘生。失去追求,或者,繼續探索。一切的意義都在這裡讓我們展開更深的沉思。作為人類機體,細胞依然需要每天的新陳代謝,主角也要每天近食,一餐一餐飯。一種一種超程脫俗的想法。垂暮晚年,主角在最後觸碰黑色的方碑。《2001》太空漫遊也迎來了正式的結束。

單是電影方面的籌備,媲美現在科幻電影,導演就花了幾年時間的醞釀,拍攝過程更是辛苦的。也許,相較於劇情的科幻電影大家會更容易覺得它看點少了那麼一點韻味。其實不然,古往今來,人類為何設立了哲學這門知識呢?答案亦是如此,哲學是探索我們生命起源的線索和依據。《2001》太空漫遊亦是如此,更加註重哲理性的追蹤,是很值得反覆推敲的一部電影。

看完了《2001太空漫遊》還是有許多言語說不出來,寫了這些段。至敬我們的先輩的貢獻,也至敬人類引導的科技對無窮的宇宙那深不見底的深邃知識的探討。也感謝那沒能榮幸歸來的他們,為人類做出的無限貢獻。

用文字總是很難表達出來。在那更高層次的宇宙中,總有我們的一個夢,一探究竟。《2001太空漫遊》亦是如此,表達了畫面和場景。









by創可貼


撇開那些高不可攀的評價不談,僅就我個人的觀感而言,《2001太空漫遊》是一部既精彩又難懂的好電影。在電影史上,這部電影的晦澀是出了名的。我提個簡單的問題大家就明白了。比如說電影裡那塊黑色方碑。它一會兒出現在百萬年前的非洲,一會兒出現在後工業時代的月球,請問,那是什麼事物的象徵?我相信,為了這個問題,人們已經討論了50年。還有,為什麼宇航員會被瑰麗迷幻的時空漩渦吞沒,進入另外一個時空,最後變成了宇宙中一個蜷縮的胎兒?再就是影片的開篇講的是百萬年前,中間兩個篇章時間跨度僅為一年半,那究竟影片的哪一部分真正發生在2001年呢?

我想,就連導演庫布里克也解釋不清楚。當然,他也不想解釋,因為他要的就是這個效果。如果說絕大多數導演希望在自己的作品面前是一個全知全能的上帝,那麼庫布里克卻想突破這一陳見。在1968年的一次訪談中他說:"關於這部電影的哲學涵義或寓意,觀眾願意怎麼猜就怎麼猜。但我不會為它畫一幅詳細的解密圖,將它用言語解釋得清清楚楚,因為這樣每位觀眾都不得不去自己探尋寓意,留心一些可能遺漏的要領。"庫布里克甚至認為,在執導此片時他不是導演,而是畫家或作曲家。因為只有像畫家作曲家那樣工作,《2001太空漫遊》才會呈現出他想要的偶然、意外與出人意表的神奇。

不過,也不要以為《2001太空漫遊》完全是天外之物,事實上它延續了庫布里克一貫的思考。庫布里克常常在電影裡闡明這樣一個事實。那就是在人類的大部分歷史中,掌握人類命運的人其實不是地球上最富有想象力或是最聰明的一群人,而是那些最有權勢的人。而這些狂妄自大的當權者經常把人類帶進坑裡去,只不過庫布里克在《2001太空漫遊》認為,那幫混蛋即將把人類帶入一個科技的巨坑,並且再沒有爬出來的可能。為此,庫布里克一直暢想著外太空的奇瑰世界,卻不忘一再回頭,告誡人類如何避免悲劇的發生。


西閃


01

原著與電影

事實上許多人以為《2001:太空漫遊》是2001年後的電影,其實影片於1968年上映的,它是由庫布里克執導的一部科幻片,筆者認為庫布里克為影史排位第一導演是無須爭辯的,當別的導演還在拍類型片時,他是在創造類型片。

當第一次看《2001:太空漫遊》時,真的被影片的拍攝手法深深震撼到了,原來科幻片還可以這樣拍攝,將真實的場景追求到了極致。影片對宇宙的想象已經到達人類的極限了,可以說以前沒有超越它的科幻電影,將來也很難有,畢竟上帝只創造了一個庫布里克,首先他是一個藝術家,其次才是一個導演。

影片是由科幻小說家阿瑟·克拉克的同名小說改編而成,中國科幻小說《三體》創作者劉慈欣曾說過一句話,我的一切作品都是對阿瑟·克拉克拙劣的模仿,可見這位作家在科幻界的地位舉足輕重,

直到如今他的小說裡預測的許多科技成了現實,尤其是地球同步衛星實際的發展居然和他描寫的完全一致,地球同步軌道的別稱為“克拉克軌道”,足以說明他是科幻界的天才作家了,他與艾薩克·阿西莫夫、羅伯特·海因萊因齊名二十世紀三大科幻小說家。

02

高級智慧的發現

原作作者克拉克:“如果有人覺得完全弄懂了《太空漫遊2001》在講些什麼,那一定是我和庫布里克弄錯了。”所以你不要企圖你通過電影完全透徹理解他在講的什麼,影片屬於那種多視角開放式結局,或許每個人都能從電影裡找到自己想要的答案。

《太空漫遊》並不是一部單純的硬科幻,其實它意在講述生命起源的哲學。開片一段黑屏的2分鐘長鏡頭,這裡其實是從宇宙的概念到個體的過程,黑幕代表了無盡的宇宙,再到太陽系的地球,最後是地表的黑猩猩。

地球到底存在不存在文明值得我們重新思考的,影片講述了人類首次在月球發現了智慧文明存在的有力證據,所以國家安全局精心策劃了一場太空旅行的陰謀,一組宇航員去月球探索的高級文明,另一個組探索木星的文明。

影片的成功在於將奇觀用極度寫實的風格去展現給觀眾看,包括對太空那種恐怖的安靜的描述,除了能聽到自己的喘氣聲,再也聽不到其他聲音。

03

黑晶石板

黑晶石板。黑晶石板經檢測已經有300萬年的歷史了,早在人類誕生以前就存在了,而石板以9:4:1的精密比例的呈現在人類面前,這顯然是高級智慧文明在向人類赤裸裸展現他們的實力,他們對人類意味著是神的存在,黑石板其實一種超自然的力量存在,多數人認為人類是自然選擇的進化而來,其實表面上是這樣,真實是神秘智慧引導而隨機產生的物種。

《太空漫遊》有段對黑猩猩描述其實是對這一結論的暗示,在那些猩猩為接觸黑石板之前是不會使用工具,當他們集齊靠攏黑石板後,他們擁有了靈長動物的智慧,懂得了使用工具和資源掠奪。這也是從動物到人的革命性一步,這裡或許是銀河系萬千星系的一個行星文明的進化史,其實也在暗示人類誕生的過程是同理的。

宇宙所有文明都是高級智慧文明播撒的種子,宇宙到處留下了黑石板去引導文明的誕生。黑石板只是影片無形力量的一種具體的表現形式,其實現實世界是沒有黑石板存在的,但仍有神秘的引導力量存在,

這也是國外那些知名物理學家終生研究科學,其結果也信奉了宗教的原因,因為他們相信宇宙的起初是存在第一推動力的,而這一推手正是神的引導,他們所認為廣義的神正是宇宙中的神級文明,

他們的文明是以個體的形態展現,他們超脫了肉體的束縛,而最終化作了單純的意識飄蕩在太空,他們超越了時間與空間的界限,跨越了維度的束縛,他們在宇宙播撒了無盡的智慧文明。

04

物質到能量的進化

機器人的覺醒。機器人反殺人類也是本片明線最精彩的戲劇性反轉,其實那個機器人並沒有覺醒,而是地球總部的人將最高機密載入了機器人的思想,他的思想就是執行秘密任務的程序,而地球的航天局欺騙了所有船員,導致船員與機器人產生了不可調和的矛盾,

它只是本能的剷除了擋道的一切阻力,也就是說當主角他們準備計劃關閉主機時,機器人策劃的謀殺只是本能的自衛。而主角卻以為機器人叛變人類了,所以在關閉機器人智商時,他得知了“木星計劃”這個驚天的秘密。

跨越時空、維度、物質從而進化成為了能量形式的文明。星孩也是本片暗線的最精彩反轉,結局主角一生經歷的太多太多,先是穿越了時間,再是穿越空間,來到了宇宙一角的神秘房間,由於穿越時空讓主角的相對時間變快,所以很快就老了,並且超越了維度的界限,

一直到主角終老,在黑石板的再次引導下,終於開化了智慧,進化到了神級文明才擁有的能力,超脫了物質(肉體)的束縛,變成了和星球一樣大的嬰兒狀態,其實那個星孩的存在也是以能量的形式在宇宙飄蕩,由於主角誕生於地球,所以在離開時他凝望著地球,流露出對地球的留戀之情,這也是導演對奇觀的一種嫻熟表現。

影片最精彩的表現手法。讓一切迴歸自然的本源,追求最真實的視覺效果,真空本來就是無法傳播聲音得,所以太空本來的樣子是安靜的讓人恐懼,而觀眾也只能聽到主角粗糙的呼吸聲音,由於失重的原因讓所有人的動作變得緩慢。

導演對現實主義的極度追求而造就了影片的沉悶(慢)節奏,對演員更是苛刻的要求,讓影片更具真實的風格,以及對科學奇觀超前的幻想,其中iPad的設計外觀就是來源於影片中一款電子設備的構想,

以上種種足以讓影片成為了一座不可攀登的神作。羅傑·艾伯特是這樣評價本片的,只有少數電影能達到崇高的境界,並像音樂、禱文或壯麗的風景一樣震撼我們的頭腦,激發我們的想象力,讓我們茫然自失。


未來電影局


為了慶祝斯坦利·庫布里克的經典之作《2001太空漫遊》上映50週年,從下個月18日開始,該部影片將在少數影院重映,屆時它將以70mm膠片的形式放映。據瞭解,《2001太空漫遊》劇本由導演庫布里克和科幻小說家亞瑟·克拉克共同創作,雖然這是一部在1968年上映的影片,但即便現在重新去欣賞仍會覺得這部影片的理念超前。而在上映當年該部影片獲得了最佳導演、最佳美術指導、最佳編輯等4項奧斯卡提名,最終則斬獲了最佳視覺效果獎。

這部被稱為是“現代科幻電影技術的里程碑”的影片於日前公佈了一支全新的預告片為接下來的重映造勢。

\n

{!-- PGC_VIDEO:{"thumb_height": 360, "thumb_url": "7c7800061f30b9bb0e44\


分享到:


相關文章: